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家庭环境对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的影响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影响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因素有很多。我们经常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可见家庭相关因素对青少年心理健康影响有多大。我们从亲子关系、父母教养方式、家庭里的情绪气氛及阶层地位方面,探讨对这几方面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积极和消极的影响。
   关键词:家庭;积极影响;消极影响
  家庭的定义是:指婚姻关系、血缘关系或收养关系基础上产生的,亲属之间所构成的社会生活单位。家庭是幸福生活的一种存在。这就决定了家庭里各种因素对青少年发展所造成的影响的重要性。我们这里所说的青少年是介于儿童期和成年期之间的过渡时期,一般是指11、12岁到17、18岁这一时期。
  卢梭的观念里“自然影响人”,其核心是回归自然,即以自然的教育为基准,才是良好有效的教育,当然,他有提出自然是针对穷人所说的,因为穷人生长在农村,农村天和地就是一个大自然。可是在现代,高楼耸立的城市里是没有大自然的,于是,周围的环境就对青少年构成了影响,而这里我们所说的环境是指以观念、制度、行为准则等为内容的非物质因素。首先我们从环境来说家庭相关因素对青少年的心理发展的影响
  一、亲子关系对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影响
  對青少年来说,他们与外界接触尚未开始或者说随着时间的推移正在慢慢开始,这时候对他们切身相关的莫过于亲子关系了,我们经常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最好的教育是陪伴”,这是因为从婴儿期到青少年期,父母陪伴孩子的时间是最长的,这时候,父母的言行举止、生活习惯、处事作风等都潜移转化地影响着孩子,也就是,孩子可能会在与其他人接触交往中再现他们跟父母之间的关系。心理学有一个专业术语叫“移情”,即是人会把对特定对象的情感迁移到其他人或事物上。这可追溯到孩子刚来到这个世界,最早的安全感、信任感是父母给予的。亲子关系让青少年有足够的安全感和信任感,在与他人交流时,这种安全感及信任感就会不自觉地迁移到跟其它人的关系之上。亲子关系越和谐,在与他人的接触交流中,青少年便会表现得越好;反之,不良的亲子关系使青少年焦虑不安,从而也将这种情感带到了与他人交流上,造成人际交往障碍。研究发现,亲子关系状况为中、差的学生中心理健康问题的比例明显高于亲子关系良好的学生;亲子关系温暖和谐,孩子长大以后精神健康状况会发展得越好。
  二、父母的教养方式对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影响
  很多父母对自己孩子总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甚至,向他人炫耀自己的小孩是我们传统父母的通病。这样,不自觉地,父母会对孩子制定过高的目标,把孩子当成自己所有的希望,甚至,一些父母觉得,自己年幼时没有完成的事都希望孩子能沿着自己设定的轨迹去完成。这样,造成孩子心理负担过大,久而久之反而会让孩子养成自卑、懦弱的心理。父母对孩子的管教方式不宜太过于严格或者放松,并且父与母两个要互相配合才能给予孩子恰好的管教,过于严格会导致孩子产生叛逆心理,反而取得事倍功半的效果;而放纵孩子,又造成孩子缺乏纪律性,性格上没有良好的稳定性往往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这一阶段的孩子,他的世界观、价值观、思维模式尚没有固定下来,犯一些错误是不可避免的,如果这时父母用严厉的方式进行惩罚,其实并没有减少错误再次发生的频率,并且过于严厉的惩罚会影响青少年很少时间,长大成人后可能以同样暴力的行为对待别人。因此,在教养方式上父母应注意其适度性。
