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马克・吐温――同情黑奴的少年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马克・吐温小时候,常住在父亲的农场里。当时,美国还保留着黑奴制度,黑人被当作奴隶。马克・吐温从小受到“白人是高贵人种”的教育,所以他认为黑人天生是低贱的。
  一天,马克・吐温的家中来了一个叫桑迪的小黑奴,他是从很远很远的地方被卖到这里来的。
  马克・吐温认为桑迪是黑人,有些看不起他,所以很少和他来往,即使桑迪和他说话,他也是一副盛气凌人的样子。可桑迪生性活泼,整天唱啊,笑啊,吹口哨啊,显得很开心。
  有一天,马克・吐温嫌桑迪太闹,就向妈妈告状:“妈妈,桑迪整整唱了一个钟头,一刻也不停,真让人受不了。要不要把他关起来?”听到马克・吐温这么说,妈妈掉下了眼泪,她说:“可怜的孩子,他唱,说明他不再想心事;他要是不做声,就说明他在想家,他远离家乡到这儿来当奴仆,是很可怜的。在这里他一个亲人都没有,他还是个孩子,却见不到爸爸妈妈和亲人。他爱唱爱笑,我们应该高兴才是。黑人是和我们一样的人,只是社会对他们不公正罢了。你再长大一些,就会明白我的话了。”
  “是呀,桑迪和我是差不多大的孩子。我有家,有爸爸妈妈疼爱,可他却什么都没有,还一天到晚干活儿,也不能出去玩儿,更不能上学读书,多么可怜呀!”
  从此,桑迪的吵嚷声再也不让马克・吐温感到讨厌了。相反,他还主动去接近桑迪:“桑迪,唱支歌给我听,好吗?”
  “桑迪,我们一块儿做游戏,好吗?”
  每当听到这些话,桑迪都高兴得拍着手又蹦又跳。
  马克・吐温还时常把自己的好吃的、好玩儿的送给桑迪。他们成了好朋友,经常坐在草地上,相互给对方讲故事。
  马克・吐温对桑迪的处境十分同情,对黑人的聪明善良和勤劳十分钦佩。
  12岁时,马克・吐温的父亲不幸病逝,全家人只能靠着微薄的救济金生活,马克・吐温小小年纪就开始谋生。他到一家报馆当学徒,老板是一个十分吝啬的人,只包吃住,不给工钱。
  每天,老板总是吩咐他做许多事情。早晨起来生火、提水,白天在烛光下手工排版、折叠纸张。
  即使在这种艰苦的环境下,他也没有忘记求学。他利用工作之余去一所学校上课。一次,他患了重感冒,可他下班以后仍然拿起书本去学校上课。坐在教室的凳子上,他全身不停地发抖,但他还是坚持听完了课。
  辛酸的童工生活磨炼了马克・吐温的意志,同时也为他的创作积累了丰富的素材。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179132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