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优化体育教学培养终身体育意识刍探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有利于奠定学生身心健康的基础,促进良好习惯的养成,培养创新实践能力。教师在体育教学中要积极探索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策略,在理论层面深化学生的认知,在实践层面开展竞赛活动,在评价层面立足于全面多维的评价方式。
   关键词:高中体育;终身意识;核心素养;习惯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9)07-0061-02
  高中体育教学旨在提升和改善学生的身体素质,以此促进其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从长远来看,落实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不仅要注重多元锻炼方法与技能的渗透,更要运用多元化教学方式,以此激发学生体育锻炼的兴趣,树立自我锻炼的意识,促进学习观念与方法的改善,为学生身心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一、 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在教学中的作用
   体育作为高中课程的必修科目,在整个教学体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不容忽视。体育教师一方面要提高思想认识,有意识地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创新引导,发挥学生主体性,让其在锻炼中获得身体素质的提升;另一方面要创新教学手段,给学生提供多元化的学习方式,在实践中激发学生的潜能,提高学生体育素养。
   1.奠定身心健康的基础
   体育活动不仅能锻炼学生的身体,及时调节身体机能,还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确保其身心健康,为德、智的发展奠定基础,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在高中阶段,学生的学业负担重,身体素质发展格外重要,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不仅能为其学习保驾护航,更能促使其身体机能与心理素质健康发展,以此促进综合素养的发展,落实新课改的教学目标。
   2.促进良好习惯养成
   不同于初中的启蒙式体育教学,高中体育教学要培养学生锻炼身体的自觉意识,打破传统观念,培养其终身体育意识,激发学生对体育锻炼的兴趣,在体育教学中不断提升自我,获得运动能力的发展。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加强引导,密切关注学生,让其在兴趣引导下主动参与,形成一种良好的运动习惯,在实践过程中不断提升锻炼意识,以此形成终身体育理念,为后续的学习和生活奠定坚实的基础。.
   3.培养创新实践能力
   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旨在借助教学提升学生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激发学生的锻炼意识,充分发挥学科作用,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创新能力。基于这一点,教师就要积极引导,结合多样化的教学手段,鼓励学生参与体育活动,增强学生实践能力。此外,要经常组织学生开展体力和智力结合的体育活动,提升学生参与兴趣和创新能力,并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感受到体育锻炼的趣味性和娱乐性,提高其主动参与的积极性。
   二、 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策略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高中体育的教学地位日益提升,对学生的能力要求也随之提高,如何提升学生素养,落实终身体育意识培养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具体教学上,教师就要结合学情灵活引导和渗透,为学生创设良好平台,培养其终身体育意识。
   1.结合认知,培养习惯
   一般来说,高中体育教学包括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只有做好两方面的教学工作,才能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在原有基础上获得进一步提升。因此,教师要加强对理论课程的教学,在精心安排课程的基础上灵活运用体育教材,优化讲解内容,提升教学效率。
   在设计教学时,教师要充分考虑实际,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一方面结合学生认知规律,让其明确目标,深刻意识到體育之于生命的重要性;另一方面要优化引导,在教法上精心选择,将内容的传授落实到位。在这一过程中向学生渗透锻炼方法、原则以及技能,其中包括体育比赛的规则、预防和处理各类运动损伤的技巧等。这样一来,教师可充分运用课堂时间落实理论教学,帮助学生完善认知,为后续实践活动奠定基础,以此提高教学成效。同时,教师在设计教学时要精心选择教材,充分考虑学生的性别、年龄、身体状况,尤其是男女生心理和生理的差异,防止出现意外的运动损伤。此外,教师要鼓励学生在体育活动中体现出矫健美、形体美以及运动美等特征,激发学生的自信心,充分发挥其主体性,让学生在任务驱动下积极参与,主动实践。具体可结合实际根据学生性别、年龄等特征进行分班式差异化教学。对于男生课程,可多安排一些对抗性强的体育锻炼活动,而在女生课程上就可增加一些趣味性强的柔韧性活动。这样的课堂更有针对性,学生在参与过程中会有更多选择的空间,逐渐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
   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教师便能充分调动学生,帮助其加强对理论内容的理解,为后续的探究活动奠定基础。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密切关注学生思维发展,及时点拨,以此优化教学,最大限度提高课堂效率。
   2.开展竞赛,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体育活动产生了兴趣,才会自觉自愿地参与,积极融入,推动教学,促进教学目标的达成。这就要求教师在传统教学基础上创新教学手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其在任务驱动下积极参与活动,不断提升身体素质。
   学生对于体育课堂的兴趣主要表现在活动的参与度上,从积极主动的参与逐渐转化为爱好和习惯,进而促进能力提升,最终形成终身体育意识。高中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黄金时期,在这一时期,学生具有强烈的好胜心,不仅在心理上日趋成熟,而且生理发展也越发完善,已然具备了充分的体育能力。因此,教师可设计有趣的体育活动,让学生在积极参与的过程中体会到趣味性,进而提高主动性,培养其体育意识与运动精神。在这一过程中,除了传统的体育锻炼外,教师要充分结合体育竞赛来设计课程内容,培养学生的体育情感,促使学生在运动能力上和意志品质上都能获得突破性发展。此外,教师需注意,竞赛只是一种形式,在这一过程中要多鼓励学生,提高其参与度,促进其体验运动的乐趣而不是过多强调胜负。对于参与积极的学生要及时肯定、表扬,对于学困生或者身体素质较差的学生,要不断启发和引导,增强其信心,推动课堂教学效率的整体提升。    教师通过充分发挥竞赛的作用,可提高学生的参与度,让其在竞技中获得发展,体会运动乐趣,逐步增强体育运动的信心。需要提醒的是,教师要加强监控,确保学生竞赛的安全性,以免造成不必要的运动损伤。
   3.突出主体,多维评价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也是学习的主人。无论是设计教学还是开展教学,教师都要深刻意识到这一点并且贯彻到实际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促进其自主学习,最终落实教学目标。
   在教學中,教师可尝试“开放式”教学,突出学生主体,确保师生关系和谐,给学生提供充分的运动空间,让学生在体育活动中互相切磋交流,互相帮扶,互相提高。开放式教学要积极贯彻“思想上放心,运动中放手”的原则,大胆地让学生去表现,尽可能地营造良好氛围,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运动天赋和特长。教师要灵活把握“放心”和“收手”的度。这样,不仅能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让学生自由选择擅长的体育活动,还能提高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水平,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提高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在评价环节,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有关成绩的评定不能过于单一,要涵盖学生在体育课堂上所表现出的努力和进步,以此为基础设置“优秀”“良好”“合格”等评价等级。评价系统要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让学生在激励下勇往直前,积极参与各项体育运动,培养终身体育意识。在评价环节,要注重学生的创造性、积极性,尝试放手让学生自主参与评价指标的制定,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总之,高中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有赖于优质的课堂教学,需要师生相互沟通,并以此明确目标,充分体现学生主体性,让其在良好的教学环境中自主发展,积极提升,最终实现教学目标,提升综合素养,深化终身体育意识。
  
  参考文献:
  [1]徐守良.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培养的路径研究[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16(06).
  [2]李志刚.体育教学对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5(10).
  [3]王程.如何在高中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J].体育时空,2017(24).
  [4]蔡建平.浅谈高中体育教学中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J].中学课程辅导,2015(26).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74106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