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谈5~6岁幼儿绘画教育指导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绘画是幼儿表达情感的一种重要方式,正确指导幼儿绘画对幼儿身心健康发展格外重要。本文将通过对东北师范大学附属幼儿园大四班18名幼儿(9男,9女)的观察,结合5~6岁幼儿绘画发展特点,绘画教育现状分析及对5~6岁幼儿主题绘画过程的实践观察,运用观察法和作品分析法,为教师组织幼儿绘画教学活动提出教育建议,为幼儿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
  关键词:幼儿;绘画;教育建议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34-0146-02
  绘画承载着幼儿对生活的看法,在绘画中幼儿可以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创造出属于自己的世界。通过绘画能够反映出幼儿的心智发展状况,可以检测出幼儿的心理成熟程度。然而在幼儿园绘画教育活动中,幼儿绘画的天性能否可以得到尊重而自然的展现,想象力和创造力能否得到自由的发挥,幼儿能否获得主动、自由地发展,很大程度上要受到教师对幼儿绘画教学活动中评价与指导的影响,因此教师是否能够结合幼儿绘画的年龄特点理解幼儿绘画的表达形式,不仅对幼儿园绘画活动的高效进行,更是对幼儿心理健康发展至关重要。
  一、5~6岁幼儿绘画特点
  1.独特性。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2~7岁的幼儿属于前运算阶段,儿童将感知动作内化为表象,建立了符号功能,可凭借心理符号进行思维,从而使思维有了质的飞跃,同时以自我为中心是这个年龄段幼儿的普遍特点,[1]也就是说,这时的幼儿可以通过对身边事物的观察和感受,用绘画表达出自己内心的想法,幼儿的绘画往往是站在幼儿自身的角度去看待世界,因此他们的绘画都有其独特性。在经过对东北师范大学附属幼儿园大四班幼儿的主题绘画活动观察中发现,当教师组织家庭主题绘画――“我的一家人”时,绝大多数幼儿能够清晰地描绘出他们心中一家人的形象,并且能够让他人一眼看出其要表达的主要含义,但不同的幼儿在画同样的内容时其表达形象各有不同,在观察和后期对幼儿及教师的访谈中可以发现,根据每个幼儿性格和经验的不同,在其绘画中对人物和事物的理解表达也不同,例如:其中大四班有一对双胞胎小航和小洋(化名)在规定好主题后发现,姐姐小航画了爸爸、妈妈、奶奶、姑姑、妹妹和自己共六人,而妹妹只画了妈妈、姑姑、奶奶三个人,在随后的访谈中,姐姐马上向调查者询问妹妹画得怎么样,在她的理解中一家人就是在一起生活的自己喜欢、爱护的;而妹妹将这个题目理解为她要画的是她自己最喜欢的人。由此可看出即使是同卵双胞胎由于性格和自身理解的不同,其绘画表现也会有很大不同。
  2.形象性。国内外学者研究表明,5~7岁幼儿的绘画进入图式期,[2]这时的幼儿能够清晰地表达出所规定主题的绘画,但是幼儿的很多绘画并不仅仅止步于二维空间并且尝试着一些三维空间的表征,在绘画中可见部分幼儿已经尝试着重叠式的绘画,其人物大小也有了一定的比例关系,例如,爸爸妈妈的身高高于孩子:远处的人画得比近处的小,可见其在视觉和思维方面发展已经有了自己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在对人物的绘画上,其线条流畅,能够合理地安排图画在图纸上的位置,生动清晰地表达出某些人物在自己心中的形象。
  3.随意性与创造性。这个年龄段的幼儿绘画具有很大的随意性,对于一些固有其常态形状的物体幼儿经常会将改变其固有形状,创造出自己喜欢的样子,对大四班绘画观察中发现一些幼儿将房子画得形状奇特,有加了一些像是三角形、圆形一类的小装饰,在访谈中询问其为什么这么画时基本这些幼儿都不知道原因,只是单纯想要这么画。在对一些颜色的运用上,有些幼儿将任何衣服的颜色都画得十分丰富,可能自己越喜欢的人其衣服颜色就越鲜艳,有的幼儿会把小草画成紫色,可能只是因为他觉得紫色放在整幅画中很和谐。加德纳认为,幼儿绘画表现出的绚丽创造性主要是幼儿的身心发展水平所致,年龄越小的幼儿越是较少受到社会规范等压力的影响,越是显示出个体的独立性,“在发展最初期,幼龄儿童对符号体系的驾驳能力在很大程度上还只是个人的独立行为。六七岁时的儿童已经能充分认识到所处文化的种种准则,不再创作出以自我为中心的作品”。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多数儿童已经渐渐融入社会,幼儿期时那种大胆、突破常规的创造性也在逐渐减弱。幼儿的创造性与成人的创造性有所不同,成人的创造性来源于在清楚社会现状的基础上表现出的一种对社会的反叛,而幼儿期的创造性是来自于幼儿的年龄与思维的独特性,因此幼儿的创造性更为珍贵。
  二、5~6岁幼儿绘画教育存在的问题
