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高职旅游资源学范式教学改革探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旅游资源学是高等职业旅游教育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但在许多地方的高职院校,这门课程仍沿袭普通高校的学科体系开展教学,没能突出其实践性,加上缺乏合理的教学范式,教学始终没能走出传统基础理论教学范式的老套子。文章提出探索新的以实践为基础、以应用为根本的适合高等职业旅游资源学课程的教学范式,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创造力,从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知识应用能力及综合职业素质。
  [关键词]高职 旅游资源学 范式教学 教学改革
  [作者简介]刘韵琴(1970- ),女,永州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生学历,研究方向为旅游管理、职业教育管理。(湖南永州425000)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7)18-0122-02
  
  一、关于范式和高职旅游资源学范式教学
  
  范式,即科学共同体共有的范例,是研究问题、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所使用的一套概念、方法及原则的总称。其本质就是一种公认的模型或模式。
  范式教学是为学习者提供的学科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的规范。旅游资源学范式教学则是指高职旅游专业学生通过旅游资源的规范化教学,在构建具有指导性的旅游资源的基础知识、亲历具有普适性的教学实践的基础上,注重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实践技能的训练,以获取在不同区域进行本土旅游资源研究和开发的通识性、综合性、职业性的知识和能力。它要求教师在指导学生开展探究性实践学习的同时,示范实践教学的设计、组织;强调学习者领会、遵从发展旅游经济的基本精神,尽情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
  
  二、高职旅游资源学范式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旅游资源学是研究旅游资源的分类、特点及开发利用的一门综合性边缘学科,是高等职业院校旅游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作为培养服务地方、具备综合职业能力和高技能的旅游应用型人才的高职院校,这门课程对丰富学生旅游专业知识,培养学生对本土旅游资源和旅游事业的热爱,促成强烈的本土旅游情结具有重要的作用。
  然而,由于我国高职教育发展的历史短,课程体系建设的不成熟,许多高职院校旅游资源学的教学没能走出本科院校重基础理论教学的路子,即:贪大求全,重国家、轻地方,重理论、轻应用,本质上就是地理学的变种,很少涉及旅游资源科学分类、辨识及本土资源开发方面的内容,这与高职旅游教育培养服务当地旅游经济发展、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人才的宗旨相违背。事实上,具有鲜明的跨学科性和可操作性的旅游资源学在高职旅游专业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从教学范式到教师本身都存在着各种问题,集中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教学范式粗糙滞后,没有跳出传统的“理论+课堂讲授”为主的粗线条教学范式。教师过多地注重理论知识的课堂讲解和传授,忽视学生创造力的培养和自主知识丰富的意识培养,学生的旅游资源知识结构平台很难建立起来。(2)教师教学理念落后,知识群结构不合理,无法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在高职院校,很多旅游资源学一线教师是地理老师转行或是院校毕业生,对于旅游资源学和地理学的概念界定不清,又缺乏景区或资源生发地实地的感性认识,凭着教材在课堂上“照本宣科”,让学生死记硬背概念、条目,最后考几个“死题”完事。(3)教师对旅游资源学教学的动态性缺乏掌控能力,基本没有启动现代教学手段。许多教师上课是“一本教案,一支粉笔,一张嘴巴”来讲解景点和各种资源分类理论条目,对资源开发范例和应用规则不甚了解,没有启动现代多功能教学手段,教学枯燥乏味,学生缺乏直观认识,课堂教学收效甚微。(4)忽视本土旅游资源的调查和学习,使学生痛失对本土旅游资源获得初步感知的机会。(5)课程配置比例不科学,强调理论教学课时,忽视实践课时的加强。(6)教材编撰方法陈旧,知识模块设置不合理。知识群仅限于宏观类,缺乏以实践为基础的感性认知模块,本土旅游资源知识缺失,学生很难形成合理的综合旅游资源知识体系。
  因此,在高职旅游专业中突破传统的旅游资源学的教学模式,开展新型范式化教学研究是十分必要的。
  
