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威廉姆斯学院名列全美第一的启示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最近一期《外滩画报》报道,美国《福布斯》杂志发布2010年美国大学排行榜,今年拔得头筹的学校来自马萨诸塞州,不是大名鼎鼎的哈佛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而是一所小镇上的私立学校――威廉姆斯学院。威廉姆斯学院位于马萨诸塞州的伯克郡,全校只有2000多人,几乎都是本科生。
  小镇?只有本科?全校只有2000多人?这在我国,听起来,就是一所三流开外,徘徊在生死边缘的民办院校,怎么可能名列全美第一?而事实上,如果按照我国目前所有研究机构制作的排行榜所选择的指标分析,这所小镇上的小规模学校,也会名落孙山,因为他们没有庞大的办学规模,也没有显赫的科研成果。
  当然,这所小规模大学能问鼎全美大学第一,还得拜《福布斯》杂志所选择的评价标准所赐,据报道,这家杂志侧重于“学校对学生要求的满足”。在《福布斯》的排行榜中,主要有五项指标:学生对学校的满意程度、毕业生成功程度、学生的负债情况、本科生在四年内毕业率和学生所获奖项。
  无独有偶,《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所制作的大学排行榜,排名的依据也围着学生转,主要为新生留校率、毕业率、师资力量、财政资源以及校友捐赠率等等。在这份榜单中,威廉姆斯学院延续去年势头,在今年文科院校排行榜上继续位列榜首。
  对照美国大学排行榜的指标,我国大学“生活在别处”:有不少指标,我们这里根本就没有。我国大学没有自由转学制度,新生留校率(大学学习一年之后还有多少学生选择继续留下读书)也就无从谈起;我国大学几乎没有淘汰(淘汰意味着学校减少学费收入。不少学校甚至不核查学生信息,让冒名学生上学),也就没有统计毕业率数据的必要;至于师资力量,从10年前扩招到现在,流行的观点是发挥教师的规模效应,即让一名教师给几百名学生上课,可让教育资源被更多学生共享,由此出现了一名博导同时带47名博士生的“超高效率”,这样的学校怎会认同“小班化”教学这种没有效率的方式’
  有怎样的大学管理制度和评价制度,就会产生怎样的大学。在一个没有竞争、不需要对学生质量负责、强调功利办学成果的环境中,大学重视人才培养质量才是一件奇怪的事。试想,任何一名学生,在报考大学时,只能获得一张大学录取通知书。进人大学之后,再怎么对学校不满、对专业不满、对教师不满,也不能申请转学,而只能要么选择退学,要么熬到毕业,大学会把学生当回事吗?另外。如果学校的录取批次既定,三本再怎么也竞争不过一本,怎可能出现地方小学校超于大城市大学校的情形’在我国985高校、211院校这类以“研究型”为目标的学校中,想得最多的是论文、课题、经费;在一般本科和高职院校中,如何扩大学生规模,同时压缩教育成本,节省教育开支,是头等大事。
  但很显然,这不是一个可持续的办学模式。我国大学今日已普遍陷入困境,重视科研的大学,既忽视了人才培养,也没有多少学术作为,产出一大堆论文,但基本上属于垃圾。一心想着怎样从学生中赚钱的学校,转眼已到“山穷水复”之境――越来越多的学生,对内地教育失去信心,抛弃内地高校,而选择境外高校。
  威廉姆斯学院的成功,无疑展示了一个办学的基本道理,那就是大学的核心功能是人才培养,其他的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功能都是为人才培养服务的。当大学的人才培养质量下降,大学的其他功能也就“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大学甚至失去作为大学的根本价值――大学开展研究,是为了给学生提供一流的研究环境,大学参与社会服务,也是为了给学生社会服务的体验。大学最宝贵的办学资源,不是政府的财政支持,也不是与社会机构共享资源,而在于自己培养的学生。在威廉姆斯学院,323名教师最主要的任务就是为本科生授课。如果教师要进行课题研究,研究过程中也一定要有学生参与。威廉姆斯学院还设置了一门特殊的“辅导课”,在这节课上,每两名学生将拥有一名导师,学生们每周都要和导师交流学习情况,导师也会为其答疑解惑。这样的教育,生出的结果是,学校获得大批来自校友的捐赠。
  要让我国大学回归到教育本位,重视人才培养质量上来,显然需要改革教育管理制度与教育评价体系。只有建立教育竞争机制,推进现代大学制度,实行大学教育的社会评价与专业评价,大学才能摆脱当前急功近利的政绩思维,才能以学生为本,形成教育品牌。
  (摘自熊丙奇的新;良博客,有删改――编者注)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185742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