  1.传统绘画教育观念的禁锢。在实际教学活动中美术教育不够创新,教师在多数情况下忽视了绘画是为了表现幼儿真实情感的作用,而在组织绘画的过程中过分强调对生活中某些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的赞美,让幼儿竭力去描绘那些美,这在无形中给幼儿施加了一种压力,让幼儿认为画画对于自身而言是一种负担,而不是自己可以表达情感的一种方式,在压力下的幼儿怎么能把绘画作为自己喜爱的活动?其次,在实际的绘画教学活动中,经常出现的现象就是教师画,学生模仿,这种传统灌输的教学方式严重限制了幼儿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展。5~6岁幼儿的认知发展具有系统性、概括性,创造想象开始发展,抽象逻辑思想出现萌芽,此时的幼儿对接触到的环境有了自己的理解,其对事物的观察也开始从泛泛的、无重点的转化为系统的、有目的性的,并能将观察到的事物与生活中的其他事物联想到一起,他们的想象力不再是需要成人加以指导的,因此此时的幼儿想象力发展较为迅速,而这个年龄段的幼儿开始进入小学入学前准备,教师为了让幼儿能够很好地适应小学,大多数的教学活动都是教师传授,幼儿模仿,这样使幼儿的创造力未能得到开发,影响力幼儿智力正常发展。
  2.教师缺乏对绘画教育作用的认识。绘画可以开发幼儿的创造力、想象力,锻炼幼儿的观察能力,提高记忆力,有助于智力的发展。在现实生活中教师为了活动秩序,大多给幼儿带来了很大的束缚;由于我国国情的影响,孩子们从小就生活在一个充满升学压力的环境中,然而通过绘画可以让幼儿找出自己喜欢的位置,创造出属于自己的世界,有助于使幼儿的内心得到满足,突出了幼儿的个性,为幼儿的成长提供了一个轻松愉快的环境。绘画也是一个锻炼幼儿记忆力和手眼协调能力的过程,绘画活动为幼儿回忆一些事物提供了条件,绘画可以加深幼儿对于一些事物的认识,通过回忆――思考――画图这个过程使左右脑都得到锻炼,全面地开发了幼儿的智力。目前幼儿园中每天都会进行区域游戏活动,不能否认区域游戏对于幼儿身心健康发展和更好地适应社会有着很大的作用,但是绘画对于幼儿语言发展的作用也是不可忽视的,在绘画过程中多数幼儿都存在自言自语的现象,但在实际观察中,绝大多数班级教师不允许幼儿在绘画的时候说话,这样影响了绘画过程中幼儿的思考和整个绘画的连贯性,这种边画边说对于幼儿来说就像是与画中事物的对话,丰富了幼儿的想象;完成绘画后讲解图画对幼儿也是十分重要,5~6岁的幼儿语言方面已经发育得较为成熟,但如果成人多多给他们提供“说”的机会能够使他们语言得到更加深入的发展,画中的事物为幼儿提供线索,有助于幼儿能够连贯地将想要表述的故事陈述下来,锻炼了幼儿的逻辑思维与表达能力。   三、提升5~6岁幼儿绘画能力的教育建议
  1.有计划地组织幼儿自由绘画。在幼儿的绘画教学活动中不要过分限定幼儿应该画什么,可以设置个大概的主题让幼儿自己去想象、填充和丰富内容。在对大四班的绘画教学活动观摩中,班级赵老师在设计这场绘画教学时通过黑板向幼儿展现出了一个房子的框架,然后让小朋友们去丰富房子周围和内部可能会存在和发生的事物。在整个活动中幼儿的积极性特别高,课堂气氛很热烈,有的幼儿在互相讨论,通过这个活动很明显地体现出了幼儿的思考过程,让幼儿可以带着问题去想,去创造并且丝毫不会给幼儿带来压力,为幼儿提供一个轻松广阔的思考环境。
  2.进行分类联想绘画。教师可以指定物品,但并不告诉幼儿形状,让幼儿凭借经验与回忆去绘画,或者给幼儿画出某个物品,让其想象出更多这个物品还可以存在的形状,例如让幼儿画出自己喜欢的手机的样子,并给它们设计一个特殊的功能;这样就可以极大地锻炼幼儿的想象力与创造力,说不定未来就会像孩子们想象的那样。
  3.教师应建立合理的儿童观。“你的儿童观是什么?”这个问题可能对于每个幼儿教师来说都不陌生,没错,对于每个从事幼儿教育的人来说都应该有一个正确的儿童观,因为一切高质量活动的基础都在于教师能有一个正确的儿童观。而什么是正确的儿童观呢?首先对待幼儿我们要保持尊重平等的态度,所谓尊重包含着很多方面,尊重幼儿的人格、尊重幼儿的需求、尊重幼儿的个性发展、遵守《未成年人保护法》这些是建立起正确儿童观的基础;其次,要将每个幼儿当作一个独立的个体,发挥每个个体的潜能,尊重其兴趣爱好,在幼儿存在一定判断力之后,做事需要征求幼儿的意见,不能主观臆断地去决定孩子的想法;最后,要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体,幼儿才是学习的主人,教师的作用应是为幼儿的发展提供指导和帮助。
  经过实践观察与理论研究,我认为绘画对于5~6岁幼儿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绘画能够使5~6岁幼儿在创造力、想象力、记忆力等很多方面得到飞跃性的提高,教师应怀有正确的儿童观帮助幼儿成长。
  参考文献:
  [1][加]凯斯(Case,Robbie).智慧的发展――一种新皮亚杰主义理论[M].吴庆霖,等,译.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4.
  [2]孔起英.学前儿童美术教育[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271750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