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语文课,多给学生留点时间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关键词〕 语文教学;学生;主体地位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07)09(B)―0022―01
  
  语文教师经常有这样的体会:老师上课时讲得口干舌燥,而学生却昏昏欲睡。一节课下来,当老师的腰酸腿痛,而做学生的呢?却收获甚微。
  每当举行语文公开课评课时,许多老师的开场白总是说:“这堂课讲得好!值得学习的是……”再往下一听,尽是讲老师如何了得,很少涉及学生。难道老师是课堂教学的“主角”,学生只是一群无关紧要的“配角”和观众吗?
  不难看出,现在不少语文课教师与其他课没什么区别,课堂大部分时间都被教师的精讲占去了,留给学生自由支配的时间太少,教师总是要求学生课下去练,甚至连作文都挤到课外。殊不知,这样做是违背语文教学规律的。
  其实,语文的根本任务在于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的言语技能训练,再通过长期的运用,逐步使之内化、积淀为学生的言语能力。教师的讲授可以使学生了解相关的语文知识、言语技能知识。但技能与能力是讲不出来的,是一定要通过实践才能形成的。
  因此,我们必须清楚地认识到,语文课堂教学必须做到讲练结合。也就是说教师在“讲”的时候要适度,得把一部分时间留给学生,让学生去听去说去读去写,在言语实践中获得技能形成能力。
  课堂上给学生留点自由支配的时间,能更好地突出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
  教师是教学工作的主导,但学生却是学习活动的主体,而且教师的作用在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话虽这么说,但学生的主体地位却一直未得到有效的落实。
  在中学语文教学的课堂上,基本上还是以教师讲授为主。教师神圣地站在讲台上精讲,虽也有点学生的活动,比如提问、朗读、讨论等,但这大都是为教师的“讲”而设计的。说到底,学生的活动只是为了配合教师的讲课,学生自由支配的时间太少了,其主体地位没有得到真正的落实,没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上述现象是教学观念陈旧的表现。而这种情况又导致了评课评教标准的偏移。难怪教师在评课时,都是说课“讲”得怎样。教师在力求“讲”得好的同时,也许忽略了学生得到了什么,他们的学习主动性是否调动起来了。
  教学工作的对象是学生,教师是为学生服务的。在课堂上,我们不反对教师讲授,并且适度的讲解也是必要的,但不可把四十五分钟全占用下来,进行过度地分析和讲解,这不但不能帮助学生,反而加重了学生的负担,妨碍了学生直接从范文中吸取“原汁原味”的营养。值得提倡的是,在课堂教学中该少讲精讲,教之以法,“授之以渔”,将一部分时间留给学生,让他们主动参与,动动脑,动动嘴,动动笔,开拓视野,训练思维,培养兴趣,开发潜能,引导他们变被动接受为主动获取,引导他们成为课堂的“主角”。这样一来,会让教者轻松,学者愉快。
  课堂上多给学生点自由支配的时间,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语文自学能力。
  语文和其他学科相比便于自学,也最需要自学。人一生下来就开始接触学习和运用语言。一旦初步过了识字关,就有了一定的自学基础。从一定意义上讲,任何一个学生,天天都在学习语文,都有相当的自学能力。事实上很多语言大师都是靠自学,而不是学校教出来的。
  中学生有主动学习语文的条件。他们不但有相当的口语基础,而且有初步书面语言的读写能力。语文课本中的教材不待教师教,学生也能有一个大体的了解,他们也具有一定的独立安排、小结学习的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我们不必事事包办,处处细讲,可以把一定的时间留给学生,大胆放手让学生去做,没有什么放心不下的。
  同时中学生也有独立自学的必要。语文能力只能经过自身的语文活动,通过练习才能形成,能力不能包办,能力讲不出来。语文是基础课,要为其他课打基础,要培养各科学习所需的自学能力,这样便向我们的语文提出了要求:那就是多留给学生时间,好好地培养他们的阅读能力与表达能力。今天的学生日后是要走向社会的,为适应社会的要求,迎接新的挑战,要培养知识广、能力强、有创造精神的人才,更需要让学生在语文的主动学习中更快更好地培养语文能力。
  当然,在课堂教学中,留给学生自由支配的时间,一定要由教师安排、组织、指导、控制,有训练的项目,有明确的训练方法,切不可放任自流,撒手不管。也就是说,语文教师是教练,而不是“讲师”,只有善于安排组织学生有计划地课堂练习练习,才是一个称职的语文教师。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195225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