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课堂纪律应具有育人功能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在课堂教学中,常常看到有教师管不住学生的现象。这样,尽管教师的教学水平较高,但由于班级纪律很差,学生的听课效果不容乐观。因此,有些教师费尽心机,严抓课堂纪律,加大监管和惩罚力度,甚至发动班干部和小组长来协助管理学生。其结果,要么引起学生对教师这种做法的强力反感,造成对立情绪,使班级纪律更差;要么学生在教师的威严管制下,课堂气氛死气沉沉,毫无生机。无奈之中,有的教师只得放松纪律,课堂上让学生自由,但由于学生缺乏自制力,课堂秩序混乱,教师难以掌控,同样影响课堂教学。
  造成以上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教师对课堂纪律的功能产生误解,片面认为课堂纪律就是用来监督、管制,甚至是压制学生的。这不符合当今课堂教学的发展规律,也不符合学生成长的心理特点。那么,该怎样认识课堂纪律的作用和功能,让课堂纪律真正服务于课堂,促进课堂教学,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使课堂处于和谐发展的态势?笔者通过长期的思考和摸索,对课堂纪律有如下认识。
  笔者以为,落实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求课堂上必须彻底解放学生,还学生学习的自由和权利,这也给我们的课堂纪律带来了挑战。如今的课堂,在以人为本的新理念指导下,虽不再是公堂式的课堂,却出现了茶馆式的课堂。课堂纪律从一个极端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其结果是课堂效率依然没有实质性提高。
  要解决这种矛盾,就需要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新课改下,我们要有怎样的课堂纪律?传统的课堂管理提倡师道尊严,因而“管”是课堂纪律的唯一职能,结果限制了学生自由,导致学生个性的泯灭,这与新课改的要求是完全相悖的。因此,新的课堂纪律必须立足于人的发展,突破课堂纪律传统意义上“管”的局限,既要对学生严格要求,又要体现人文关怀。而且,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还要处理好以下关系:
  首先,课堂纪律要协调,而不是管制。现代管理理念与新课程思想对课堂纪律提出了新的要求:课堂纪律是教师为了维持课堂教学秩序,协调课堂中的各种人际关系,有效实现预定教学目标的过程。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其在课堂上不能放任自流,必须予以适当调控。例如,原则上应允许学生上课时上厕所,但教师对此要进行调控,毕竟上课时上厕所影响课堂教学,也不利于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作用,要让学生懂得应该做到哪些,为什么这样做,逐步引导他们朝积极的方向发展。
  其次,课堂纪律要教育,而不是惩罚。在课堂上,常见到教师对学生稍有违规,动辄罚抄罚站,使学生感到纪律如同魔鬼。课堂纪律应该对学生的发展起作用。另外,学生在端正坐姿的过程中潜移默化也学会了如何做人的道理,这一点超出了讲授知识本身的意义,是学生作为一个社会的人一生最宝贵、最需要的。
  再次,课堂纪律要促进,而不是限制。课堂必须对学生全面开放,成为学生张扬个性、培养和施展能力的舞台。在这个舞台上,课堂纪律应避免压抑、消极、被动带给学生的生命无意义感,为学生创造心灵的自由空间,彰显生命的丰富多彩。课堂纪律着眼于学生一生的发展,而不仅仅为了得到一点知识与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一个个鲜活灵动、充满个性的具有创造力的人。
  如果说“教”是为了“不教”,那么,“管”也是为了“不管”。培养学生由他律为自律,是对课堂纪律的更高追求。当学生实现自我控制时,就战胜了自己,获得了真正的自由,也就能出现“随心所欲不逾矩”的最佳课堂纪律。总之,课堂纪律应围绕课堂教学,立足于学生作为人的发展,突破“管”的限制,促进课堂自由、和谐、健康地发展。□
  (作者单位:江苏省金坛市汤庄小学)
  编辑 付江泓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190646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