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透析高职英语教育的人文情怀――“以生为本”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以人为本”,这一人本主义命题,它的提出渊源已久。结合当代高职英语教育,针对高职学生这一特殊群体,本文提出了“以生为本”,进而从理论基础及实践要求上阐述了以学生为本位,突显人文情怀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并就如何实施、贯彻高职英语教育中的“以生为本”提出了一些建设性意见。
  关键词:高职教育 英语教学 “以生为本”
  
  1. 引言
  
  作为人本主义的一个命题,“以人为本”有其深厚的历史文化渊源,可以上溯到14世纪下半期发源于意大利并传播到欧洲其他国家的哲学和文学运动。“以人为本”,其中心内涵就是承认人的价值,尊重人的利益和需求,它可以包含于整个人类社会的各个层次领域,如经济、社会、文化、科技、教育等等,而从教育的对象来看,教育领域中的“以人为本”又集中地体现为“以生为本”,基础教育如此,高等教育也是如此。
  近年来,高等职业教育(下文简称为高职教育)作为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一支生力军正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日益受到社会各界重视。它是以职业教育为特色,主要面向地方经济,为市场培养知识技能型人才的社会活动。与一般的学历教育不同,高职教育比本科院校更侧重于对学生生产实践技能方面的培养,引导学生在校期间就掌握一种以上的实践技能,来适应社会和产业发展的需要,适应某一职业的需要。鉴于此,在知识经济充盈的今天,它是现代社会经济与教育最紧密的结合点,是将现代科学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重要手段。因此,结合当代高职教育特点,针对高职学生这一特殊教育群体,探讨“以生为本”,彰显人文情怀,意义毋庸置疑。
  无论是从工具使用的角度来看,还是从高职教育的课程设置上来讲,英语教育在高职教育中的客观地位不容忽视。由于语言学习现象的特殊性和学习英语的普遍性,本文主要着眼于对高职英语教育的探讨,透析高职英语教育的人文情怀――“以生为本”。
  新近出台的《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下文简称为《基本要求》)提出:通过英语课程的学习,学生应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技能,具有一定的听、说、读、写、译的能力,从而能借助词典阅读和翻译有关业务资料,在一般涉外交际活动和业务涉外交际活动中进行简单的口头和书面交流。可以说,《基本要求》明确了我国高职高专英语教育“以实用为主,以应用为目的”的教学思想,英语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这一具有高职高专教育特色并充分体现了大学外语改革方向的崭新的教学理念,得到教育部有关领导、各省市教育主管部门和广大高职师生的充分肯定。因此,为保证高职英语教育培养出的英语人才与社会需求形成互动,同步发展,新时期新形势下的高职英语教学必须紧密围绕《基本要求》。然而,唯有做到“以生为本”,认清自己的教学对象才是真正科学把握和落实好《基本要求》的重要前提。
  
  2. “以生为本”的理论基础及实际要求
  
  “以生为本”即“以学生为本位”,“以学生为中心”,其实质就是要考虑到学生的真实需求,尊重学生的学习个性和特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近年来,“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认同。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来看,语言的学习就是新旧语言知识不断结合的过程,语言能力的获得是从语言知识向自动应用的转换过程,要实现这种结合和转换,仅靠教师的作用是不能完成的,只有通过学生自己的不断实践才能完成。而且,根据语言学习的规律,语言学习的首要任务是“学”而不是“教”。认知理论还认为,学习是通过学习者的认知,获得客观事物的意义和意象,是一个主动积极的过程。因此,语言技能的获得只有通过大量的实践才能得以实现,而实践的主体只能是学生。
  从英语教学实践来看,它是一个包括课程设计、教材编写或选择、课堂教学和教学评估等在内的较为复杂的连续性过程,然而无论哪个环节都不允许对学生个人需求分析的忽视。一个学校、一门语言课程或者一个英语教师能否成功,一个重要方面就是看他们是否了解学生,了解他们的长处和短处,了解他们的真实需求等等。可见,“以生为本”是维系整个教学链的扣环。
  由于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目前我国高职院校许多学生普遍存在着自卑心理,学习目的不明确,积极性不高。高校的连年扩招已造成学生的基本素质、基础知识差异较大,加上学校的批量式生产,因而学生总体英语水平偏低。高职学生的上述特点必然要求处于教育前线的英语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要始终做到“以生为本”,积极主动地去欣赏每位学生的长处和多元能力,鼓励并引导学生学会学习,终身发展。
  
  3. 高职英语教育应如何体现“以生为本”
  
