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上善若水,大爱无痕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作家冰心说得好:“世界上没有一朵鲜花不美丽,也没有一个孩子不可爱。”在我们平时的德育工作中,一些行为后进生固然令人头疼,然而他们也有自己可爱的一面。只要我们肯接受他们,感化他们,必能激发其内心的改造渴望。那么,在从事后进生转化上有哪些艺术呢。正所谓上善若水,大爱无痕。像细雨润物般无声与潜移默化是最高境界,具体做法有:以“爱”播种,亲近多于排斥:用“心”浇灌,认可多于反驳;用“情”怡情,表扬多于批评;以“智”雕琢,暗示多于命令。
  [关键词]:行为后进生 转化 情感交流 信任 理解
  
  行为后进生是后进生中的一个分支,是所有后进生中最难转化的一种。他们因为家庭的不当教育(溺爱过度,放任自流,缺乏关爱等)及社会的负面影响(交友不甚,文化环境,不良游戏,不当爱好等)下令其心理发生变化。使其对社会,对学校甚至对家庭产生抵触情绪,继而产生行为上的偏差。尤其是小学生,其年龄特征与社会阅历决定了他们更容易成为行为后进生,但其行为的偏差往往具有不成熟性、模仿性与不稳定性。利用小学阶段对其进行正确引导不失为良好的转化时机。
  那么如何对行为后进生进行转化呢?笔者根据近几年的教育教学,粗浅地认为可从以下几点入手:
  
  一、以“爱”播种,亲近多于排斥
  人民教育家陶行知一直以“爱满天下”作为自己的一生奉行的格言,而斐斯泰洛齐也曾指出:教育的主要原则也是爱,爱是教育的灵魂。教师这种无私地爱应像阳光一样,洒向每一个学生,阳光是大家的,师爱是大家的,享受这些爱也是行为后进生的权利。
  首先,要转化观念。做为教师,要不放弃每一个学生,相信每一个学生,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有进步的潜力,相信行为后进生也渴望同学生与老师的关注。转化他们是很可能的事情。
  其次,要善于发现行为后进生的闪光点。每个学生都不是一无是处,一个平时喜欢打闹的同学可能在劳动上异常积极,一个平时调皮捣蛋的学生一上课就显得无比认真,他字写得很好,运动会长跑比赛他总得第一……发现了学生的闪光点,教师看待后进生的问题上就不会显得单一与片面,另教师在处理问题上显得理智与全面。
  第三,主动亲近。大多数后进生之所以在行为上引起偏差,多半是想引起教师与家长的注意。所以在对待行为后进生上,教师应采取主动,主动亲近,嘘寒问暖,拒绝排斥,拒绝冷漠对待或听之任之,更严禁破罐子破摔。
  
  二、用“心”浇灌,认同多于反驳
  苏霍姆林斯基说:尽可能深入地了解每个孩子的精神世界,是教师的首条金科玉律。只有真正进入孩子的内心,将心比心,才能引起学生的共鸣,取得学生的信任,解开他们心中的疑惑与心结。这就要求教师在处理后进生的问题上要做到:用“心”浇灌,认可多于反驳。
  首先,要做到信任学生。只有当教育建立在相信孩子的基础上,它才会成为一种现实的力量,不放弃每一个学生,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有进步的潜力,都有渴望认同的欲望。
  其次,了解学生。教育,首先是人学。来了解孩子的智力发展,不了解他的思维、兴趣、爱好、才能、禀赋、倾向,就谈不上教育。对于现在的孩子来讲,还必须了解孩子的家庭背景、生活经历、情感历程、心理健康状况、交友情况等。只有掌握了学生的这些资料才能了解学生的病因所在,方能对症下药。
  第三,设身处地,认同多于反驳。在现实的教学中,每每碰到行为过激的孩子,我们总觉得他们的理由是如此的牵强与霸道,殊不知这就是孩子心底里的“理由”,而且这种观念是如此的根深蒂固。所以在学生肯说自己行为的理由与动机时,教师不用片面地否写,设身处地为站在他们的角度想想,允以动机上的认同,同时引导其认识到自己在处理方法上却是不当的,保护其自尊心。从而令其对教师的理解产生一种感谢,产生一种信任。如有一次,课间时,老师们都在休息,班上的“打架大王”又被一群学生推推搡搡地拉到办公室里,随后进来一个男孩子,鼻血直流。我一看就知道又是他干的好事。再看看他一副无所谓的样子,不禁怒火中烧,碍于许多老师在场,忍了下来。帮那个小同学洗理好就让他先回教室了。然后将他叫到角落里,问他怎么回事,原来,课间时那个小同学怎么也不让他参加游戏,他火了,就打他了。我听了,心想:你的理由还真有理。正想骂他,意识到这孩子批评地太多了,再批评与无济于事,不如换一种方式看看,于是和颜悦色地帮他整整衣服,说:原来是这样啊,看来的确是他不好在先。打架大王听我一说,呆呆地看着我,显然我的处理出乎他的意料。他无所谓的脸一下子软和了下来,说:“可我打他了。”“你是想惩罚惩罚他,是吧,没想到下手就重了。”他点了点头。“你啊,就是不会控制自己,而且下手又重。这样一来,老师有心帮你都不行,怕同学们不服。”打架大王难为情地笑了一下。后来他就跟我说想他每次一生气就想打人,一打起来就越打越重。自己也控制不住,我就教他动怒前先在心里数1、2、3的方法。他欣然接受。看到他得到知已般开心地神情,我庆幸刚才没有片面地做出决定。
  第四,循序渐进,耐心帮忙。后进生转化工作不是一件立竿见影的事,不能操知过及,要做到循序渐进。毕竟,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养成或改变一个孩子的性格也不是一朝一夕所能达到的。
  
