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探析高校开设劳动课的意义与途径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当代大学生作为新一代祖国的建设者和接班人,除了具备丰富的科学知识和专业技能外,更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本文阐述了高校开设劳动课的意义和途径,希望为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出高素质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
  关键词: 劳动课    意义    途径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一、高校开展劳动课的意义
  开设劳动课是学校育人的一大改革,通过一系列教育实践活动,促进学校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促进大学生团队协作等能力提高,促进大学生非专业素质的提高。同时,劳动课使学生从书本知识中走出来,在实践中成长、成才,使大学生更好地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扩大知识面,增强工作责任感,提高实际动手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地成长。因此,在高校开设公益劳动课是一个迫切又具有深远意义的课题。
  (一)劳动课的开设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当代大学生一般都是独生子女,从小在父母及家人的呵护下成长,从小学开始把所有精力都放在攻读大学的目标上,每天都投入脑力劳动中,缺乏体力劳动和独立生活的素质。考入大学后,很多学生不能适应独立生活,衣服不会洗、被子不会叠、内务不会整理,一些学生对体力劳动的价值观念发生偏移,影响自身发展。因此,在大学期间学校有必要给学生开设一门关于劳动、生活的必修课,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高校开展劳动课是一项有益于学生、有益于社会、有益于学校的工程。
  新时代的年轻人除了掌握丰富的专业知识外,更要有较高的非专业素质,做全面发展的新一代。年轻人只读书不参加社会劳动是不行的,我们党的教育方针是“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为人民服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高校开设劳动课正是使青年学生一面读书,一面参加劳动、参加实践,通过劳动,具备基本劳动观念和劳动素质,将来为社会服务,成为祖国合格的接班人。另外,通过劳动可以增强学生的团队意识,提高劳动技巧,丰富自我、完善自我。
  (三)开设劳动实践课有利于校园文明建设。
  开设劳动课是落实教育工程的重要举措,有助于更好地将学生素质养成落到实处,有助于培养学生爱护校园环境、珍惜他人劳动成果、提高公德优秀品质,有助于推动学生自主参与校园环境建设活动中,强化学生的自律意识和主人翁意识。这种良好的校园氛围对促进良好校风、学风形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四)开设劳动课有利于大学生自律行为的养成。
  西方先进国家的高校公寓管理几乎都由大学生完成,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管理的自律功能全面展现。反观国内高校现状,学生的劳动习惯、吃苦耐劳精神大不如前。大学生通过劳动课实践,体会到劳动的辛苦,懂得自己的不文明行为给他人带来的辛苦。劳动课后学生在生活学习过程中随手乱扔垃圾的习惯明显得到改善,他们会自觉地将垃圾放置在规定的地方。
  (五)开设劳动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内容。
  劳动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培养大学生多种素质的教育活动,是融德育、智育、体育、美育于一体的综合型教育。在劳动过程中,学生不仅自身体力和耐力得到锻炼,增强了体质,培养了毅力,提高了审美能力,而且激发了学生热爱劳动的热情,形成了健康向上的心理。因此,在高校中开设劳动课,对大学生进行劳动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内容。
  二、高校开设劳动课的途径
  学校开设劳动课,需要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劳动观体现在课程中,落实到课程实践中,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树立正确的劳动观。
  (一)将劳动课列入高校德育教学大纲中,成为大学生培育的重要一课。
  课程要以学分进行考核量化,制定相关考核、评分机制,做到科学量化。劳动课要经历一个深入探索、不断创新的过程,因此在实践过程中要不断完善管理机制,明确各部门、各院系的工作职责,做到有人策划组织,有人监督评价。要将其纳入教学进程,做到课前有动员,向学生介绍劳动课的意义,打消学生的不良思想,促进学生积极参与;课中有指导有监督,发现思想怠慢的学生要做思想工作,使其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课后要有自我评价、评价他人、经验交流等总结会,这样不断促进劳动课的发展,可以及时纠正学生不良的劳动思想。
  (二)紧密结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完善教育内容。
  劳动课教育主要包括马克思主义劳动观教育、团队意识教育、劳动价值观教育、劳动技能教育等。在教学过程中,任课教师要讲清公益劳动课的必要性和教学意义,让学生带着问题上岗,在劳动过程中加深体会,同时,逐渐培养学生团结协作、艰苦创业、不怕吃苦的精神和勇敢顽强的意志力,使学生树立良好的团队意识。加强劳动纪律和劳动安全教育,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
  (三)拓展劳动课实践基地,更好地服务社会。
  高校培养人才要服务社会、服务地方,劳动课不能仅局限于学校,更应结合高校的学科特点、学校发展、当地环境等因素,从多角度、多领域开展,使之服务于社会,将其纳入社会服务体系中,从而建立特有的思想政治教育阵地,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良好的保障,促使大学生素质教育长期有效地开展。
  参考文献:
  [1]李强.浅谈素质教育中的劳动教育[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0(5).
  [2]姬海云,李运平.高校学生劳动教育的思考[J].安阳师专学报,2000(1).
  [3]滕青,等.关于大学生劳动教育的思考[J].教育探索,2008(10).
  [4]李磊.公益劳动与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提升之研究[J].中国集体经济,2011(12).
  [5]张培营.如何使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双向收益[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6(2).
  [6]刘占柱,张莉.大学生劳动课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教育与职业,2011(9).
  课题名称:以学生劳动课为载体的学生素质培养路径的时间研究
  课题号:xssz15003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268635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