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对特殊教育学校德育工作的思考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关键词】 特殊教育;德育;三位一体;强化训练;心理
  【中图分类号】 G6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9)06—0027—01
  特殊教育学校使用的是经过特殊处理的教材、精心设计的课程以及教学方法等,对有特殊教育需要的人群实施教育,达到特殊教育目标。而特殊教育学校学生的特殊性,使其德育相比于一般学校要复杂,如何将德育渗透到教育工作中,并实現培养学生正确人生观念的教学目标,则是特殊教育学校每一位教师思考的重点。
  一、重视特殊教育学校德育的常规工作
  特殊教育学校学生只能看到事物的表面,不能正确分析事物的内在,无法了解事物的本质,学生很容易上当受骗,甚至会在无意中成为犯罪分子的帮凶。因此,特殊教育学校的德育工作应重视常规性工作。为强化常规教育的效果,学校可以在保障学生安全的前提下制定一系列常规化制度措施,加强日常对学生行为的管理,限制学生的言行。例如:学校制定《在校日常规定》类似措施,制度中包括对学生饮食的限制、上学和放学时间的限制、制定课程表、日常读书等活动时间等,培养学生遵守纪律的意识,使其逐渐适应学校生活,并按照学校日常规范要求自己。特殊教育学校的德育教育不仅要在课堂教学中进行,还需要通过日常管理、活动等来渗透德育,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产生影响,培养其德育意识和言行,从而使特殊教育学校的学生也得到发展的机会。
  二、采取个性化教育,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
  特殊教育学校的学生具体情况不同,主要包括智力障碍学生、听力障碍学生、四肢受损学生等,而不同的残障学生心理和生理需求都不同,其学习能力和发展规律也呈现出明显的个性化,这就需要教师通过日常交流掌握学生特有的“语言”。而在德育中,更加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残障情况设计教学活动,发挥出德育活动的作用;并且对残障学生采取个性化德育措施,也是尊重学生、以人为本教学理念的重要体现,而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是最为有效的途径。因此,为提高特殊教育学校德育效果,使学生得到更好的发展,使其拥有独立生活的能力,教师可以针对实际情况采取个性化教育,重视在课堂教学中向学生渗透德育知识。
  三、实施“三位一体”的德育网络
  “三位一体”的德育网络,是指特殊教育学校、社会和家庭共同努力,探索合适的德育方法,推进学校的德育,促进残障学生的发展。特殊教育学校的学生人数要远远少于一般学校的学生,但依旧需要重视开展多样化的教学活动,使特殊教育学校学生享受和普通学生相同的待遇、拥有相同的权利,促使学生逐渐承担其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当然,与普通学生不同的是,特殊教育学校学生更加需要家庭教育,需要家长承担其德育的重任。例如:学校定期组织家长会、开设家长培训班,向家长宣传国家关于残障学生的政策、教育方针,并向家长传授手语、心理学、特殊教育学以及盲文等知识;同时,需要特殊教育学校教师向家长传授德育的方法,共同商议培养残障学生的科学方法。平时也要注意指导家长通过电视、网络媒体以及报纸等途径学习残障学生的德育方法、培养方式等知识。此外,社会上也应加大对特殊学校的扶持力度,为特殊学生提供活动平台,使其享受公平的对待和教育。社会、特殊教育学校以及家庭三方共同努力,为学生营造科学的德育环境,可以推动特殊教育学校德育发展。
  四、反复进行德育强化训练
  良好的习惯是通过不断的强化训练得到的结果。对于特殊教育学校的学生而言,要想使其养成良好的言行习惯,则需要强化德育训练,并且要长久地坚持下去,使学生逐渐适应德育训练,最终成为融于自身的习惯。例如:特殊教育学校存在智力障碍的学生,其记忆时间较短,对问题的认识也仅是停留在表面,培养习惯的过程中容易出现反弹,可以对智障学生进行重点训练。教师示范指导,加强对智障学生的引导和约束,是训练中常用的措施;有选择性地指导智障学生学习相关的条例、规范;同时,从学生的纪律、内务整理以及文明礼仪等方面全面落实强化训练。听力障碍的学生自我控制能力较差,看待问题比较直观、肤浅,性格暴躁,且有暴力倾向,很容易出现心理问题。因此,在对听障学生进行德育时应重视心理健康教育,采取师生结对帮教方法,增加教师与学生的接触,了解学生的思想变化,帮助学生及时排除心理障碍。此外,教师还可以采取班会等形式对听障学生进行心理健康辅导,帮助学生健全人格。
  作为新时期的特殊教育工作人员,需要教师发扬奉献精神,敢于创新特殊教育学校的德育工作,积极探索新的教育方法,使其符合特殊教育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并在德育中突出教育的层次性、科学性,进而提高德育教育的实效性。总之,特殊教育学校的德育应一切以残障学生的认知规律和需求出发,使其拥有良好的德育环境。
  编辑:蔡扬宗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68509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