  三、用“情”怡情,表扬多于批评
  我们都知道,虽然科技的高速发展给教育也带来的一系列的可喜变化,但机器却不可能取代教师,原因就是教学过程是情感参与的过程。在对待行为后进生的问题上,情感教学更为重要,许多孩子都是在情感上受到了创伤,比如,父母的冷嘲,教师、同学的歧视,导致他们过份的自我保护意识,这恰恰是情感缺失的一种体现。所以我们需要以“情”怡情,表扬多于批评:
  第一,促进情感交流。可利用日记、作文等形式与学生开展情感交往,不仅对他的疑惑做出力所能及地解答,并能主动询问他的近况,对他的进步表示祝贺,对他的退步善意地提醒,如:今天,看到你松开握紧的拳头,我真得好开心,你没让老师失望,你是我的骄傲。并能主动地跟他聊学校以外的生活、学习情况。
  每二,榜样引导。教师在学生之中还扮演着“学习楷模”的角色。教师职业的特殊性使得教师的言行举止都让学生有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影响。尤其是后进生,他们比一般学生对教师的要求更严一点。所以我们要在平常的教学中克制易怒,暴燥的坏习惯,养成碰事冷静,处事客观、民主的好习惯,给学生树立一个好的榜样,给学生带来积极地影响。
  每三,表扬多于批评。在日常教学中,我们总会放大学生的过失,在这个放大了的过失前,他们以前的一些成绩都显得微不足道,我们应该改变这种观念,科学家研究表明,表扬会让人心愉悦,找到自己的价值,从而对这项工作会更具热情;而批评则会令人产生消极心理,抵触心理,所以让我们在面对这些孩子时,要放大他们的优点,对于过失,尽量地去包容。
  第四,表扬要及时,批评要正确。作为教师我们知道,孩子们有时候做了一些好事,总是迫不及待地想让老师知道,这是及时的表扬是最有效的教育。批评在教育地过程中也是有很重要的地位地,没有批评地教育是过份纵容,但批评的使用是要有其艺术性的,批评的观点要正确,批评地形式要多样且灵活。
  
  四、以“智”雕琢,暗示多于命令
  苏霍姆林斯基说:“任何一种教育现象孩子在其中起少感到教育都的意图,他的教育效果就起大。”因此在转化行为后进生的过程中,以“智”雕琢,是一条非常有效的途径。
  每一,暗示教育法。孩子们不喜欢老处于受教育,受管制的地位。暗示法可以融洽教育者与被教育者之间的关系,使孩子们感受愉快,轻松。比如,孩子们习惯性地谩骂其它同学,在他开口之际,我们皱皱 ;当孩子们向别的学生举起手时,我们摇摇头等都能帮助学生克服缺点。
  每二,创造表现的机会,鼓励其多做好事,赢得同学的好感。行为后进生往往都是班级的公敌,大家都不喜欢他们。要想让学生转化对其的观念,就得让大家看到他的进步,让他多为班级多做好事,但又不能对后进生持命令的态度,让他觉得自己是在接受改造。这时就需要“踏雪无痕”般进行引导。比如,教室的水没了,你可以说,“某某同学,你力气大,帮老师提一下水,可以吗?”某个学生不舒服,你可以说“某某同学,你懂的事多一点,你帮老师把同学送回去好吗?”等等等等。让后进生在老师的期望与学生的欢迎中找准自己的位置,达到转化的目的。
  当然,这些都只是行为后进生转化途径中的几条乡间小路,但其宗旨都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只要本着一切为了孩子,以爱引路,用心呵受,情至智达,必能在后进生转化道路中开出一条阳光大道。
  
  [参考文献]
  [1]王希永瑞博主编《心理教育概论》 [M] 开明出版社2000年版
  [5]张召中著 《班主任之友》湖北教育学院 2001年版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188223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