  三、高职旅游资源学新型范式教学的构建及特点
  
  (一)高职旅游资源学新型范式教学的构建
  根据高等职业教育教学大纲规定,高职旅游资源学是大学二年级第一学期的教学任务,属专业主干课程。按原有高职旅游课程设置总体计划,本课程的有效教学课时是68学时(一学期),其理论和实践比为52∶16,这不符合高职旅游教育的人才培养需要。笔者自2001年开始,一直从事旅游资源学教学工作,针对上述教学中的问题,进行了相应的改革,从教学目标、内容、方法等方面进行摸索,构建了一个较有成效的旅游资源学范式教学流程,如123页图所示。
  我们对这一范式教学流程进行了应用,教学效果很好,该课程教学被列为学校优秀课程改革成果。其具体方法如下所述:
  1.调整教学目标。以高职人才培养目标为准,结合本地旅游经济发展的实际,全面调整教学目标,以建立学生全面旅游资源学知识体系、培养学生实践应用能力为新目标,彻底摒弃了基础理论教育对高职旅游资源学教学的影响,让老师和学生都明白:旅游资源学不是一门呆板的理论课,而是一门涵盖内容广泛、实践型的动态课程,必须通过以实践导向为主的范式教学才能达成教学目标。
  
  2.调整教学内容。高等职业教育旅游资源学的课时内容分配一直参考本科教育,突出其理论学科体系。新范式教学的理论课时占总课时的38%,约27课时,其内容包括四个方面:(1)对旅游资源学基本概念、特点和性质的诠释,资源分类的方法、条目、类别及等级的界定及依据的介绍,约占8个学时。(2)通过各种媒体、文字资料对国内外各类旅游资源进行展示、比较、分类,挑选出最具特色的旅游资源开发案例进行分析、总结,让学生明白旅游资源学学习的意义以及开发旅游资源的前景和重要性。这一部分约占10个课时。(3)在高等职业旅游教育的目的基础上对本土旅游资源进行引进、分析、讲解,培养学生的本土旅游情结,激发学生对本土旅游经济发展的关心度和热爱度,为学生日后立足当地、服务本土旅游经济建设搭建第一知识平台,约占4课时。(4)阐述旅游资源规划开发的基本原理、原则,展示规划方案模版,让学生对旅游资源规划设计有一个基本印象,约5学时。
  3.整改实践教学。实践教学课时约为43学时,占总教学时间的62%,实行模块教学,具体情况如下:(1)实践课程前期准备。由教师完成各种实践目标设置,分几个模块进行;让学生熟悉各模块必须掌握的一些工作技巧,如生态旅游资源的动植物资源鉴别模本、分类依据;负氧离子空气测试器、数码相机等仪器的使用;各种表格填制、参数合成、权重计算等;野外工作、生活的常识等,使学生心理上有准备。(2)实践基地建设。重视实践基地的选择,建立好2~3个实践基地。一方面基地要从符合范式化教学的实际需要出发,具有广布性、普适性特点;同时要符合从景点到景区的认知规律,即旅游资源无论是丰富度和品位都较高,既有丰富的人文旅游资源,又有品位较高的自然旅游资源,能由点及面地满足学生探索各类旅游资源的求知愿望,为学生进行初级的旅游资源规划实践提供素材。比如说北京、云南等地都是综合度较高的实践基地。另一方面要考虑将本地的旅游景区,最好是把学校所在地区的城乡过渡带景区作为基地,这类景区通常最能代表当地旅游资源开发利用水准,为学生准确定位当地旅游资源开发程度和旅游经济发展的状况提供了直观的参照物。(3)实践教学方案甄选。采取集体活动、分组工作的方法进行实践教学。学生也可以根据自己的特点和需要设计自己的方案。教师实践教学的内容以课题的形式分成许多小命题,每一命题又设定许多知识群指标和实践知识模块。每一个小组在完成个人命题习作的前提下,还要以小组的名义挑选一个共同研究的课题进行实践研究,并写出实践报告或就某类资源写出规划书。如园林这一章,其基本实践课题式命题内容如下(结构或命题的方式自定):
  