  三、良好的家庭气氛对青少年心理发展有正相关作用
  良好、温馨的家庭气氛是家庭生活美好的主旋律。这样气氛是建立在平等互助、包容对待、分享快乐、分担悲伤、彼此信任的基础上的。而父母对待彼此首先应树立相互信息、尊重的榜样。托尔斯泰曾说过:“夫妇的和睦关系是成功教育孩子的首要条件。”在和睦家庭长大的孩子能感受到爱与尊重,长大后大多数是性格开朗、乐观、能愉快地帮助他人、尊敬长辈,这样长大以后如果遇到什么坎坷或者不愉快的事情他就不会钻牛角尖,不会做出伤害别人的行为。父母的爱可以在孩子心理播下爱的种子,同时也会撒上暴力的种子。如果家庭里父母经常吵架、打架、粗暴、怨恨等等,这种行为也会让居住在同一屋檐下的孩子看到学到,这样让孩子感到压抑、焦虑、烦燥,造成安全感的缺失及不成熟,影响了他们性格形成的稳定性,长大后可能会导致他们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宣泄出暴力的行为。“问题少年”往往是“问题父母”的产物。
  四、父母的阶层地位对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影响。
  正在湖南卫视热播的校园纪实节目《一年级》,刚升上一年级的小学生开始人生中的第一次竞选班干部,有些家长不惜动用各种关系手段为自己的孩子拉票,有的家长表示“孩子自己的事自己去处理,难道这真是一个拼爹”的时代?”这一期家长对孩子竞选不同的态度引来了热议。2011年,有一名教师在网上发帖称,现在成绩好的孩子越来越偏向富裕家庭。几十年前,“寒门出贵子”,几十年后,“寒门难出贵子”,表面看来这样的社会现实让我们心酸。当然,我们还是应该相信正能量,相信努力能够战胜“潜规则”,但是,在这样的社会现实里面,我们不禁也要思考,是否家庭阶层地位的人越高对青少年心理影响就越大?本人觉得,家庭地位对孩子的教育程度上有一定的影响,如阶层地位高的家庭确实可以为孩子提供更好的学习资源,比如学芭蕾舞、学钢琴,这些是比较高价但需要从小培养效果才能学好的。就如《爱弥儿》里说的一句话:儿童时期浪费的时间长大后会加倍还回去。这句话套到学习芭蕾、钢琴这些兴趣活动中,我觉得是可成立的,因为长大后身体骨架已定型,这时候是很难再练好譬如劈叉这些基本功的。但对相比于前面谈到的几种因素,这一因素对于青少年心理发展影响并不大。前面提到的几种因素“亲子关系、父母教养方式、家庭的情绪气氛”这都是与人息息相关的,人的力量是无穷大的,而对于因为“阶层地位”对青少年造成的影响,这可以通过对青少年的思想教育来导正错误的,引导正确的发展。这让我想起卢梭在《爱弥儿》里所谈到的,他跟一名学生到富人家吃饭,去时发现一个盛大的宴会,精致的菜式,漂亮的餐具,有很多仆人,场面十分迷人。他考虑到这样的场景对他的学生会有所影响,但对他说:“你估计一下,你在桌上所看到的这些东西在端上来以前经过了多少人的手?”这样的一句话马上引发了学生的思考,让学生心理从这样的场面转移到思考这些食物的不卫生。我们且不说卢梭这样的问题在现代是否还能适应,但这给我们提了个醒,可以以适当的教育来转移青少年的专注力,引导他们向正确的方向进行思考学习。
  我们以个体的身份存在于社会现实中,总会受到人或事或物的影响,青少年时期性格、思想尚未稳定,家庭各类因素对他们的影响便愈大。呼吁家长们应充分认识到自身的重要性。而“亲子关系、父母教养方式、家庭的情绪气氛、家庭的阶层地位”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力度有待更深一层的调查研究。
  参考文献:
  [1]赵国祥.《心理学概论》.光明日报出版社,2007.
  [2]理查德格里格,菲利普津巴多著,王垒,王甦等译.《心理学与生活》.人民邮电出版社,2003.
  [3]张大均.《青少年心理健康及其教育的整合研究》.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5期.
  [4]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5]卢梭著,李平沤译.《爱弥儿》》商务印书馆出版,198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80749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