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析陈洪绶卷轴画人物造型与其版画的关系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内容摘要:文章运用比较的方法,以审美趣味为切入点,对陈洪绶卷轴画及其版画的人物造型进行了深入的比较研究,梳理了它们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试图弥补后人对两者之间关系研究的不足,也使我们对陈氏卷轴画与其版画的人物造型特点的形成有更完整的认识。
  关键词:陈洪绶 卷轴画 版画 人物造型 关系
  
  陈洪绶(1598―1652年),字章候,号老莲、悔憎等,浙江诸暨人,明清之际的人物画巨擘。其绘画艺术对后世影响较大,国内外相关学者对其卷轴画(尤其是人物画)或版画皆有较为深入的研究。但从研究陈氏个案的有关资料看来,对卷轴画和版画两者之间关系的研究尚显薄弱,而实际上它们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下面笔者主要通过对陈氏卷轴画与其版画中的“人物比例、面相、服饰”等几个方面进行比较,梳理其间逻辑关系,进一步探讨它们之间是如何相互汲取营养的。
  
  一、人物比例方面
  在陈氏早期的卷轴人物画中,人物的头与身的比例一般是1:5左右,形体略显修长、古峭健拔,其版画中的人物造型在很大程度上受到这种人物比例特点的影响。譬如陈氏于明崇祯十二年(1639年)创作的《张深之正北西厢记》《鸳鸯冢娇红记》等版画中的人物比例特点,颇类似他于明万历四十八年(1620年)所作的《准提佛母法像》、明崇祯九年(1636年)创作的《杨升庵簪花图》等卷轴画中的人物比例特征。相对而言,陈氏卷轴画比其版画中的人物造型益显高古隽秀、清雅颖脱。可见,陈氏试图在卷轴画中力求古意,以“太古之风”荡涤“时史靡丽之习” ,以达到僻古争奇之效果。
  陈氏晚期卷轴画中的人物身高一般大抵仅有四个头长,形成“头大身短,高古奇骇”的人物造型特点。这是他运用了版画中夸张而压缩的方式,将人物作适度变形以造成撑满和装饰的视觉效果。例如,陈氏于清顺治六年(1649年)创作的《人物图轴》,两老者身体长度约四个头长,形体稳重敦实,达到古淡天然之化境。这种头大身短的人物造型,属于张庚所称的“陈洪绶画人物,躯干伟岸” 一类。与这种人物比例特点相类的人物造型,在其版画中亦可找到关联的痕迹。例如,他于明崇祯六年(1633年)创作的版画《水浒叶子》中的人物造型,具有头大身短、敦厚迂拙的造型特点。相比之下,版画中的人物造型不若卷轴画中人物造型有高古渊雅、奇骇怪诞之感。陈氏卷轴画中的这类人物造型已达到故意夸张、比例严重失调的程度,这些特点除了在造型手法上与其版画有着某种关系外,其“表现对象为我意服务”的创作心理,亦颇具版画的特点。
  
  二、人物面相方面
  从陈氏的版画与其卷轴画来看,在人物面相造型特征方面亦有相互借鉴、融合的痕迹。一般而言,其卷轴画中的男士脸型饱满,呈“钟形状”,眉目俊爽。比如,他于清顺治二年(1645年)创作的《品茶图》、清顺治八年(1651年)所作的《参禅图》等作品中,高士面相皆呈上狭下宽的钟形状造型,且眉毛向上翘,有略长的凤眼,这种面相造型构成了古朴稚拙的造型特点,很明显受其版画如《水浒叶子》中的《朱武》《宋江》等作品中人物面相造型的影响。相对而言,卷轴画中人物脸部的下颌愈加宽绰饱满。陈氏卷轴画中的仕女脸型一般呈椭圆状,下颌稍顿,曲眉丰颊,凤眼樱口。譬如,他于清顺治六年(1649年)创作的《抚乐仕女图》、清顺治七年(1650年)所作的《调梅图轴》等卷轴画中的仕女面相造型。相对来说,版画中仕女的眼睛愈显细长,甚至其长度与眉毛的长度相差无几,整个脸型也比卷轴画中的稍长。陈氏卷轴画中的仕女面相益显古意盎然、涵雅超逸。而在其卷轴画中体现出的古趣雅气也给其版画的人物面相造型带来了些许清旷娴雅之气息,如他于清顺治八年(1651年)创作的版画《博古叶子》的人物面相造型。
  
  三、人物服饰方面
  陈氏在卷轴人物画中很注重人物形象张力的表现,而这张力的显现其中一个因素来源于他对衣饰造型的完整性把握,这种团块感不是内敛和静态的,而是对衣褶结构的处理造成的“势”和“力”。这种处理方法在其版画中也是经常运用的。例如,陈氏于明崇祯十二年(1639年)所作的《阮修沽酒图》中的人物衣褶造型特点,显然与其版画《水浒叶子》中的《安道全》《吴用》等作品中的衣褶造型特点有类似之处。在《阮修沽酒图》中,陈氏以“易圆以方,易整以散”的造型方法,用折笔描绘褶纹,从中透出版画中所具有的刚劲拙朴、超拔磊落之气息。正如翁同和在《瓶庐诗稿》中所说:“我于近人画,最爱陈章候,衣绥带劲气,铁色眼有笺,俨似河朔酋” 。陈氏版画中的衣褶造型流露出的更多是苍遒质朴之气息,而其卷轴画的文人气息则透出几分内蕴而外张的力度,是陈氏按照自己独特的美学思想对其鉴取、改造而获得的。另外,陈氏的卷轴画也像版画一样,注重应用装饰性的纹样。例如,他于清顺治七年(1650年)所作的《扑蝶仕女图轴》中的美人服饰纹样,颇类其版画《张深之正北西厢记》中崔莺莺的衣饰纹样。可见,其人物画刻画在整体气质上仍然力求表现文人美学精神的韵致,但在人物局部的手法处理上注重有效地鉴取版画的某些特点,以达到对一个画种的更高层次的应用。
  当然,陈氏卷轴画的人物服饰特点对其版画的人物服饰造型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譬如其版画《博古叶子》《娇红记》等作品中的人物服饰,都很明显倾向于文人气质韵致的表现。
  
  结语
  通过对陈氏卷轴画与其版画人物造型的比较研究,可看出两者在人物造型方面有着密切的联系。陈氏在借鉴、学习过程中,能真正领悟所学对象的精神文化意蕴,并转化为独特的图式和格调品位。可见在美术创作的借鉴过程中,应做到应通适变,在保持本艺术门类基本精神的基础上,按照自己的领悟去创造新的风格图式。
  
  注释:
  ①秦祖永.桐荫论画//裘沙.陈洪绶研究[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4:2.
  ②张庚.国朝画征录//王璜生《陈洪绶》[M].长春:吉林美术出版社,1996:223.
  ③翁同和.瓶庐诗稿//王璜生《陈洪绶》[M].长春:吉林美术出版社,1996:232.
  参考文献:
  [1]裘沙.陈洪绶研究[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4.
  [2]王璜生.陈洪绶[M].长春:吉林美术出版社,1998.
  [3]周心慧.中国古代版刻版画史论集[M].北京:学苑出版社,2001.
  [4]潘运告.明代画论[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02.
  [5]樊波.中国书画美学史纲[M].长春:吉林美术出版社,1998.
  作者单位:暨南大学华文学院
  (责任编辑:轩蕾)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191251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