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文本解读的实践与思考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解读文本是一门学问。“读”,是文本理解的起点,侧重于文字、结构以及作者的写作背景的研究,尽量读出文本原意;“解”,是以文本释义为起点,侧重于文本意义的辨析、评判以及潜在意义的发掘,要求读者创造性地发挥。
  《荷花》是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中的一篇课文,我是这样解读的:
  清早,我到公园去玩,一进门就闻到一阵清香。我赶紧往荷花池边跑去。
  荷花,又名莲花、水华、芙蓉、玉环等,多年水生草本花卉。它叶圆如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一般在六至九月开放,花大叶丽,清香远溢;花有红、粉红、白、紫等色,有的还有彩纹、镶边。“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宋朝周敦颐在《爱莲说》中赞誉其为“花中君子”,作者也非常喜爱荷花。快到荷花开放的季节,便常常去公园荷花池边去张望。盼啊,等啊,终于,闻到了荷花特有的清香。于是,按捺不住喜悦的心情,“赶紧”“跑去”荷花池。
  荷花已经开了不少了。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有的花瓣儿全都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
  “已经开了不少了”,不但写出了作者的喜出望外之情,还告诉我们:荷花盛开仿佛是一夜之间的事情。一个“冒”字,形象地描绘出荷花身陷荷叶挨挨挤挤的包围之中,为了争回本该属于自己的阳光,沉默了很久,积蓄了很久。终于像个顽皮的孩子使劲地、争先恐后地从人群中跃起,开辟了一片新天地。“有的……有的……有的……”,虽然只写了荷花的三种外形,却给读者留下了形态各异的印象。图文对照,我们不光认识了“莲蓬”,明白了“花骨朵儿”与“花苞”的区别;还知道描写事物可以按照一定的顺序,如从上到下、由远及近……
  这么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态。看看这一朵,很美;看看那一朵,也很美。如果把眼前的这一池荷花看做一大幅活的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
  欣赏着课文中的大幅插图,如果再配以教师或优秀学生的范读,学生对荷花的“姿势”美一定不难理解,对这“一大幅活的画”定会深信不疑。
  我忽然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穿着雪白的衣裳,站在阳光里。一阵微风吹来,我就翩翩起舞,雪白的衣裳随风飘动。不光是我一朵,一池的荷花都在舞蹈。风过了,我停止舞蹈,静静地站在那儿。蜻蜓飞过来,告诉我清早飞行的快乐。小鱼在脚下游过,告诉我昨夜做的好梦……
  看着看着,作者眼前的荷花模糊了。不知什么时候,作者恍然入梦,变成了银装素裹的荷花仙子。在微风中,在水中央,作者与荷花仙子们一道翩翩起舞,衣袂飘飘。大家跳啊,唱啊,快乐极了!风停了,作者静静地伫立,凝视水天相接的远方。“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小动物们也悄悄地赶来了,互相打个招呼,说些悄悄话。
  过了好一会儿,我才记起我不是荷花,我是在看荷花呢。
  太阳渐渐升起,温暖的阳光抚醒了作者,也抚醒了我们。这时候,展现在我们大家眼前的是另一幅美景:“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我认为,文本解读一般要经过四个层面:一是写的是什么;二是表达了什么;三是文字背后的东西;四是怎样写的。通过初步解读,我知道《荷花》的作者叶圣陶,是我们大家非常熟悉的儿童文学家、语文教育家。课文向我们介绍了叶老夏日清晨看荷花,以及由荷花产生的联想,字里行间流淌出作者对荷花特别的喜爱,对大自然的无限向往。再次解读,我发现:课文以观察的顺序为线索,先后叙写了“闻到清香――观察形状――欣赏姿势――想象情景――回到现实”。作者触景生情,以情观景,情景交融,不仅写出了荷花的风姿,而且写出了荷花的神韵,让人身临其境,赏心悦目。从发展学生形象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审美水平出发,我再次对文本进行解读,打算采用美读的方法,帮助学生领略荷花的形态美。叶老说过:“所谓美读,就是把作者的情感在读的时候传达出来。设身处地,激昂处还它个激昂,委婉处还它个委婉……不但了解作者说些什么,而且与作者心灵沟通了,无论兴味方面或受用方面都有莫大的收获。”在充分美读的基础上,我先组织学生交流:你觉得这段话中哪个句子写得特别美?说说你对这个句子的体会;接着引导学生对“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做出多元解读,将“冒”换一个词,填在原句中读一读,悟一悟;然后课件展示从挨挨挤挤的荷叶之间喜气洋洋、生机勃勃地冒出来的白荷花,启发学生想象写话:这些白荷花冒出来以后想干些什么?“潜心会文本”,“入境始与亲”,借助想象、联想等,语言文字描绘的画面、情境就会浮现在我们“眼前”,产生一种如临其境的阅读“心理图像”。
  我以为,文本解读的目的是挖掘语言文字的魅力,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因此,解读就不应局限于课文本身,还应包括单元训练重点、课后思考练习等,不然就会出现“没有航船乱行船”的现象。
  (责编黄桂坚)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179953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