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小学数学课堂中符号意识渗透的有效对策探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小学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上应注重符号意识的渗透,制定有效的教学策略,帮助学生认识符号、应用符号,提升学生的符号意识,巩固学生的数学基础,发展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符号意识;对策
   数学学科能够提升学生的思维辩证能力,而在小学数学课堂上符号意识的渗透至关重要。英国数学家罗素认为:“数学就是符号加逻辑。”可见,符号是数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符号意识是一种用数学的眼光看待世界的思维方式,能够帮助简化问题,能够更简单地推理和解决问题。为了增强学生数学核心素质,必然要发展学生的符号意识。然而,小学生的符号意识不是自发形成的,而是需要通过教师不断进行系统化、科学化的引导与训练,且数学符号具有高度的抽象性。所以,小学数学教师必须强化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符号意识的渗透。下面提供了五个方面的教学策略。
   一、创建开放课堂,培养学生兴趣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兴趣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环境能够潜移默化地影响人,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能够长久维持学生的学习激情。实际上,认识符号是一个抽象的过程,也是一个长期且复杂的过程。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学生往往容易因符号的抽象复杂而感到数学知识枯燥,导致注意力分散,大大降低了课堂效率。所以,小学数学教师必须创新教学方式,建设一个开放、轻松的教学课堂,激发学生对符号的兴趣。教师可以在讲解过程中,注重娱乐性与教育性的结合,用趣味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传递符号的简洁性、概括性和精炼性,使学生对符号产生新奇感。比如,我在教授“20以内加、减法”时,组织学生进行了一次按要求组队的游戏,将学生分成2组,女生代表数字“2”,男生代表数字“1”,两组成员各自根据我给出的数字进行组队,速度最快的那组获胜。教师的言行对学生有着重要的影响。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注意自己的教学语言,尽量运用数学符号,为学生营造充满符号的学习环境,起到很好的示范和熏陶作用。在这样的环境中,学生反复运用数学符号、自觉运用数学符号进行表达,用数学符号进行思考。数学符号已成为师生交流的重要工具,会促使学生逐步培养出符号意识。
   二、立足教材,加强对符号的理解
   不认识符号,谈何符号意识?在小学数学课堂上,教师要想培养学生的符号意识,首先必须带领学生充分认识符号,让学生领略符号的魅力和重要性,认识是发展符号意识的基础,当学生体验到符号的方便之处时,自然愿意运用符号。而小学数学教师在课堂上也不能毫无依据地随性发挥,教材是通过科学严谨研究制定而成的,符合学生发展,反映学科内容的材料,同时也是小学数学课堂进行教学活动的依据,因此教师的教学活动应围绕教材内容进行。
   三、结合实际生活,体悟符号的魅力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往往容易出现对学生生硬灌输的现象,忽略了结合实际引导学生理解。数学与生活密不可分,作为数学重要组成部分的符号在生活中更是处处可见。所以,小学数学课堂探讨的问题不能离开实际生活。教师对学生符号意识的培养,应当经历“具体案例→个性化表达→数学化表达”的渐近过程。符号是比较抽象的概念,只有学生亲身体验了符号与文字互相转变的过程,寻找符号存在的意义,感受其魅力,才能更好地发展符号意识。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应只是单纯地运用课本知识,还要鼓励学生注意对身边事物的观察,从生活中感受到符号的重要性。在此過程中,增强学生的符号意识,提高从具体情境中抽象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并用符号表示的能力。
   在教学“负数”时,为了让学生更深刻地了解正负数,我要求学生去生活中寻找可以用正负数来表示的形式。并提问:正负数是如何表示的?有的学生找出银行卡中的正负数,存入500元,记作“+500”,取出500元就记作“-500”;有的学生发现电梯按键上也有正负数,正数表示地上楼层,负数表示地下楼层;还有股票、温度中都存在正负数……学生从实际生活中寻找符号的应用形式,不仅加深了对课堂内容的印象,也感受到了符号运用之广以及运用符号的方便性,发展了学生的符号意识。
   四、设立问题情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不同于传统课堂,符合素质教育发展的小学数学课堂,应当坚持“教师主导课堂并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实践表明,对小学生符号意识的培养不能仅靠教师的知识传输,还需要小学生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积极主动地学习。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必须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过程中,注重为学生提供问题情境,帮助学生在自主思考的过程中激发学习主动性,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过程,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中心,使学生在情境中主动学习与探索,激活学生的符号意识,进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设立问题情境,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自主思考与探究中逐步提高学生的符号意识。
   在学习“2,3,5的倍数特征”过程中,我首先出示了一道思考题:“3个连续自然数的和是3的倍数吗?3个连续的奇数或者偶数呢?”最开始,学生都是举出实例进行论证。我逐步引导学生向一般规律方面思考。最终,学生在讨论中使用符号表示:“3个连续的自然数,中间的数可以用n 表示,那么它前面的数则表示为n-1,后面的数则表示为n+1,它们的和就是3n,3n是3的n倍,所以3个连续自然数的和肯定是3的倍数。”
   五、增强训练,提升符号应用能力
   培养学生符号意识的最终目标是使其能够进行符号间的转换,进而运用所学解决用符号表达的问题。不同的数学符号所代表的意义和用法各不相同。学生仅停留在对符号有初步认识阶段,不足以形成符号意识。符号是数学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还需要熟悉符号的应用,学会在符号的环境下解决问题,从而形成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为未来数学学科的学习与研究打下基础。因此,教师应有目的、有意识地加强日常训练,帮助学生构建数学符号模型,提升学生运用符号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用字母表示数”过程中,我将学生熟悉的儿歌作为教学案例,“1只青蛙1张嘴,2只眼睛,4条腿。2只青蛙2张嘴,4只眼睛,8条腿。3只青蛙3张嘴,6只眼睛,12条腿……”在数字偏小时,学生能够轻而易举地说出,但随着数字的增大,学生发现永远也说不完,于是,我引导学生思考能不能想办法将这首儿歌简单概括出来呢?从而引出用字母来表示数,只要用“a只青蛙a张嘴,2a只眼睛,4a条腿”这一句话就能办到。通过训练学生将生活常见的事物转变成符号的过程,发展了学生的抽象思维和符号意识,引导了学生用数学的眼光看问题,将复杂问题简单化。
   结语
   在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中,离不开对符号的学习和探讨。但数学符号的高度抽象性,且小学生的抽象思维尚未形成,小学数学教师需要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增强数学课堂中对符号意识的渗透:建设开放愉悦的课堂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立足教材促进学生对符号的认识;联系生活感受符号;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符号应用能力,以此帮助学生完善由具体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转向,使其充分认识符号,熟练进行符号间的转换,并运用符号解决实际问题。
   【参考文献】
   [1]甘克甜.培养符号意识,提升数学素养[J].小学教学参考,2018(23)
   [2]邝雪梅.浅谈符号意识在数学教学中的渗透[J].小学教学参考,2018(21)
   [3]赵东明.谈小学数学核心素养之符号意识的培养[J].课程教育研究,2018(28)
   [4]卫林灵.数学是符号的乐园——浅析符号意识的发展与培养[J].名师在线,2018(17)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70474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