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让作业变得更有魅力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近20年来,错误的应试教育愈演愈烈,学生的学业负担越来越重,表现为课堂作业效率低下,家庭作业负担过重。改善作业的数量与质量、结构与功能,可以提高课堂作业效率,进而减轻家庭作业负担,达到“减负”“增效”目的。
  一、作业的现状及问题
  目前,家庭作业、课堂作业都存在着一些问题。
  (一)家庭作业方面
  除了课外培训,家庭作业负担过重,已成为显在的学业负担,严重伤害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其表现如下:
  1. 同步练习册粗制滥造、品质低劣。
  2. 作业数量过多,做作业时间长,严重侵害儿童的睡眠、玩耍、交流、独处等权利。
  3. 作业形式单调,内容重复,情趣索然。机械记忆性作业多,能力运用性作业少。运用能力的历练得不到落实,小学生的创新精神受到严重挤压。
  (二)课堂作业方面
  课堂作业改革虽有些进步,但在出题意图、内容和形式等方面,问题多多。表现在:
  1. 作业的目标不明。作业的目的是帮助达成课堂教学目标。现实中,很多作业缺乏明晰的目标,教师不知为何布置,学生也不知为何而做。具体表现如下:
  针对性不强,学练、学考不一致。学练不一致,主要是教师布置的课后作业的练习指向与课堂教学训练的内容不一致;学考不一致,则是命题者对课标的阶段性目标把握不准,对学期目标和一定时段的教学重点把握不准,导致考查的不是年段重点,试题过难或过易。
  直接把课后习题当作练习和试题,目标不明。课后习题是编者放在文章之后,指导教师和学生阅读的一些问题,它对解读文章思想内容,把握学习的重难点有帮助,但它并不是简单的题目。
  超出或低于课标年段要求,练习或考查的价值不大。作业超出或低于标准,就无从判断学生的实际水平,其命题的目标也无法实现。
  目标单一,缺乏三维目标的有机整合。作业是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必须重视考查目标的整合。有些题目只注意单一目标,费时、低效。
  2. 作业与命题的内容不当。选择题目内容是教师布置作业和编制习题的重要工作。实践中,题目内容不当而致练习和检测无效的情况,表现如下:
  选材太偏,故意为难学生。作业目的明确,但所选择内容生僻,无法检测学生真实技能或能力。
  选材太难,超出学生的认知水平。这与上述超出或低于年段水平有所区别。所谓选材太难,是指答题所需要的技能并不陌生,但是内容有难度,使得学生难以运用熟练技能去解题。
  题目模棱两可,难以确定答案。有些题目的答案不好确定,就是教师之间也难以确定统一的答案,学生自然无所适从。
  创设生活情境与学生实际生活不匹配,弄巧成拙。创设生活情境,增强作业的生活趣味,本是新课程所倡导的,但是,一旦所创设的生活情境不是学生所熟悉的,或者只是少数学生知晓的,就会成为学生答题的障碍。
  题目设计梯度不合理,给答题造成障碍。如在小学语文作业中,阅读理解题分值大、难度高,一篇阅读题往往包含若干个小题目,这些小题目分别检测学生各项阅读理解能力。有些小题目的设计不遵循学生认知规律,不按阅读理解的过程编排题目,导致思维跨度过大,影响学生答题。
  缺乏时代感,内容与儿童生活严重脱节。现代儿童的生活因环境的不同差异很大,但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时刻影响着儿童的生活,有些题目所选内容在现实生活中早已淘汰,学生不熟悉,不理解,影响答题效果。
  3. 作业与命题的形式不准。语言形式本身的问题也存在于作业与命题之中,影响着练习的质量和检测的效果。这类问题主要有:
  语言表述不清,存在语病和理解歧义。有些题目题干部分表述不清晰,甚至教师也难以作答,这怎能成为学生的练习题或考试题呢?
  形式大于内容,影响学生。在小学低年级经常出现这样的问题,题目看起来生动有趣,形式多样,可实际上对发展学生的知识素养没有多大的帮助。
  生搬硬套,死记硬背。如语文作业中,大量出现按原文填空,记忆古诗词、名言警句的题目,也不创设具体运用情境,只是检测学生记忆与默写,形式过于单调。这样的题目学生最不喜欢了,他们简直就只是一个知识的容器罢了,哪有学习的快乐与情趣?
  二、设计作业的建议
  (一)合理利用作业资源
  作业来源于教材上的练习、与教材同步的练习册、网络资源、教师自主设计的练习。教材上的练习由课后练习、单元练习和总复习组成,三者功能各异,又有联系,它们是基础性课程资源,用好它们,有助于学生演练学科基本技能;依托教材内容、设计精良、规范可靠的同步练习册,有助于夯实基础知识;教师自主设计的练习,是根据本班学生的技能现状和需求设计的有针对性的练习,它符合本班的教学实际,能提高作业的针对性。教师可以充分利用上述资源,有意识地选择每堂练习课的内容,合理安排和有效优化其教学环节和过程。
  (二)科学安排作业的内容和时间
  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的特点,教师可以对作业作出合理安排,突出训练的重点,回应学生的需求,切忌面面俱到。练习数量的安排要合理,过度、过泛的练习,会降低效能,加重学业负担。根据练习的重点,我们可以精选练习内容,使其更具针对性和典型性,达到“举三反一”进而“举一反三”的效果。要合理地安排学生练习的时间和教师反馈评议的时间,使练习和反馈结合起来。
  (三)选择多样的作业形式
  惯常的作业,刚性、单调、机械、封闭,容易侵蚀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降低作业的效益。根据不同练习内容的特点,教师可选择灵活多样的作业形式。如指令性作业、建议性作业和自主性作业相结合;书面作业、口头作业、实践性作业、读书活动相结合;开放性作业和封闭性作业相结合。
  (四)面向全体学生,关注个体差异
  首先,作业的设计要面向全体学生。教师要了解学生的整体水平,着眼于学生的最近发展,为学生提供带有一定难度的练习,促进学生潜能的发展。同时,教师应了解各类学生的起点、水平、层次,选择难易结合的练习,让基础不同、态度不同、天赋不同的学生可以各取所需,各有所得。其次,要关注全体学生的课堂表现。教师通过对学生作业过程的关注,了解不同学生在作业中出现的问题、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及学习需求,作出有针对性的教学安排,让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能逐步发展。
  三、作业的新探索
  (一)渗透人文,让作业多一份关爱
  在小学低年级,题目的出示与过去相比有很大的改变,语言更贴近儿童,透射着命题者对学生的呵护和尊重。
  (二)尊重差异,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有成就感
  “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是新课改的核心理念。学生之间是存在差异的,在作业中,如何体现这一理念呢?近些年来,语文作业有一些尝试,题目尽量出的人人都有自己的答案,避免出现教师给定题目而学生无话可说的情况,这有利于彰显学生个性,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三)加强整合,一题多用
  作业与命题不仅要巩固和考查学生的知识和能力,还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接受健康的情感熏陶,指导学生生活;题目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相连,在做作业时,学生也学到了为人处世之道;习作命题时刻关注社会热点。
  (四)开放命题,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如《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在评价上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和个性特点,让学生自由表达自己的思想观点、价值取向。因此,命题的设计也逐步具有相当的开放性,留给学生展现自我的空间,改变了传统试卷“就教材考教材”的单一、呆板现象,摒弃答案的唯一性,从创新的角度出发,设计一些让学生自主选择、自由感悟的开放性题目。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269247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