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农村学校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新课程标准要求:语文老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在实际教学中,我立足于农村实际,拓宽课程资源,取得了较好效果。
  
  一、众人拾柴火焰高,携手共建图书角
  
  长期以来,课程资源结构单一,除课本以外,学生材料较少,教师的教学内容只注重课堂教学,很难满足开展阅读教学的需要。农村学校图书室藏量小,人手少,利用率低,而学生家长又不大支持学生购书,一个学生很难拿出几本像样的书。在此情况下,我提出一个倡议,开展了“购一看十”活动,建议每个学生自愿购买一本书,学生轮流交换看,学生家长、学生积极性都很高,很多学生拿来多本书,有的几名学生合订一种刊物,班内基本做到了人手一本。《读写天地》、《中学生阅读》、《创新作文》、《语文报》等多种优秀刊物,丰富了学生的课外阅读资源。这样,既增加了学生阅读的数量,更增加了学生阅读的兴趣,有的班级在读完本班的图书,又开展了与相邻班级的沟通,这一做法有力解决了图书室利用不足的问题,充实了学生的课外课程资源。
  
  二、调查民俗风情,丰富生活积累
  
  让学生进行民俗风情调查,可以增加学生的生活积累,丰富学生的情感,更好的感悟生活、品味生活。例如:中秋节,我给学生布置了这样的活动,观察周围的人怎样过节的,把你观察到和感受到的写下来,他们果然写出了许多个性色彩浓烈的好作文。这种活动既增加了学生的生活积累,感情积累,激发了学习的兴趣,更培养了创新意识。
  
  三、搜集俗语、谚语,丰富学生词汇
  
  “和马牛鸡犬豕做朋友,对稻粱菽黍稷下功夫。”农村里的许多人有着丰富的生产生活经验,他们在长期的劳动生活中不但收获了丰硕的果实,也形成了风趣的语言。我让学生多与身边的叔叔大爷交流,搜集他们的语言,丰富自己的语汇。一学期下来,每人搜集了几十条,有的学生更多。我集中了几节课,让学生交流,课堂上农民语言的诙谐惹得师生笑声不断,从而体会到了它们的魅力,激发了学生对它们的兴趣。大家一致觉得这些生动幽默的语言一定是令作文推陈出新的灵丹妙药。趁热打铁,我让学生分类整理,灵活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去,效果很好。现摘录几例:歇后语:老虎拉车――谁敢。黄鼠狼子下山――要了(鸡)急命。年三十打了只兔子――有它过年,无它也过年。孙悟空看天――瞪了猴眼。俗语:“狼吃了不疼,狗吃了打出屎来”形象地说出了用词不当。“烧香引出个鬼来”,写出了不速之客的来临。“小鬼糊弄老家仙”,写出了班门弄斧的可笑。“扔下要饭棍就打要饭的”比喻人忘本。
  
  四、唱优秀歌曲,集经典歌词
  
  许多歌词经典优美,激荡着人们的心弦。《相信自己》中“多少次挥汗如雨,伤痛填满记忆,只因为始终相信,去拼搏才能胜利”,《妈妈的肩膀》中唱到“妈妈的肩膀,好像两座山冈,左边落下月亮,右边升起太阳,银色的期望,金色的理想,都在妈妈的肩膀上”。这些优美的歌词,让人向善、向上。大多数学生喜欢唱歌,我抓住这一特点,积极的引导他们不但要会唱歌,还要善于发现积累健康向上的歌词,来丰富自己的词汇。积累一段时间之后,我们举办了一次优秀歌曲展示会,学生不但唱出优美的旋律,更重要的是说出了对经典歌词的体会。展示会上,学生们情绪非常高涨,很多同学都唱了自己最喜欢的歌曲,并谈了自己的理解,掌声阵阵。我进一步启发他们把歌词运用到作文中,所引用的歌词有力的深化了文章的中心,突出了文章的主旨,提高了作文水平。
  
  五、积累诗词、名言,加深学生的文化内涵
  
  古今中外的诗词、名言有着浓厚的文化底蕴,怎样更多的学习和继承这些宝贵的财富,加深学生的文化内涵很值得我们去研究。首先,让学生自己搜集、整理,每天写在黑板上,由搜集的同学谈理解、体会,然后师生一起识记。其次,发挥老师的带头作用,上课结合教材适当补充,也可根据具体的情境向学生推荐介绍,经过一段时期的实践,效果也很好。如有的学生在写中秋节的一篇作文中,介绍了一家人团聚在月下吃月饼,赏月亮的情景时,适当引用了“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写出了月中嫦娥的孤独,有力的反衬了一家人的祥和幸福,增强了文章的文化底蕴。
  当然这些做法还是很肤浅的,是课程资源开发的冰山一角,今急于谈自己的一己之见,旨在抛砖引玉,以求与广大同仁一起开拓语文课程资源的新天地。
  
  单位:山东蒙阴县教育局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191997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