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的中国养老模式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随着我国综合国力不断提高,医疗设施和养老保障体系不断完善,人口平均寿命在不断延长,同时,有由于出生率在下降,使老龄化成为我国不可避免的社会问题。本文在对国外养老模式进行分析借鉴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养老模式发展现状与存在困境,有针对性地提出我国养老模式发展的建议。
  【关键词】养老模式;养老问题;人口老龄化
  1 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人口老龄化成为当前世界各国面临的主要问题,也是中国政府必须尽快解决的现实问题。老龄产业是政府的推动型的朝阳产业,其政策导向性特征十分明显。人口老龄化进程和贫富差距的加剧,决定了不同老年人的需求层次不同。我国是经济水平总体欠发达的国家,并不能具备发达国家那样包办社会福利的经济实力,这就决定了要结合具体国情探讨开展养老服务的必要性。
  2 国外养老模式概述
  1980年后,社区养老成为英国重要的养老模式之一。这种社区照顾不仅包括生活照料、物质支援,还包括心理方面的特殊服务。另外,政府也兴办社区活动中心和老年人工作室。这些举措在为老年人提供健康保障的同时,也建立了一个互动平台,让老人们更为活跃的参与群体活动,避免了“老无所依”的孤独感。
  “以房养老”模式最早出现在美国。因为美国房屋出租系统发达,老年人在退休前买房,然后将富余部分出租给年轻人。这样,老人就可以用租金维持退休生活。当老人的资金缺乏的时候,政府和金融机构会以房产抵押方式提供贷款,即“倒按揭”贷款。
  日本本土居民大多是传统东方家庭,两代居或者多代同居的现象较为普遍。因此以家庭为单位的养老模式,是日本老人主流的生活方式。老人之间没有现有的交流平台,虽然和年轻人接触的较多,但是由于思想观念的不同,两者一旦产生矛盾,难免产生强烈的孤独感。
  与日本不同,丹麦采用自助养老社区(DIY),这种更自由的养老模式,使得丹麦的老人有自己独享的公寓和一些共享的照料服务。北欧人最常见的做法是异地养老,比如有些挪威的老人不满意本国养老公寓的基础设施等服务条件,会选择到西班牙度过余生。
  3 中国养老模式发展现状与存在困境
  我国老年人口众多。居家养老已经成为最人道和人性化的养老模式,最主要的原因是我国素有“养儿防老”的传统文化观念。居家养老是指人进入老年阶段后,居住在家并由子女或其他亲属负责照料生活,实质上是将人的养老问题全部由家庭自我解决,从而是一种通过家庭成员之间的互助与自助行为获得老年生活保障的机制。
  中国城市经济研究院发布的首份中国养老地产发展研究报告显示,85%以上的城市老年人有享受居家养老服务的意愿。但现实情况是,由于儿女忙于工作,忙于照顾孩子,使居家养老的老人很少能得到儿女的经常照顾,增加了老年的孤独感。在2013年启动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中提到,与老年人分开居住的家庭成员,应当经常看望或者问候老年人。这种模糊的描述,使得用法律手段监管和惩治不回家的子女成了无法实施的难点。另外,据卫生部《2010中国卫生统计年鉴》估算,中国每年新增 7.6 万个失独家庭,这样的社会现状必然导致空巢老人或独居老人增加,使得我国以居家养老为主的养老模式选择陷入两难困境。
  然而传统的居家养老最本质的困难在于,人口老龄化和老人高龄化现象引起的养老需求增加和家庭规模小型化引起的居家养老供给力减弱的矛盾。其具体困难表现在:一方面,我国居家养老模式发展体系,尤其是老年人养老福利体系的建立不够完善。另一方面,社会养老信息闭塞,居家养老服务内容较少。不仅缺少基本居家养老信息服务平台,而且社会义工缺乏专业培训,为老年人开展志愿服务的质量普遍不高。
  4 对我国养老模式发展的建议
  人口老龄化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中国的老龄化已经超前于现代化。世界卫生组织(WHO)于1990年和2002年相继将“健康老龄化(Healthy Aging)”和“积极老龄化(Active Aging)”作为应对老龄社会的战略性目标。老人的人体功能退化,是典型的弱势群体一族。为了应对老龄化问题,解决家庭养老功能弱化的困境,本文对我国养老模式提出以下建议:对于政府和社会而言,一方面应该加强社区养老和机构养老的基础设施建设和专业服务技能跟进。另一方面,还应该借鉴国外养老福利制度,增加养老福利金的投放,减轻传统家庭养老的财政负担。在建立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养老为依托、机构养老为支撑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的基础上,丰富居家养老服务内容,包括医疗护理服务、个人照料服务(如洗澡、穿衣、帮助进食等)家政服务、精神慰藉服务、出行服务等。对于大学生而言,可以规定适当的大学生社区服务要求,比如德国要求青年人必须去社区履行12个月的民役,美国学生为获得中小学文凭,也需要参与社区服务,时间为75个小时。通过大学生的自愿行为增加服务的提供者数量,提升服务质量。还应该挖掘养老市场的潜在可塑性,促进低龄老年人就业及大学生创业的积极性。高校是学习的场所,环境安静宜人,可以依托在校大学生以及志愿者为服务群体,开展夕阳伴侣(相亲)老年表演艺术团、开辟绿色菜园等创业项目,共同打造出独特的养老院,利用旅游资源和学习资源建立养老基地。在引入“陪读”模式的同时,开展“绿色菜园”、老年艺术团、真人图书馆以及“寻找心灵伴侣”活动,丰富活动中心老人的日常生活。还可以组织社区的老年人提供社区养老服务站的入住资金,联系像大学生志愿者社团等的非盈利组织,发展多元化的老年人娱乐活动,变老龄化加速而导致的“人口负债”为“人口红利”。针对高校、大企业、政府部门的退休人员,进行“候鸟式”养老这样不仅可以大大节省财务输出,而且更能填补老年人精神世界的空虚。
  综上,中国的养老模式选择有多种形式,要结合老年人的需求特点,结合地区经济发展实际,结合社区建设情况综合考虑,真正实现“老有所依,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有所为”的老龄化发展目标。
  参考文献:
  [1]彭希哲,胡湛.公共政策视角下的中国人口老龄化[J].中国社会科学,2011,03:121-138+222-223.
  [2]谭姝琳,贾向丹.我国人口老龄化地区差异的聚类分析[J].黑龙江对外经贸,2011,06:68-70.
  [3]张桂莲,王永莲.中国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分析[J].人口学刊,2010,05:48-53.
  [4]王桂新.变化中的中国养老模式[J].人民论坛,2008,07:26-27.
  [5]陈赛权.中国养老模式研究综述[J].人口学刊,2000,03:30-36+51.
  基金项目:大连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基金项目研究成果;项目名称《最美夕阳红创业实践团》(2013120)。
  2014年度辽宁省经济社会发展研究课题中期成果,项目名称《辽宁人口老龄化与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发展研究》,项目编号:2014lslktzishx-03。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269229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