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声乐教学中的感觉与知觉刍议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内容摘要:从认知规律来说,任何事物的认知,都必须经过“感觉―知觉”这一阶段。声乐艺术中,学习各种技巧同样是从感知开始的,各种感知觉能力的发展与运用,是形成声乐技能的重要心理因素。感觉、知觉是声乐老师描绘歌唱发声的主要手段,是声乐学生学习的最佳方法。
  关 键 词:声乐教学 感觉 知觉
  
  在声乐课上,我们用得最多的词就是“感觉”,到底什么是感觉?为什么要谈感觉?怎样把握感觉?……这些问题都有待于我们去深入理解和把握。实际上,“感觉”是不能单独存在的,在我们感觉的同时就会出现知觉,感觉和知觉是不能分割开的。
  
  一、感觉与知觉
  
  感觉与知觉都是客观事物作用于感受器官并引起神经系统的活动而产生的。产生感觉和知觉的神经机构叫分析器,每种分析器都包括相互联系的三个部分,即感受器、传入神经和神经中枢。感觉与知觉的生理机制就是各种分析器单一或协同活动的结果。
  1.感觉
  感觉是人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又叫感受器)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应①。它是人类最初级、最直接的理解和认识事物的方法,是认知一切知识的途径。一般说来,感觉的产生是单一分析器活动的结果,当外界事物刺激并作用于感觉器官时,感觉器官就会把受到刺激的信息转变为神经冲动,神经冲动沿着传入神经将信息传入神经中枢,神经中枢经过信息加工再将神经冲动转换成神经元下达到皮层的相应区域,从而产生相应的感觉。在声乐教学中,我们经常描绘音色、共鸣、呼吸、咬字、声音运动的感觉,这些感觉语言使复杂的理论简单化,让声乐学习也更加形象化。
  2.知觉
  知觉是人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的反应。②它是多种分析器联合活动的结果,当各种刺激物同时或先后作用于分析器时,引起各分析器神经末梢的兴奋,经大脑皮层的分析综合,分析器对刺激物不同属性间的关系形成一种神经联系并对事物的整体作出反应,即产生知觉。知觉是多种分析器共同活动的结果,是一个积极主动、有选择的信息加工过程。因此,在歌唱中,歌者只有通过对演唱声音的音量、音色、力度等属性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综合,形成条件反射,才能得出具有美感的歌声。
  3.二者的关系
  感觉和知觉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心理过程。感觉反映的是事物的个别属性,知觉反映的是事物的整体属性。知觉是建立在感觉的基础之上,感觉越丰富越精细,知觉就越完整越正确。在声乐教学中,我们要通过对呼吸、咬字、共鸣、声音位置、情绪情感等具体感觉的综合,来形成演唱的知觉。作为老师,强调学生演唱知觉的信息要从细小的基本功开始,如放松下巴、抬起笑肌、打开喉咙、调整共鸣等,而后再组成较大的单位,最后要感知演唱的整体。
  
  二、感、知觉的重要性
  
  生活中,我们常把感觉和知觉统称为感知。感知是人们认识事物的开端,各种感知能力的发展,是形成声乐技能的重要心理因素。目前,声乐界之所以都把歌唱发声的方法用“感知觉”语言来传授,是因为感知这个东西在声乐教学中至关重要。歌者对于自身的“乐器”很难进行剖析研究,歌唱发声的一些技巧也不好用语言进行精确地描绘。在这种情况下,“感觉”自然就成为老师描绘歌唱发声的主要手段和学生学习的最佳方法了。
  19世纪,意大利声乐学派最杰出的声乐教授兰培尔蒂谈歌唱的感觉时,他指出:“要唱好歌,必须一直感觉到‘头腔空洞’‘喉腔放开’‘胸腔宽阔’和‘腰部扩张’。”他强调,唤起并保持感觉协调一致的连续性活动就是“歌唱的奥妙”(即感觉支配着歌唱活动)。我们知道,感觉是人的天性,感觉训练的伟大作用就在于充分发挥人的天性来调解和支配自己的神经系统和肌肉群的协调运动。兰培尔蒂教授正是通过“空洞”“放开”“宽阔”和“扩张”四种感觉的有机结合在进行歌唱和教学,他强调的歌唱奥妙就是要把感觉整体化,要形成歌唱的知觉。
  声乐需要多种感觉协调工作、统一运动。我们有必要强调感觉这个“个性”,但一定是在知觉这个“共性”的基础上进行,因为“培养音乐知觉是培养人对音乐美的感受能力的基础”。③作为老师和学生,用辩证的方法看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我们在突出感觉的同时,只有在整体上理解为知觉,从知觉的基础上把握“感觉”才能教好、学好、唱好。
  
  三、感、知觉的把握
  
  沈湘教授说过:“方法是抽象的,感觉是具体的……只有实实在在找到了具体、正确的感觉,才算把老师的方法学到了手,真正变成了自己的东西。”④因此,在声乐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演唱的组成部分都要进行训练,并善于引导学生感知整体与局部的关系。
  客观事物的多样性决定了感知觉具有选择性。我们对感知的事物要有目的地抓重点,目的越明确,感知就越清晰。教学中要求学生掌握什么技能,要提出明确的目的和重点,学生只有明确了感知的目的才能在感知过程中支配自己的知觉,才能把注意力集中到所要感知的对象上去。因此,声乐教师在讲解技术要领时应加重语气或加以重复,做发声示范时应适当放慢动作或加大力度。只有突出重点形成对比,才能让学生形成清晰的感知来领会老师的要求与要领。
  
  结语
  
  声乐作为一门技巧性较强的综合艺术,它涵括了生理、心理、物理等多种因素在内。感知觉作为一种条件反射,它的发展运用是形成声乐技能的重要心理因素。我们在感知事物的时候,会根据自己的知识或经验来理解事物,歌者的生活经验越丰富、知识面越广,对歌唱发声的感知觉就越深刻,对感知的对象理解得越深刻,其感知觉就越准确。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善于积累各种经验和信息,只有获得了丰富的经验才能提高感知的效果,才能促进歌唱能力的发展。总之,在声乐教学实践中,老师和学生要明白感觉与知觉在歌唱中的重要意义,对感知语言的表达要准确得体,要十分重视感觉与知觉的把握和运用。
  
  注释:
  ①②徐厚道主编.心理学通论.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第217页.
  ③彭晓玲编著.声乐基础理论.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第52页.
  ④邹本初.歌唱学.人民音乐出版社,2000.第19页.
  参考文献:
  [1]邹本初.歌唱学.人民音乐出版社,2000.
  [2]徐行效.声乐心理学.科学出版社,2003.
  [3]邹长海.声乐艺术心理学.人民音乐出版社,2000.
  [4]徐厚道主编.心理学通论.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
  
  作者系广西艺术学院2006级硕士研究生
  (责任编辑:轩蕾)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191143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