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以学生为主变授为学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745{2010)10-0179-01
  
  叶老曾说:“教是为了不教。”怎样达到这一目标呢?实践告诉我们: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阅读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仍然存在着“三重三轻”的现象。即:重内容分析轻语言训练:重认识结果轻认识过程;重知识的传授,轻能力的培养。“要重视朗读和默读。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因此,我们应该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我们就是要通过“例子”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最终目的是使他们把在阅读课学到的方法运用到阅读中去。把知识转化为自能读书的能力。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提高积累语言,理解语言和应用语言的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采用多种途径,实施学法指导,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一、细读课文。捕捉中心(或特点);二、围绕中心(或特点),品评词句;三、想象画面(或情景)朗读体会。其变式:一、细读课文,捕捉中心(或特点):二、品评词句,朗读体会。概括起来为:读――思――画――品――再读。
  
  一、细读课文,捕捉中心(或特点)
  
  在初读课文中,学生已经感知了课文主要内容。让学生通过细读课文,体会文章表达的中心(或特点)。传统教学中往往是课文内容分析到最后,提示出文章中心,实际上,对于中高年级学生来说。课文内容(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学生通过读基本能读懂,能理解。我们应该引导学生通过捕捉中心,(也就是写作目的),在读议中让学生学习作者用恰当的语言表达中心的方法,解决“怎样写”和“这样写的妙处”的问题。而不仅仅停留在“文章写了什么”上。
  如:《再见了亲人》一课,文章主要内容是记叙了中国人民志愿军离朝回国时,在车站上同朝鲜人民告别的动人情景。从内容引导学生初步体会出中朝人民的伟大友谊是用鲜血凝成的。
  再如《林海》一课,让学生细读课文第二段,捕捉“岭”、“林”、“花”的特点。学生概括的语言不一定很准确,意思接近即可。这一环节的教学,为学生欣赏和评价文章提供了基础。
  
   二、围绕中心(或特点)。赏评词句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切忌把语言及文字的训练和文章内容、中心割裂开。单纯评赏语言文字。这样就会使文章支离破碎,应该让学生在语言环境中,围绕文章表达的中心(或特点)去评赏、品味,体会作者的遣词造句。叶老曾指出:“一字未宜忽。语语悟其神”,尽管在阅读课上,我们不可能从头到尾字字句句都讲到,便是我们捕捉到“字”“一语”,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是怎样用恰当的语言表达中心(或特点)的,领悟这样写的妙处。让学生联系已有的知识,生活经验和对外界事物的具体认识来学习理解语言,体现“理解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语言”的方法指导。
  具体操作:边读边想边批画。哪些词句体现了这些特点?说说自己是怎样体会的。如《第一场雪》一课,通过“雪大”“雪后景色壮丽”表达了作者的喜悦之情。让学生边读边想边批画,哪些词句写出了“雪大”的特点,哪些词句写出了“景色壮丽”的特点?说说自己是怎样体会的。
  这个环节的教学,要始终遵循“主体性”的原则。激发学生以极大的兴趣参与课堂学习活动,主动地去体验,去获取,教师要善于启发、引导,让学生学得积极主动,教师在课堂上,要给学生留下思考的余地。主要通过学生自读――思考――合作学习的形式。在小组合作中,学生之间是平等的,学生没有压力,所有的学生都容易调动起来,以学生的自主活动为主线,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这种形式,首先使学生动口动脑的机会增加。大家都可得到发言的机会。其次,学生之间平等,能增强暂时后进生的自信心。小组合作学习给他们提供了机会,使他们增强了勇气,提高了能力。谈论消除学生对教师的依赖性,逐步培养学生勇于探索新知识的习惯。小组合作学习顺应了小学生好表现的心理特征,为他们提供了一种思维磨擦的环境,思维与思维的碰撞必将产生智慧的火花,使他们勇于展示自己的才能,得到心理上的满足。教师也可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中去,实现智情互动。形成师生合作学习的和谐氛围,变被动吸收为主动探究。
  学生汇报时,可以采用“抢答”的方式,这时也许会出现一窝蜂站来,争先抢答的情形。这时老师要注意把握,把容易说的一些问题让给发言少,程度偏落后的学生说,给他们锻炼的机会,平时要提醒学生“既要抢答,又要谦让”,这样的发言形式改变了过去“一问一答”,老师问优生代答。中等生听。后进生糊涂的局面,鼓励学生竞争,各抒已见,培养他们的求异思维能力,创新意识,探索精神,“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
  
  三、想象画面(情景)。朗读体会。
  
  这是和(二)同步或异步进行的,也就是品赏和朗读要结合起来。“阅读教学要重视朗读和默读。”“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朗读是把书面无声的语言化为有声的感染。平时教师要注意指导一些朗读技巧。指导学生深刻理解作者表达情感的语言艺术形式及其包含的深刻的思想内涵,通过朗读训练培养学生语感,如《我的战友邱少云》一课,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抓住表现人物崇高精神境界的语句和段落,让学生逐步体会人物外表一内心的细腻活动,从“火势之大”,“我”的心理变化:“我的心绷得紧紧的,这怎么忍受得了呢?”一“我”不敢看一“不忍看”一“但是忍不住不看”,体会“邱少云像千斤巨石一般,趴在火堆里一动不动”,通过感情朗读,感受邱少云坚强的毅力。为了战友,为了战斗的胜利。严守纪律,不畏牺牲的崇高精神。
  “读是源头活水”。除了抓住重点语句指导感情朗读以外,让学生想象画面进人情境进行美读、赏读,脑海中浮现生动的画面。这样入境朗读,感受到作者渗透在字里行间的情感,达到“披文人情”的效果。
  这种模式适用的文章范围较广,如一般的记事、写人、给景、状物的文章,都可用这种模式教学。这种课堂教学模式。突出了课堂教学“三为主”的教学原则,即:以学生为主、以自学为主、以读为主。力图体现从教到学的转变。体现学生的主动参与、主动探究,主动思考、主动发展要求。同时体现了教学生掌握学习的规律和方法,克服重知识结论,轻知识形成的倾向,使学生的理解能力、概括能力、分析能力、鉴赏能力、表达能力得到提高。尤其针对当前课堂“读”得少的现象,突出“以读为主”,做到读有要求、读有目的、读有指导、读有检查。让学生“读”懂,而不是老师讲懂。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
  [2]《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上下册科学教育出版社,1980年10月版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194904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