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语文课程情境教学法初探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本文结合当前高中学校教育的特点,从导入情境和创设情境两方面分析阐述了高中学校语文课程的情境教学模式,对新时期的素质教育方法及途径作了有效的探讨。
  关键词:情境 教学模式 素质教育 导入情境 创设情境
  
  情境教学,就是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引入或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具体情境,激活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置身特定的学习情境,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提高学习效率。通过教师调动学生,创造各种情境,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让课堂在情在景中扩大,幻化成课文中的各种意境,从而使教学中出现“心有灵犀一点通”的局面,课堂教学就会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本文试从语文教学中的情景导入、情景创设这两个方面对情境教学方法的运用进行探索。
  一、导入情境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上课伊始,教师如果能通过巧妙的导入设计,调动学生,创造出学习、竞赛、思考等各种于课堂教学目标相对应的情境,那就为一堂好课奠定了坚实的基调。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常有这样的体会,当一节课的开始时学生们积极发言,那被调动的不仅是学生,甚至还包括我们自己。可以说,好的导入,是打开学生兴趣之门的钥匙。导入情境的方法主要有:
  1.以问题导入,学习源自于疑问。结合课文,在导入中提出疑问,激发悬念,让学生在课堂的学习中心存疑问,在渴望答案的求知情境中学习。我常在课前给学生来一个“小甜点”,给他们一些语文的趣味问题,从而激发他们讨论和思考的兴趣,培养他们动脑的习惯,为一堂课创造了探索的气氛。
  2.以背景知识导入,了解课文背景知识,迅速地掌握课文的重难点,能使学习效率得以提高。在讲授《〈宽容〉序言》一文时,我引入了这本书的创作背景:“1600年,意大利著名的科学家、思想家乔尔丹诺・布鲁诺发展了哥白尼的太阳中心说,反对天主教的地球中心说,动摇了教会的统治,被天主教视为异端,终被宗教裁判所判处死刑。这种新旧思想、观念的斗争,就一直在历史的舞台上不断地上演着。
  3.以生活导入,学生都喜欢和自己生活有关的文章。创设生活情境导入课文,能够消除学生对课文的畏惧情绪,使他们带着一种放松和快乐的心情去学习。在老舍的《我的母亲》一课中,我先请一位学生说自己心目中的母亲形象,接着概括了此学生描述的母亲形象,请同学和自己心中的母亲做个比较。最后请同学们阅读课文后告诉大家课文中的母亲有哪些突出的性格特征……
  二、课堂情境创设
  课文是每个语文教师教学上的重点,如何让学生进入课文的情境中去,仅仅像以往,靠老师的一根粉笔、一张嘴、一本课本,就能打动学生,就能让学生进入情境,是很难实现的。情境教学的目的是学生,所以首先就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否则,任你是嘴皮磨破,学生们也是无动于衷。所以在课堂教学中要针对学生的心理,结合课文内容,拓展教学思路,从而激发起学生的情感,创设各种情境,使学生深刻理解课文。高中语文教材里的不少文章是蕴涵着深情厚意的,要跳出课堂,与生活相联系。从课内到课外,然后又从课外再回到课内,这个时候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已经上了一个台阶。在对所学知识的运用上,也决不能仅满足于对课文的分析,而要求学生进入生活,去分析生活中的语文现象。这个时候,同样需要教师通过巧妙的引导,让学生进入生活的情境中。比如在吕叔湘的《笑话里的语言学》这一课的教学过程中,针对“人类语言的特点就在于能用变化无穷的语音,表达变化无穷的意义”这一准则,让学生列举生活中与语言有关的笑话或故事,在亲身经历的情境里体会课文中的例证的深刻含义。
  我们不仅要教会学生学习课文,同时也要让他们具备创造能力。所以在课堂中设置一种创造情境,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也是不可忽视的。利用一些课文的开发性结尾,可以很好地达到目的。如《项链》,结尾并没有点明马蒂尔德得知假项链时的反应和结局,利用这一点,我让学生自由想象,给课文加上结尾。……这些看法都跳出了教材,充分发挥了想象力,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参考文献:
  1.语文建设.
  2.高中语文教学通讯.
  3.中国技术教育.
  4.金元浦.中国文学阅读与欣赏.首都师范大学出版.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192696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