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对了解决教学脱节的现状,提倡生活化教育,以使品德与生活课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
  关键词:教材;内容;生活化
  以往的甚至是当前的教育,都存在一个弊端,那就是教育与课程在一定程度上脱离了生活实际。实施新课程改革后,“回归生活”成了各门课程共同追求的目标,作为“品德与生活”课程更是首当其冲,“生活化”成了品德与生活课程的核心理念。
  湖北省教研室的胡明教授在谈到品德培养回归生活时曾说过:“没有脱离生活的道德,只有在生活中才能形成和发展人的德性,品德培养遵循的是生活逻辑,品德课与生活课的结合为学生开通了生活渠道,有助于加强品德的培养。”品德与生活课程就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按照“三条轴线”(儿童与自我、儿童与社会、儿童与自然)和“四个方面”(健康、安全地生活,愉快、积极地生活,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动脑筋、有创意地生活)这个基本框架,确定了课程目标和内容标准,教材又根据课程目标和内容标准,选取了一些与儿童生活特别贴近的内容,作为主题活动或游戏,目的就是通过源于生活的学习活动来指导学生今后的生活。作为品德与生活课教师,应该充分把握课程的宗旨和价值取向,弄清教材的编排意图,充分利用“源于生活”的教材及其他课程资源,达到“服务于生活”的教育目标。
  首先,我们应该充分利用教材上的内容,组织好主题活动,指导学生健康、安全地生活,愉快、积极地生活,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动脑筋、有创意地生活。如,在教学鄂教版《品德与生活》一年级上册第5课《早早起,上学去》的“上学路上”这一主题活动时,为了教给学生安全生活的常识,就要根据教材的安排,通过认识交通安全标志,明确交通规则等活动,教会需要从马路或街道行走的同学,安全经过马路或街道,就算是山区孩子,上学放学不经过马路或街道,平时和今后进了城,也要经过马路或街道,现在用“源于生活”的主题活动,为当前或以后的实际生活――安全经过马路、街道服务。
  《义务教育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标准》在“实施建议”关于教学活动的建议中指出:“教学活动在内容上既要依据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提倡和鼓励教师从儿童的实际生活中捕捉有意义的内容,或与儿童合作选择内容或利用儿童自己的选择来组织活动。”这样就为教师甚至是学生充分利用真正贴近儿童现实生活的课程资源开展教学活动,以指导学生急需的生活方法,在一次品德与生活优质课赛讲中,我看到一位老师讲的也是鄂教版《品德与生活》一年级上册第5课《早早起,上学去》这一课的“上学路上”这一主题活动,这位老师根据本校学生上学路上的实际,利用多媒体课件设计了这样一个情景:上学路上要经过一条小河,并且这天涨水了,河里的石墩被水淹没了,咋办?要同学们想出最好的办法,有同学说:“回去,今天只好不上学了!”有同学说:“我们把鞋子脱了过河。”也有的同学说:“我请住在小河附近的叔叔背我过河。”……同学们的办法可真不少。这位老师还设计了这样一个情景:一个小同学上学,走到一户人家跟前,突然窜出一条厉害的大狗,情急之下,同学们根据自己的经验和大人教过的主意为这个小同学解起了难,同样是办法多多。正是这样的教育内容,来源于学生的实际生活,以后的实际生活又常常会遇到,所以,同学们都能积极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之中,积极地想出最好的办法,活动非常成功,教育实效倍增。这样真正体现了品德培养回归生活,品德与生活课“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思想。
  精心组织操作性、游戏性强的主题活动,或者带领学生参加实践体验活动,也十分有利于把品德培养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起来,指导学生健康、安全地生活,愉快、积极地生活,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动脑筋、有创意地生活,达到“服务于生活”的目标。
  (作者单位 湖北省南漳县长坪镇龙凤完全小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270066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