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灵活多变的古诗教学方法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古诗本身就是一种最精炼、最美的语言,美感的本质就是美的事物所显现的人的本质力量。古诗中的美蕴含着各种美的精华。古诗能使审美者获取直观自身的情感愉悦,古诗所体现的美,可以从各种不同的心理机制全面地影响人的精神世界。
  关键词:教学;古诗;方法
  
  一、师生作画,以古诗的画面美熏陶学生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诗意,用简笔画的形式逐步再现诗的画面,帮助学生感受诗的画面美,加深对诗的理解。如在教学《望庐山瀑布》一诗的教学,师生分三步读诗作画。第一步,我在解题时,边讲边画出诗人李白仰望瀑布的简笔画,让学生一开始就进入诗境,在头脑中形成清晰的形象。第二步,读完第一、第二句诗后,我让学生想象诗的意境,添画“香炉峰”、“生紫烟”、“瀑布挂前川”,突出瀑布的背景美。第三步,读三、四句诗后,为了突出“飞流直下”的气势,我在学生画的瀑布上用粉笔横着由上往下添上有力的几笔,让学生感受瀑布的动态美。在初步了解诗意的基础上,教师和学生共同作画,把无形的语言变为直观的画面,品味诗的画面美。
  二、学生在自娱自乐中作画
  在教学中,我常常引导学生在把握诗意之后,展开想象,在头脑中形成画面,再独立地画出诗意。如《寻隐者不遇》一诗中的“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一句,是童子回答来访者的话。为了让学生体会“云深”一词所描绘的意境,我让学生展开想象:“假如你是寻访人,当你顺着小书童的手向大山方面望去时,你看到的是什么样的情景?”学生纷纷回答:“我看到的是层峦叠嶂,云雾缭绕。”“我看到的是山高林密,峰回路转,云缠雾绕。”接着我让学生自由作画。有的学生画了一座大山,山中有大团的云雾;有的画上小房子、青松、寻访者、小书童。
  三、利用多媒体手段教学
  利用多媒体展示图画。把诗与画结合起来,让学生感受诗的画面美。如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诗人对六月西湖荷风送爽、荷叶接天、荷花映日、红绿相间、美不胜收的景致作了极力渲染和描写,表达了内心抑制不住的赞叹之情。教学中,我在课堂上给学生用投影展示了一幅大写意的国画:十里荷香,画面色彩淡雅渲染,虚实相衬,学生在诗画的对照中,引导心灵奔向更为广阔的空间。学生越画兴趣越浓,对诗中的画面美有了深刻的感受。
  四、带着感情去体会古诗的美
  所有的文艺作品都需要表现感情,诗尤其需要。我国古代作家、评论家观点也非常鲜明:《毛诗序》的作者说:“读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蹉叹之,蹉叹之不足,故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这就是有名的“诗言志”的主张。这里所说的“志”就是“情”或“情感”。因此,没有诗人真挚浓烈的感情,就不可能产生动人心弦的诗。所以在古诗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披文入情”,使学生体验古诗中蕴含的丰富情感,通过审美体验,得到心灵的陶冶。
  如《寻隐者不遇》一诗语言相当精炼,初读此诗,似觉平易,细加欣赏,则易中有难。寻隐者来去过程,一字未提;与童子会晤时的寒暄和问话,一概从略;童子答问也当不少,但诗人仅摘三句,答问不多,但寓意深刻。在教学中我首先指导学生弄清诗的大概意思和人物,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诗人在松树下问些什么,诗中有没有写?你能根据童子的回答展开联想补充出来吗?”“假如你是书童,你会怎么回答?”然后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对这些问话一一作答,并让学生分角色当堂进行对话表演。在表演中学生思维活跃,想象丰富,对答如流,还伴有生动、有趣的动作表演,把《寻隐者不遇》中的寻访场面生动地再现出来了,初步领悟到诗的意境。学生通过想象和表演,领悟到了“问”字所蕴含的意境美。
  学习古诗,得到的不仅仅是知识,更是伟大的古代文化遗产与现代人的一次心灵的会晤。语文教师尤其应身体力行,更新观念,合理利用现代化手段,采取灵活多变的教学手段,让学生跟着诗人的情感,融入到美的境界中去,去吸取古代文化大餐的营养。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192940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