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创新能力教学“四部曲”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在大力提倡创新教育的今天,如何在中学数学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是广大中学数学教师提高教学实效性不得不面对的课题。笔者在教学实践中,结合教学理论与实践进行了粗浅的思考和细致试验,总结了创新能力教学“四部曲”。
  
  一、“三要”绷紧数学教师创新教学之弦
  
  一要通过挖掘教材,高效地驾驭教材,把与时代发展相适应的新知识、新问题引入课堂,与教材内容有机结合,引导学生去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要应训练学生创新能力为目的,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使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能够与教师一起参与教和学中,做学习的主人,形成一种宽松和谐的教育环境。
  三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教师应当充分的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通过质疑、解疑,让学生具备创新思维、创新个性、创新能力。
  
  二、“三心”送学生走上创新之路
  
  一要激发学生对创新的好奇心, 培养学生创新兴趣。教学中, 我们应注重保护好学生的好奇心,充分利用学生求新、好奇与渴望成功的心理;注重从学习成功中激发创新热情, 面对学生的成功及时给予鼓励、表扬和肯定。如在讲授“概率”时,我让学生去体会这样一个问题,“一个游戏卡的中奖率是1%,买100张卡,一定会中奖吗?”这个问题一出,学生的好奇心被激发出来,在学生经历、体验这个过程后,就会正确理解概率这个概念的含义,也会激起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二要树立学生的创新信心。学生往往认为创新太难,不是自己力所能及的事,这无疑给创新蒙上一层神奇的面纱。数学教师要给学生以鼓励,揭开这层面纱,让学生感到创新应是每个人都能做到的事情。一方面可引用古今中外的创新人物事例,给学生以榜样;另一方面引导学生创新性解决问题,让学生获得成功感,并对学生取得的成功给予充分肯定,增强创造信心。
  三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学习过程就是知识的继承和创新的过程,需要满怀创新激情参与才能完成,这就要求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把学生视作探索者,让学生充分发挥主体作用。因此,教师必须有合理的教学组织形式,给学生充分的思维空间,要为学生提供观察、调查、动手操作、思考等机会,充分挖掘每个学生的创新潜力,发展学生创新个性。
  
  三、“四法”开展创新教学
  
  一要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教师要随着教学内容的变化,教学对象的变化,教学设备的变化,灵活应用教学方法。数学教学的方法很多,可以结合课堂内容,灵活采用谈话、读书指导、作业、练习等多种教学方法。
  二要善于新式教学手段。在新的课程标准中,要求教师必须具备使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这本身就是创新的成果。如在讲授“相似形”知识点时,可以采用多媒体课件来进行演示:一轮鲜红的太阳,旗杆红旗飘扬,在地上拉出长长的影子;一个小卡通人物拿出一跟短秆在旗杆边上树立,拉出短短的影子;量出两个影子的长度、短秆的长度……生动的生活画面使学生兴奋不已,然后教师在课件上标出各段的线段AB、BC等;利用比例式AB:BC=A'B':B'C'得出旗杆的高度。采用多媒体课件,使得课堂的气氛活跃,且鲜活、易懂,教学效果大为提高。
  三要灵活采用训练策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就要通过强调问题的综合性,开发新颖的题型来达到目的。因此,要注意数学问题设计的清晰性、科学性以及具体问题情境的创设。如:“科学记数法”学生通常会感到枯燥。因此,教学可设计成如下问题:50粒小麦约一克重,我国现有人口约13亿,假设每个人每天仅节约一粒小麦,一年全国可以节约多少吨小麦?科学记数法有了现实生活情境的支撑,大大地激发了学生的解题热情。特别是计算的结果更出乎学生的意料之外:全国一年竟可节约1万吨小麦。这样,学生的积极性被激发了,他们的创新热情就不可遏制。
  四要科学“补料”。要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除了单纯的知识传授外,还要能结合学生的实际,科学地给他们“补充营养”。学习辅导的关键要“终身学习”、“创新思维”的角度出发,着眼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与习惯,形成创新的热情,在学习上帮助他们摆脱对家长及教师的习惯性的依赖,从而使终身学习内化为自己的自觉行为。
  此外,还要关注学生的心理过程。学习的过程是情感交流的过程,教师要加强与每个学生,尤其是弱势群体的沟通和交流,有效促进学生自信心的确立,培养其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从根本上矫治一部分学生长期以来在选择学法、战胜困难等方面存在的心理障碍,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在民主、平等、和谐、充满关爱的气氛下大胆创新、积极创新。
  责任编辑 杨博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187808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