  “以生为本”是现代教育人文情怀的集中体现,更是素质教育的要求。高职英语教育要体现“以生为本”,关键在于做到以下三点“重视”:
  (1) 重视学生情感在英语学习中的作用
  美国南加利福尼亚大学的语言学教授克拉申(Krashen)著名的情感过滤假说认为,学习的情感因素会阻碍或加强语言的习得。只有在最佳情感条件下,才会产生真正的习得。最佳情感条件有三:学习者有强烈的学习动机;学习者充满信心和学习者心情舒畅,没什么焦虑感。课程是融知识、情感、意志、社会习俗诸因素为一体的事物,可以称之为“热的知识”。因此,现代高职教育课程理论极为重视学生的需要、态度、情感等动机系统或内部机制等因素,认为主要是这些内部因素的变化才引起学习行为的变化。鉴于高职学生的上述特点,英语教师在充分尊重学生情感的基础上,首先要擅于激发学生的外语学习动机。外语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外语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因,是外语学习者在外语学习活动中的一种自觉能动性和积极性的心理状态,它表现为渴求外语学习的强烈愿望和求知欲。据对我院三个年级不同专业的300多名学生调查,发现近75%的学生认为他们学习英语的最主要动机或是为了找工作创造有利条件,或是为了考试过关。显然,大多数学生持的是工具型动机,而这类学习动机的主要特点是无持久性。为此,英语教师既要充分利用学生本身固有的动机,又要采用一切积极手段调动学生的内部动机,使他们内部发生根本性变化,从而把英语当作兴趣,把英语学习当作对知识的渴求。
  其次,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及时鼓励学生的进步。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豪尔迦纳(Howard Gardner)提出人类的智能是多元化的,每一个人都拥有包含语言文字智能、数学逻辑智能、视觉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音乐旋律智能、人际关系智能、自我认知智能、内省智能在内的八种智能,这就是著名的“多元智能”理论。它主张,评价一个学生应该从多元的角度,发现学生的智能所长,通过适当的教育强化他的长处,促进各种智能协调发展,达到提高学生整体素质的目的。即学生的智能无高低之分,只有智能倾向的不同和结构的差别。“多元智能”理论承认差异,不承认“差生”。因此,针对高职学生较为复杂的群体态势及其英语水平参差不齐的现状,英语教师应从各方面分级别具体对待,帮助学生一起找寻自身的闪光点,并给予肯定,鼓励他们克服心理障碍,畅所欲言,积极参与到各种教学活动中去,逐步树立起自信心或找回自信心,消除焦虑感。
  (2) 重视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
  英语教学应当注重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和交际能力,这已是外语界的共识。然而,长期以来,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却一直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实际上,语言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生理和心理现象。学习一种语言不仅仅意味着学习一种符号系统,它还意味着学习与语言有关的所有其他东西,而语言教学不可能把所有的语言知识、跟语言有关的东西都教给学生。所以语言学习是一个典型的“活到老,学到老”的过程,英语教学更重要的是应该教给学生学英语的方法,而不仅仅是具体的英语知识。因此,作为素质教学的一部分,英语教学要在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力中发挥重要作用。目前,社会上许多自学英语成才的事实也充分说明了教会学生自学的重要性和可能性。
  据对我院三个年级不同专业的300多名学生调查,有近一半的学生认为,英语学习存在困难或效果不好的主要原因是学习方法有问题。这说明帮助学生形成符合自己特点的学习策略和习惯,指导他们的学习方法是培养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第一步。为此,英语教师首先要充分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具体情况,针对个体差异,尽可能鼓励并指导学生建立起符合自身实际的学习目标与学习方案,以帮助他们逐渐了解自身的内在潜能与发展这些潜能的方法,找寻到自己的长处。如此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以自己的知识经验与兴趣动机为基础来获取知识,掌握技能,发展能力,并使之转化为自身的认知结构,智能结构和个性结构,从而引导他们学会学习,终身发展。此外,教师也可以通过一系列精心策划和安排的英语学习和交际活动,让学生潜移默化地形成有效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总之,时代的快速变迁,科技的迅速发展,知识的日益更新打破了时空的限制,学习已不再是生命阶段中的特定需要,而将是持续的终身需求。正如心理学家桑戴克(Thorndike)所说,“人类改变自我的力量就是学习,学习可能是自身最深刻动人的一件事。”
  (3) 重视学生的第二课堂
  根据现代外语教学理论,输入的质量和数量是影响外语习得过程的重要因素。目前,英语教学的现状是过分强调课堂教学而忽视学生的第二课堂,这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输入的质量却忽视了输入的数量。殊不知,英语第二课堂教学是课堂教学的重要补充,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措施。作为全日制教育的高职高专院校,课堂固然是学生学习和实践的重要场所之一,但教师在课堂上只能进行有限的语言输入,充当学生的向导和顾问。真正要将书本上的知识转化为学生的实际语言应用能力,需要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这个过程只有通过大量的以学生认知为基础的语言实践才能实现。克拉申(Krashen)认为,理想的输入应具备四个特点,可理解性;既有趣,又有关联;非语法程序安排和要有足够的输入量。因此,应该充分利用外语学习灵活多样、受时间、地点约束小等特点,把英语学习渗透到学生的学习、生活、休息和娱乐等各种场合中去,通过多种形式如设立英语角、英语调频电台,提供网络英语教学,播放原声电影,举办英语专题讲座,开展各类英语竞赛等营造良好的英语学习氛围,激起学生对英语第二课堂的重视以及他们学习英语的自觉性和积极性。总之,借助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为学生搭建起一个可以用英语来自由发挥、表达自己思想和情感的语言舞台,也是“以生为本”的重要体现。
  
  4. 结语
  
  诚然,高职英语教育要突显“以学生为本位”,无论是从广度上,还是从深度上,仍需积极地实践与探索,不断地思考与总结。毕竟,教育是一个双向共赢的过程,它离不开师生的配合与互动。“以生为本”应是教师群和学生群共筑的话题,它有赖于师生思想的转变,有赖于和谐师生关系的构筑,还有赖于学校硬件教学资源的完善等等,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以生为本”又是一项较为复杂却颇具意义的教育工程。
  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呼唤着现代教育,而现代教育所提倡和造就的应该是一种以受教育者为中心的民主教育,是再现人本主义精神的教育。英语教学如此,高职英语教育更是如此。
  
  参考文献:
  [1]Brown, H.D. Principles of Language Learning and Teaching. 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2.
  [2]Ellis, Rod. Understanding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1999.
  [3]束定芳.外语教学改革:问题与对策[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
  [4]马庆发.当代职业教育新诗[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
  [5]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试行).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6]黄克孝.职业技术教育概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7]豪尔迦纳.多元智能教与学的策略[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185320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