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收获源于实践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在教学中问题情境创设得好,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要让学生在探究中体验感悟和思考,让学生享受数学的乐趣;所以听评课不再是一种形势,它起到了推进作用。因为人多智慧广,只有这样集体思维的碰撞,那些平时疑难的问题才能得到解决,才能找到方法。这样借他人之长补自己之短,为我们每一个人的专业成长铺就了道路。
  【关键词】教学理念;大开眼界;学习兴趣;博大精深;创新;提升;交流合作
  我是一名乡镇普通的中学数学教师,从教10年了。不断的在完成各种各样的教研活动,但颇有收获的就是两年以来的听评课活动。活动是这样的:学校通过教科室规定,每周每位教师必须听评课两节。组内一节,组外一节。检查小组每月一查。还做出相应规定,若缺一节,则按旷课一节处理。不仅扣款且年终不得参与评优、评先。就这样有不少的老师因没按时听评课而被扣款。开始时我也觉得是一个负担,抱着完成任务的心态去听课。因为教师这个职业,仅上课、编写教案、批改作业、管理学生就已经够辛苦的了。大家都在说城市学生成绩是家长苦出来的,乡镇学生成绩是老师苦出来的。可以想象乡镇老师有多辛苦,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还要增加一些其它的内容那就更辛苦了,所以很多老师抱怨又不得不去做,因为跟工资有关。但是几回听课以后,我的观念发生了改变。由于老师们不同的讲课风格和特色深深的吸引了我,我由被动的完成任务去听课,转为主动去听不同老师的课。从不同科目的老师身上,我学到了许多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使我大开眼界。丰硕了我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方式。两年下来我觉得真要感谢学校这样强制性的要求我们听评课。如果没有这长时间的听评课实践我也就不会明白,原来课也是可以这样上的。我就针对两年来的听评课活动,谈谈自己的感受。
  1.在教学中问题情境创设得好,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教学的艺术,不是传授而是激发和唤醒,所以老师要利用学生非常熟悉的生活材料,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例如人教版《7.1.1有序数对》这一节老师们都觉得乏味难上,只能照本宣科,可听课时我发现有一位老师这样上。用卡纸做成电影票,一式两张,一张课前几分钟贴到课桌上。另一张在学生进教室时分发给学生,学生也不明白这是用来做什么的,上课铃响了之后这位老师开始引入,现在按照你手里发到的座位号找到你的位子。开始时有点乱,可安静下来后看学生找的结果引入课题:有的会找不到座位,有的会坐错座位,也许会全部找对,根据结果教会学生如何找到座位号:几排几列。电影票上出现了一对一对的数字,教学生如何写,这些一对一对的数,叫有序数对。今天我们就上《7.1.1有序数对》她就把一节枯燥乏味的课上得生动有趣。这一节课就有了一个很好的开头。又如《同类项与合并同类项》这一节,一位女教师提着个包进教室上课。首先,她进教室并没有讲教学内容,而是说我包里的东西是又多又乱,请同学们帮我归类整理一下。接着就把包里的东西全部倒了出来,有钢笔、铅笔、毛笔、钥匙、发夹等等。学生很感兴趣的进行分类并回答老师,就这样老师很巧妙的引入正题。你们会对物品进行分类,看一下对于式子你们会不会分类,同时在黑板上写出一些式子让学生进行分类。从生活实例到数学式子引导学生思考进而得出同类项的定义。再如《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这一节同组的老师他用每个同学都熟悉的儿歌引入。一只青蛙一张嘴,两只眼睛四条腿,两只青蛙两张嘴,四只眼睛八条腿……依次下去n只青蛙几张嘴,几只眼睛几条腿。从而引入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最后如一位政治老师在上《灿烂的中华文化》这一节课时,她让学生先观看舞蹈《千手观音》导入,然后介绍56个民族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共同开发祖国的大好河山,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我们平时都在说学生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而这几位老师都做到了这一点。他们的成功之处在于从身边的生活中找出信息和资源作为教学的资料,以帮助自己实行教学设计,他们都重视创设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教学情境,从情境中把学生自若的引入课堂及学习内容,这样激发学生探索新知的愿望,使学生体会知识就在身边,这样促使了学生主动对四周事物进行观察,能从生活中收集信息,从而把所学知识利用到日常生活中去,使学生从生活中感想知识,从知识中感触生活。
  2.要让学生在探究中体验感悟和思考,让学生享受数学的乐趣
  新课改强调,教师要让学生由“学会”变为“会学”,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平时我们的课堂大多是一问一答的大包大揽。可我身边的一位老师就打破了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如《平方差公式》这一节他是这样上的,走进教室喊了上课后并提问:同学们你们能口算出(96×104、97×103、98×102)三个式子的值吗?很显然两位数乘三位数,口算是有一定难度的,学生马上说不出答案。他就接着说不能吧!那你们想不想用口算就得出这些题的答案呢?这一问就激起了学生的求知欲望。他就很自然的引入了课题,他说通过今天《平方差公式》的学习你们就能做到用口算的方法得到上面这些题的答案。就这样他开始上新内容,当他把新课讲完后。他让一个成绩一般的学生上黑板做题:(x+3)(x-3),同时他也在做。师生共同做同一道题,只是用的方法不同。学生用的是这节课的内容平方差公式,一步就得出答案,而老师用的是前面学的多项式乘多项式,三步才能得出答案。通常都是老师应该比学生快,可全班同学都看到了学生做题的速度比老师还快。这样师生比赛做题的独特设计起到了适时点拨的作用。让学生明白,平方差公式的方便之处及重要性。还让学生明白,做题只要用对了方法学生也可以超过老师。最后他说看一下现在你们能否用今天所学的知识口算出(96×104、97×103、98×102)的值?又把上课时的悬念给解决了,有了一个很完美的结局。这节课的亮点就是巧设悬念,创设了恰当的情境,设计独特新颖,营造了一种宽松的氛围。让学生能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下学习。可以说是一节很值得我们学习的成功的数学课。
  3.所以听评课不再是一种形势,它起到了推进作用
  老师们课堂上的出色展现,教研活动上的畅所欲言,已经体现了我们听评课的真正内涵,起到了真正的促进作用。听评课不再是一种形势,而是给我们老师搭建了一个互相学习、自在交流、共同商讨,群体研究跟探讨的一个平台。在评课中,老师们都争先恐后的发表自己的看法和独到之处,对一些优质课进行恰到好处的确定,对课堂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也敢于直抒己见的发表自己的见解和倡议,促使我扬长避短,在反思中进步,反“败”为“胜”,汲取教训,总结经验,在一次次的听评课活动中找出自己的不足,施展自己的专长、才干。所以这让我真正明白了听评课是一种行之有效的研究课堂教学、提高教师教学研究水平的重要方法和手段。其作用正如一位知名教师所言――老师的教学理念在听评中升华,教研能力在听评中加强,技能技巧在听评中产生,业务水平在不知不觉中提高。
  总之,教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作为一名教师,要想不断提升自己、充实自己,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艺术水平,除了从自身下功夫外,一定要大胆地“走出去,请进来”,多听课、评课。同时希望在以后的教学中,教师们能够发挥自己所长,鼓励多创新,加强交流合作。人多智慧广,只有这样集体思维的碰撞,那些平时疑难的问题才能得到解决,才能找到方法。这样借他人之长补自己之短,为我们每一个人的专业成长铺就了道路。
  参考文献
  [1] 2012―2013年的个人听课笔记及记录本
  [2] 数学教研组教研活动总结记录本
  收稿日期:2014-02-03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271992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