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雏鹰展翅会有时 直击苍穹九万里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部分高校大学生在进入高年级之后,与辅导员老师开始出现隔阂,表现出一定程度的抵触情绪。本文通过心理学关于大学生心理转变的理论分析,阐述了这一现象的成因。并同时指出辅导员也应当在学生进入高年级之后,及时转变自己的工作策略和方式。
  【关键词】思政教育 辅导员工作 大学生心理健康 心理转变
  
  上海外国语大学学生处经常联合校心理咨询中心的教师,组织本校的专职辅导员举行心理辅导知识的培训和必要的经验交流。参加这样的讲座,辅导员既可以学习到新的业务知识,又可以通过相互的经验交流,为自己解决在工作中遇到的难题提供可贵的借鉴。
  在近期的一次讲座中,有一位辅导员的述说,深深触动了大家的心弦。这位辅导员谈到了这样的一个问题,同学们在大一大二的时候,对于辅导员大都愿意畅所欲言,对于自己的一些问题也是毫不避讳,总是能够主动地寻求辅导员的帮助,相互之间没有感到有太多的隔阂。但是进入大三之后,有些同学似乎开始与自己的辅导员渐渐有了隔阂,将许多问题深埋在自己的心中,不再像过去那样与辅导员进行坦诚的交流。更有甚者,在某些外界因素的作用之下,甚至表现出了令辅导员感到非常陌生的一面。这就领辅导员感到极大的困惑,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自己朝夕相处的同学悄无声息地发生了如此的转变?问题的根结何在?是心理方面的原因,还是自己的工作没有做好呢?
  这位辅导员的叙述在听众中得到了共鸣,多位辅导员也道出了很多相似的情形。大家为此感到非常的伤心和困惑。因为辅导员的工作就是大学生的思想教师。每一位学生的思想状态便是我们的工作成果。而思想状态是通过学生的言行举止体现出来的,所以当学生的言行举止和我们的预期有所差异的时候,我们总是感到心痛不已,就如同一位慈母无法得到自己孩子的认可和理解!此伤此痛,如非亲历,又岂能体会?
  对此,我们应该找出问题的症结所在,对症下药。真的是我们工作出了问题吗?然而事实上辅导员的工作是非常繁忙的,而大家也是极其认真努力地做好自己的工作。有一位辅导员说得好:“我每天睡觉前想到的是他们(学生),每天醒来睁开眼,想到的也是他们!”由此可见,我们的辅导员是以一种全身心投入的态度来完成自己工作的!甚至可以说,我们已经将自己的工作升华为一种宏伟事业和一份精神追求!
  那问题的根结何在呢?首先我们可以先从心理学的角度来探究。高校学生年龄跨度一般从18~22岁,这一期间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发育成长速度极快。我们可以发现,接受高等教育的大学生,已经从过去形式逻辑思维的水平,走向更高一层的辨证思维。而辨证思维的最大特点就是:对问题的思考不限于寻求原因与结果的逻辑关系,而是把由经验决定的合理性判断也引入思考过程中,并把它当作重要的标准来使用。根据著名的心理学家皮亚杰的观点:形成后推理能力(即辨证思维能力)的发展,取决于通过有力的自我调节来不断实现人生目标这种日渐加深的目的感的发展。
  也就是说,在这一时期的大学生的心理状态已经开始具备了自我理性控制力,开始不断的进行自我调节,对自己的未来进行着种种的规划和设想。他们开始有自己的独立判断,对于外界获取的信息有了自我的识别和筛选能力。继生理成人之后,心理也开始进入这一阶段了。外化的表现就是开始对于他人的建议表现出疑虑和思考。对于自己的内心世界有了更多的保护和隐藏。因此,当学生的心理状态进入到这一阶段,对于外界开始有着自我防卫的心理,而且对于他人建议开始出现自己的判断和解读。而这种防卫和自我的判断解读立即会和自己身边生活上的“导师”辅导员产生矛盾,因此这种变化对于辅导员的工作的影响自然是首当其冲的。这就是为什么处于这一时期的青年总是表现的非常“叛逆”的心理根源所在。
  除了内在的心理因素之外,外在因素的作用也不可以忽视。大三大四的学生大都参加过众多的社会实践活动,对于时代和社会已具备了一定的看法。此外,高年级的学生还面临着就业、感情等等诸多方面的困惑。这些内在外来的因素,更是加快了学生心理成熟的进程。大三大四的学生们已然不是当年刚刚踏入校园的“吴下阿蒙”了。
  而我们的辅导员在却还是依然保留着大一、大二年级事无巨细、处处留心的“保姆”式工作方式,既给自己的工作造成了极大的压力,也压缩了学生的自我空间。
  那这一必然的转变是不是真的对我们的辅导员工作带来了不利的影响吗?问题总是要辩证地去看待。辅导员的工作是要培养沉溺于温室的花蕾,还是要历练能够展翅高飞的雄鹰呢?显而易见,后者才是我们工作真正意义所在。当代最富盛名的思想家福柯(Michel Foucault)就认为,人对自己的行为的理性控制越严格,就会越有力量。因此,当我们的学生进入到上述的辨证思维阶段,开始有意识、有理性的控制自己的言行,保护自己的内心世界的时候,也正是自身人格力量展露之时,雏鹰振翅,欲要高飞!如果即将踏入社会的大四毕业生与四年前刚刚踏入校园时一样稚嫩天真,点点滴滴都要依靠辅导员的指导,那么我们设想一下,社会上的辅导员在哪里?这样的学生就是我们要培养的天之骄子吗?他在社会中的命运又将会如何呢?
  在笔者所工作的学院就有着这样的一个真实的案例。曾经有一位女生,在刚刚进入学校的前两年,非常乐于和辅导员交流,积极参与到学院的各项活动中来。但是在进入大四之后,由于学习、论文、就业等多方面的压力,她很少参加学院的活动,也很少寻求辅导员的帮助,更多的时候是自己独自承担外来的压力,处理遇到的问题,似乎和辅导员之间有了一层“隔阂”。就当辅导员对此感到担心的时候,这位女生毕业了,并通过自身的能力找到了一份很好的工作。而在工作中也是表现得非常突出,得到了用人单位的肯定。这令我们辅导员感到了前所未有的欣慰和愉快。这才是我们真真正正需要的回报和肯定!
  即将分娩的婴儿会给母亲带来阵痛;即将翱翔的雏鹰必然要挣脱母鹰的怀抱!阿斗无能,罪在孔明!我们辅导员应当抱有开放的心态,鼓励和支持我们的学生早日放飞翱翔!因此辅导员也应该在学生进入高年级之后,及时地转变自己的工作观念和方式,从“台前”转到“幕后”,从“教导”转变为“辅导”。这样既能更好地完成工作使命,也能够确保高校毕业生的个人素质。
  雏鹰展翅会有时,直击苍穹九万里!这正是对我们的工作最好和最大的回报!
  
  参考文献:
  [1]李文芬.针对大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做好各阶段思想工作.邵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2).
  [2]石秀光.高校大学生健康心理素质的形成及对策.科技创新导报,2008,(24).
  [3]熊哲宏.皮亚杰哲学导论.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
  (作者单位:上海外国语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186903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