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高职教育的人文情怀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高职教育与人文教育的关系是一个容易被人们忽略,又容易引起人们关注的问题。在高职教育的创始阶段,人们集中力量寻找高职教育的特质,人文教育曾经被冷落。直至2005年前后,在高职教育规模发展已达高点时,一些有识之士提出了高职教育中的人文素质教育课题。经过一番研讨,形成初步共识,提出了“和而不同”“人文课程”“专业渗透”等颇有见地的观点,人文教育正逐步成为高职教育内涵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高职教育与人文教育:特质与本质
  
  高职教育与人文教育不是并列关系,两者有异,但不是教育类型的不同。高等教育的类型依不同标准有不同的分法,如按层次可分为专科教育、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按内容可分为综合性、工科、财经、政法等教育;按内容还可分出一些特定的教育,即人文教育、科学教育、艺术教育、国际理解教育等;按人才应用(参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才培养分类方法)可分为学术教育、工程教育、技术教育、技能教育;按培养目标区分,可分为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高职教育和培养研究型人才的学术教育。高职教育是培养技术型技能型的应用型人才教育,其定位不是按教育内容进行的,因而高职教育和人文教育不是同一个标准下的区分类别,谈不上“不同”的关系。但两者确实关系密切,两者的关系密切在哪儿呢?它们是本质和特质的关系。普通高等教育的本质是什么?是要让学生“学会做人”,成为“完美的人”。在这个意义上讲现代高等教育的基本价值观是“以人为本”。高等教育即是让学生“成人”的教育,它决定了人文教育应成为高等教育的核心内容。高等教育培养目标的不同导向,使高等教育分为具有不同特质的教育类型,如高等职业教育、高等学术教育。
  由此看来,作为高等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高职教育,其人文教育的内容本来就是高职教育的题中应有之义,人文教育的内容是高职教育的基础本质的要求和体现,甚至有专家称,培养技术型、技能型人才是高职教育的次级本质。高职教育就应该是一种充满人文情怀的教育!
  
  高职教育的人文养成:职业素质及其“底蕴”
  
  人文教育的“人文”一词最早出现于《易经》,“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现代的“人文”一词的含义,主要是指与人的人格、气质、修养相关的文化构成,包括语言、文学、艺术、历史、哲学、伦理、政治、宗教等。由此衍生出来的人文精神、人文素质、人文教育等概念有一个共同的内核,这就是“以人为本”。人文精神就是张扬最完美的“人性”精髓――关爱人;人文素质就是养成最完善的“人性”品格――做完美的人;人文教育就是让人具备人文精神和人文素质,追求“人的全面发展”,让教育成为“成人”的教育。
  高职教育的人文情怀应该体现在哪里?首先,高职教育是面向大众的教育,它关注着、影响着千百万学生的命运,它把对年轻学子的关爱带到每一个普通家庭。从这个意义上讲,高职教育的人文情怀更为博大。其次,高职教育的就业导向实际上就是一种最大的人文关怀。就业是一个与社会安定、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的问题,对青年个人来说,就业是其人生中生存发展的需要。就业与青年的成长、幸福、快乐息息相关,就业也改变着贫困,改变着人的社会地位,改变着个人自身的追求。关注就业就是关注年轻人的命运,它包含了丰富的、深刻的人文情怀。
  高职教育在就业导向下,更强调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职业能力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职业素质,二是职业知识技能。职业知识技能是显性的能力,容易引起人们的重视。目前,由于传统高等教育长期忽视对学生实践能力、操作技能的培养,这一方面正成为高职教育改革和特色建设的重点。职业素质是隐性的能力,容易被人忽略。近些年不仅有识之士提出这个问题,社会(具体表现为用人单位)也强烈地提出了高职学生的职业素质问题。
  职业素质是人文素质在工作环境中的显现。职业素质也可以看做人文素质的应用层。职业素质中的敬业精神、合作精神、道德意识、独立的生活能力等核心内容,也是人文素质的重要构成部分。所以,职业素质的培养可以成为高职教育融入人文素质教育的结合点,使学生“学会做人”,成为高职教育人文情怀的孕育和展示之处。
  职业素质教育作为人文教育与高职教育的结合点,许多学者对其内涵进行了具体深入的研究。不少国家提出“职业核心能力”这个概念,其内容很多是职业素质的范畴。企业界尤为重视职业环境中的职业素质要求,他们从实践中概括出近于规范化的标准,具有很强的参照价值。虽然,职业素质教育确实需要有针对性的讲解和实践训练,但从长远发展看,年轻的高职大学生职业素质的养成,更应依赖他们的自主性、自觉性和主动性,让他们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不断充实养成“本能”的职业素质。这样,他们更能把自己的职业和工作看做是一种快乐和幸福,更能适应工作的变迁、职业的发展。高职学生职业素质提升的自主性、自觉性靠的是“底蕴”,而职业素质的“底蕴”就是人文素质。所以,高职教育的人文情怀更应集中地表现在对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上。
  高职学生的人文素质可能表现为理性的思索,但由于他们所处的“基层”职业环境和普通人的工作生活状态,他们的人文素质更多表现为情商的高下,具体说,更多表现在他们的情怀、情操、情感上。在高职教育中,成功的人文素质教育所形成的人文“底蕴”是年轻学子们追求完美的情怀、坚守正义的情操、珍重爱心的情感。这“三情”对高职学生的一生影响最大,也最为长久。
  
