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放开手脚 收获精彩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随着数学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我们教师逐渐转变了教材观、学生观。同时,更能精巧地利用资源、开发资源,将数学学习置于理性的环境之中,关注到儿童、数学、生活三者之间的联系,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不再是冰冷的符号、公式和概念的叠加,而是鲜活的数学,涌动着生命的活力。在此,笔者结合“百分数的应用”教学片段,谈谈自己一些粗浅的认识。
  师:(课件展示)徐老板开办了办公桌椅的营销公司,一次他批进一种办公桌,单价是200元。为了赚钱,他可以怎样定价?这样的话可以赚多少元?
  生1:可以定价为300元,能够赚到100元。
  生2:可以标为350元,再打九折,可以赚到115元。
  ……
  师:说得不错!下面我们就来探究一下这些思考中所隐藏着的数学奥秘。想想:对这些问题我们该怎么解答?
  生1:定价-成本=利润。
  生2:利润是定价的百分之几?
  生3:利润是成本的百分之几?
  ……
  师:计算中,我们常常遇到“成本”“定价”“利润”“利润率”等名词,在小组中讨论一下这些名词之间的联系。
  师:你能根据研究成果,出一组习题考考大家吗?
  生1:成本150元,按20%的利润设价,定价是多少元?
  生2:按利润率30%设价,定价260元,成本是多少元?
  生3:一个书包进价125元,按利润率20%设价,顾客要求打八折,作为老板你愿意吗?如果题中的“125元”没有了,这个问题还好求吗?
  ……
  思考:
  案例中巧妙地利用生活情境,让百分数的相关知识在丰富的情境中呈现,不仅能引发学生的关注,更能活化数学教学,有效地唤醒学生的已有经验,促进教学内容与生活沟通与融合。同时,巧妙地运用习题资源的开发,有助于趣味课堂的打造,让数学学习充满智慧。
  1.依托生活原型
  学生走进课堂时并不是一张白纸,他们有自己的生活积累、认知储备,其间需要我们教师做的,就是激活他们的经验,唤醒他们的知识储备 ,并激活他们的思维,让他们有能力,也有信心去思考、去研究。
  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到教师这方面的意识,特别是开发学习资源的意识,引导学生举例,分析例子的构成,从而在举例与解析中使百分数的相关名词脱颖而出。同时,让学生在解题中巩固了百分数应用题的解题方法,也使数学学习变成了研究,成为一种有价值、有趣味的合作活动。
  2.依托学习研究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这是千年古训,案例中执教者把学生置于学习研究群体之中,既能照顾不同学生的知识水平,又能取长补短,实现学习的同步推进。
  案例中一方面引导学生分析已有的问题,理解把握“成本”“定价”“利润”等概念,并在具体的情境中把握其实质;另一方面又让学生去解决问题,以达成学以致用的目的。在问题解决中不仅能巩固已有的百分数知识,更能拓宽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数学活动经验。
  3.把握数学文化
  数学和其他学科一样,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渗透着浓郁的文化性和美感。因此,教师就得学会将单调、抽象,甚至是枯燥的数学知识灵活地嫁接到现实生活中去,使学生有兴趣去探索、去思考,并在思考中感受到数学知识的魅力,感受到百分数广阔的应用面。这有利于让学生从文化的视角去体验数学、感悟数学、欣赏数学,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快乐学习。
  案例中,教者利用学生对利润率的质疑,促使学生紧密地联系生活,学习从生活中找寻数学的根,从而使数学探究活动变得更加自然,也更加有趣味。特别是学生关于书包问题的举例,更是有助于学生思维的训练。这个同学的追问,有利于学生将百分数应用题的学习上升到一个更高的高度,真正实现百分数学习的“数学化”。
  4.增强资源意识
  具备良好的课程开发意识,是实现有效教学的有益尝试。作为教师,就必须炼就一双火眼金睛,敏锐地洞察课程开发的意义和价值。案例中,教者通过办公桌的定价讨论,拉开了研究的序幕。这种尝试既能补充百分数学习的需要,又能拓展学习的视角,让学生意识到生活中“利润与利润率”等概念是普遍存在的。
  在简短的案例中,我们能够欣赏到教者的课程开发意识和资源利用意识。特别是面对学生提出“按利润率30%设价,定价260元,成本是多少元”等问题时,我们可以感受到这时的学习既贴近学生的学业水平,又有些拔高,这就要求学生解读清楚利润率的意义与本质。当第三个学生提出问题时,又把本课的学习推向了一个我们教师不曾预设到的高度。所以,一个理性的数学教师就得善于利用课堂生成资源,善于把探究问题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大胆地去想一想、试一试、议一议等,学会学习合作,并在群体中凸显自我的才智,展现出合作的魅力。
  巧用课程中的各种资源,使之无痕地接入到学习之中,就一定能成为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从容地走进学生的知识视野,牢牢地镶嵌在学生的脑海中,让数学学习充满情趣,洋溢着智慧。
  纵观课例,我们思忖良久:作为教师,必须以学习者的角色去读懂学生,因为只有知道面对的是什么样的学生,自己才能教好学生;只有知道什么知识为学生所需要,自己才能为学生提供学生所需要的知识;也只有了解学生的学习方式,自己才能找到最佳的教学方式。?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182901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