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让数学教学积聚正能量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数学教学应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教师要创设情境,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大胆猜想,动手操作,让师生都拥有一种健康乐观、积极向上的动力和情感,让数学教学为学生积聚正能量。
  关键词:新课标;数学;正能量
  正能量的英文名的意思是积极的能量、正向能量,它原本是一个物理学的概念,后来引申为一切给予人向上和希望、促使人不断追求、让生活变得圆满幸福的动力和感情。可是曾几何时,我们的数学教学走向了单调乏味,走向了枯燥无趣,以至于学生讨厌数学,怕上数学课,对数学产生了一种负性思想,导致数学课堂教学效益低下。究其原因,我们的数学课堂过多地强调运算能力与逻辑推理能力的训练。出现在数学课堂上的情境是老师满头大汗地讲解,学生在下边填鸭式地听,课下再进行题海式的训练,导致数学课堂教学死气沉沉。《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教师教学应该以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经验为基础,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启发式和因材施教。”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处理好讲授与学生自主学习的关系,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索、合作交流,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数学课堂应体现学生的主体精神,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帮助他们寻找自己积极的、健康的精神家园。那么,如何让数学教学积聚正能量呢?
  一、创境引趣中激发正能量
  “情境”实质上是人为优化了的环境,是促使儿童能主动地活动于其中的环境。小学生好奇心特强,容易受外界条件的刺激而激动、兴奋。因此,合理创设学习环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内在潜能,从而促使他们更加自信、更加充满活力。
  例如,一年级新生刚迈进小学大门。小学生活与幼儿园比较,学习环境变了,学习内容多了,学习负担重了,使他们原来那种对小学生活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一下子消失了,他们感到失望,甚至失去学习兴趣。为做好幼小衔接,可以在教室环境的布置上创设一些气氛如“谁是智慧星”“谁是文明星“谁是劳动星”“比一比谁得的★最多”等。另外,在平时的教学中,还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创设合理的情境。比如,在教学“米和厘米”时,让学生扮演测量员,测量出教室的长、宽;教学“元、角、分的认识”时,让学生来当售货员,模仿超市工作情境,巩固所学的知识,使之灵活运用,还有当小小邮递员、小医生等等,学生在这些积聚正能量的活动中,求知欲得到了满足,更加乐意投入到新的学习情景中去,这样,客观环境与主体活动的和谐,有利于学生身心发展。
  二、操作感知中体验正能量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学生的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除接受学习外,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同样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计算、推理、验证等活动过程。”数学知识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具有抽象性,小学生的思维处于以形象思维为主的阶段,要使学生理解数学概念,单凭教师的语言阐述,那是达不到要求的。因此,教学中必须借助媒体的帮助,尽量为学生创造条件,让学生去动手操作,去感受,从而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例如:在教学“比一个数多几的应用题”时,学生根据题意就是不能很准确地列出算式,我就引导学生,动手来摆学具:第一行摆6个○,第二行摆的□比第一行多2个,在摆的时候,要先想一想先摆几个□,再摆几个□,一共摆几个□,最后让学生到实物投影仪上展演,老师再及时在黑板上摆出图形:
  ○○○○○○
  □□□□□□ □□ 6+2=8
  并且在摆的过程中一定要强调,○与□要上下对齐,这样才方便观察。同样,在教学“比一个数少几的应用题”时也可以通过实际的动手操作让学生理解、明白算理。
  对于教材中有关的几何知识、长度单位、重量单位的教学,更要注意从学生思维的特点和心理特征出发,尽量让学生观察、触摸、操作、思考,增加参与活动的机会,把外显的动作过程与内隐的思维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例如,教学“克、千克的认识”时,就要让学生亲自掂一掂一个2分硬币的实际重量,体会1克有多重,然后与2袋500克的盐的重量比较,体会1千克有多重,从而知道1千克=1000克。在教学“长方形、正方形的认识”时,可以在学生有了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再动手折一折、比一比、看一看、拼一拼,加深对长方形、正方形本质属性的了解,形成正确的概念。
  三、猜想质疑中获得正能量
  小学生在学习中比较依赖于老师,他们总认为老师说的都是正确的,有些学生只满足于老师教什么就学什么,老师怎么说他就怎么说,这样对学生主动地、创新地获取知识是不利的。因此,在各个年级都要放手让学生去猜想、去质疑、去讨论,发表不同的意见,给每个学生提供自我表现的机会,通过互相交流,取长补短,从而使同学之间相互启迪,从一定程度上提高思维的深刻性的同时,内心蕴藏着自信、豁达、愉悦、进取的正能量。
  例如,讲评练习“在一个农场里,鸡和免共有24只,它们的脚共有58只,猜一猜鸡和兔各有多少只?”其中一位同学猜测的答案是:鸡20只,兔4只,20+4=24(只),教师先不急于作出正面回答,而是给学生设疑:这个答案正确吗?你根据鸡和兔的脚的总只数,会有什么发现?学生通过简单的计算,很快发现脚的总数少了2只,显而易见结果是不正确的。又如,在教学了“角的初步认识”后,出示这样一道题,让学生猜猜看,共有几个角。有的学生说3个,有的学生说4个,有的学生说6个,老师不急于表态,而是让学生说出各自的理由,寻找的方法,对每个学生的发言都加以鼓励,然后通过多媒体课件的演示,证实说6个角的同学对了,并且教给学生数角的方法。这样做一方面保护了大胆发言学生的积极性和教给了学生探究的方法,另一方面又在内心获得积极向上的正能量。
  四、情感交流中升华正能量
  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课堂上教师与学生的情感沟通,主要靠语言,教师语言情感的流露,对小学生的学习影响特别大,学生会随着你富有激情的语言进入到兴趣中去,随着你鼓励的语言投入到认知中去,随着你赞扬的语言沉浸到成功中去。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语言除了要准确、清晰、精炼,更重要的是要亲切自然、富有童趣、富有情感,具有激励性。
  当教师带着微笑,说着亲切的话语站在讲台上时,学生的紧张心理就消除了,使得大脑处于兴奋状态,愿学、乐学,因而就会主动参与学习的全过程。针对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在教学中也可以用一些打比方的句子,拟人的句子等。教师在课堂上要经常使用激励性的语言,对待发言的学生如果讲对了要热情、诚恳地加以肯定。比如,估算“119+359”这道题,教师可问:“这题如何估算,谁会?”当学生纷纷举手时,说:“那就试试,还要看谁的方法多、妙。”当学生列举了很多种方法时,立即肯定:“你们真能干,找出这么多不同的方法。”对待经常回答问题出色却一时没说对的学生,教师可以选择体态语言,眼睛稍微瞪大期待性地直视他:“是这样吗?”或“再想想。”既否定了回答又不伤其自尊心。对于差一些的孩子,只要有勇气举手,即使回答出人意料时,教师还要大加赞赏。如此一来,课堂上用激励性的语言,是对学生的信任,学生就有了展示自己能力的欲望,这种催人奋进的、给人力量的正能量就能得到不断地升华。
  教育是一门艺术,永远没有明确的答案、永恒的标准;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没有句号,只有逗号。新课程给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带来了勃勃生机,也给我们教师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只要我们努力,大胆地实践,不断地总结,在总结中追求更大的创新,就可以让我们的数学课充满活力,把它变成学生乐学、好学的场所,让学生真正在课堂上成为学习的主体,让数学教学永远积聚正能量!
  (作者单位 福建省龙岩市武平县实验小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270071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