  人文底蕴的培养:基点、支点和重点
  
  高职院校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要从“人文底蕴”做起,落脚于职业素质教育。千万不要急功近利地搞“应景式”的素质教育。以人为本的人文素质教育,应该对学生的成长负责,对学生的一生负责。高职教育的人文素质教育应从高职院校的实际出发,选择最有效的教育方式方法,抓住最关键的教育要素。依据多年来高职院校的探索和实践,参考国外的成功经验和专家的潜心研究,高职教育的人文素质教育应该抓住三个“点”,即基点、支点和重点。
  人文素质培养的基点是发掘大学语文的人文价值。人类的文化活动和文化成果是建立在语言基础之上的。语言活动是人类最基本的人文活动方式。因此,语文在各种人文活动中居基础地位,语文最能体现人类精神活动的人文性和人本个性。同时,语文是人类思维的稳态外壳。可以说,一个民族的语文是这个民族长期的鲜活的思维结晶。语文活动的主体是人,语文是人的生命生存成长的工具,不仅人生离不开语文,而且语文承载着民族的文化精神和情感,最有利于培养人的美好的情怀、情操和情感。正是语文这种内在的人文属性,使语文不仅是实际的工具,更是生命的符号、人文精神的载体。由此看来,人文素质的核心是语文素质,抓住大学语文教育就抓住了人文素质教育的脉搏。所以,高职教育应充分展开大学语文的人文性。通过大学语文中的文学作品所表现的人性光芒,学生可以感悟到高尚的情怀、情操和情感。当然,我们并不排除其他必要的人文素质教育课程,但是应该清晰地认识到,充分发掘大学语文的人文性,是培养高职学生人文底蕴的基点。
  人文素质培养的支点是人文教育课程与人文活动实践相结合。人文教育课程化是行之有效的人文素质培养方法,但课程化培养仍有人文体验相对薄弱的问题。因而,高职院校可以在占很大分量的实践环节中,融入人文活动的实践,充分利用其广泛接触社会人群的活动特点和其面向基层、扶危济困的传统,启迪高职学生情怀、情操、情感的升华,特别是高职院校要增加学生参观文化展览、博物馆、历史文化遗迹、美术展,参加音乐会、朗诵会、文化讲座等活动。这不仅是“补课”,也是高职院校人文教育的应有之意,长久举措。
  人文素质培养的重点是呼唤具有人文情怀的教师。没有人文情怀的教师就难有人文情怀的学生,也难有高职教育的人文情怀。具有人文情怀的教师是高职教育中人文素质培养的实施者,也是高职教育人文情怀最重要的缔造者。高职教师应有关爱学生未来、关爱学生身心快乐的师德境界,应有点亮学生人性之光的激情,有促成学生高尚人格形成的能力,有关心学生情怀、情操、情感的思考,在与学生的交流共处中,感染熏陶学生,使他们成为优秀的“人”、高素质的“职业人”。
  高职教育的内涵建设中,人文素质教育是重要内容。具有人文情怀的高职教育应该赋予学生宽阔的情怀、高尚的情操、美好的情感,这样的人文底蕴能够激发学生的进取心和创造力,更充分展现他们的能力和技能,使他们在工作中感受快乐和幸福,使年轻人热爱工作、热爱生活、热爱人生。这不正是高职教育所追求的理想境界吗!■
  
  (作者系开封大学副校长)
  责编:思 源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189927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