  b.各种园林的造园手法及特点(提供中外名园范例,以每种2个为准,越多越好);
  c.各种园林的造园布景方法、材料应用及鉴别;
  d.中外园林审美(提供案例,中外各一个);
  e.你现在所考察的园林的类别、基本情况、特点、开发、保护、客流、管理及存在的问题等;
  f.就学生考察的园林,要求学生设计一个既能推陈出新,又能拯旧如旧的园林规划方案;
  g.写出符合基本步骤和程序的规划书或资源调查报告(提供范文)。
  采用这种课题式命题实践范式教学,既巩固了学生的理论知识,又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思维潜能,教学效果明显。
  (二)新型旅游资源学范式教学的特点
  1.浓缩理论知识,构建知识群框架和模块互补的理论教学法。旅游资源学是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涉及学科门类多,知识点繁琐。如何在27个学时中诠释所有的教学内容实非易事。新的范式教学则采用构建知识群框架,以精炼的方式和方法指导学生完成基础理论学习,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从教科书、媒体信息、各种最新参考文字资料中,提炼出各级各类知识模块,构筑学生对本学科的理论知识框架。
  2.实践教学形式新颖、内容丰富,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大。旅游资源学采用现场指导学习的方法,突出了高职实践应用性特色。将枯燥、晦涩的教学内容在动态的景区实践活动中展开,学生能够直观接触和感受到各类资源的实物,内容丰富多彩,自主学习的空间得以拓展,激发了学生的创造力和学习兴趣。
  3.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劳动素质。高等职业教育的宗旨之一就是提高学习者的劳动综合素质,提升其综合能力。学生在本范式教学过程中,要想较好地完成自己的课题研究或命题解答,就必须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务实求是,亲历勤为,方有所获。同时一个课题的研发,尤其是野外实地考察,需要团队通力合作,才能比较顺利地积累资料,合成参数,高效高质地完成学习任务,这无形中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团队精神得以加强。
  4.教学相长,师生共同进步。制约高等职业旅游教育的瓶颈之一就是师资指导实践能力弱。高职旅游资源学新范式教学的铺开,不仅使学生受益,而且教师自身教学技能的提高也有了新契机。因为新的范式教学中,学生面临的问题也是老师的问题,老师的问题也可在与学生的共同实践学习中获得启迪,从而达到师生知识结构双优化的效果。
  
  四、旅游资源学新型范式教学的保障体系
  
  新的范式化教学的促成,需要一个比较有力的保障体系:(1)建立一批资源丰富度高、品位高的旅游资源实习基地,使学生有一定数量相对安全和稳定的实践场所;(2)加强“双师素质”教师队伍的建设,提高教师的教学和实践水平;(3)建立现代化实践教学信息平台,提供师生教学互动保障;(4)建立健全学校假期勤工俭学体系,为学生实践教学提供基本物质保障。
  五、结论
  高职旅游资源学教学实践证明,集理论、实践、技能于一体的新的范式化教学,对培养本专业学生的资源观察、分析、归类、开发应用能力,以及提高学生的旅游业职业综合素质方面效果明显。范式教学在浓缩课堂理论讲解与示范的同时,采用学生自行组队并确定研究命题,用管理科研项目的规范流程来组织实践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资源观察、分析、实践能力,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训练学生的综合思维方式;有助于巩固学生旅游统计分析知识以及完成旅游资源初级规划设计的基本程序知识,锻炼学生野外工作和生存技能,加强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应用、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赵伯庄.加强高职专业实践环节的思考[N].中国教育报,2001-12-21.
   [2]王静爱.乡土地理教学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3]王晓楠.《旅游管理》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改革初探[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04(11).
   [4]苏筠,王静爱.高师乡土地理范式教学的改革探讨[J].中国地质教育,2006(3).
   [5]吴桂生.改革高职院校旅游地理课程教学手段的思路[J].九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185515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