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策略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在小学开设语文教育,目的在于使学生的语文素质得到培养,从而帮助学生全面发展。同时,学生具有良好的语文素养,也有利于他们进行其他学科的学习。如今时代给教师提出的要求是素质教育,因此在学生刚开始正式学习的阶段,小学语文教师要注重培养小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小学语文;核心素养;教学策略
  小学语文课程的基础性、综合性非常强,它旨在扩大小学生的词汇量,带领小学生初步发展阅读和写作能力,在文化熏陶中使学生的审美情趣得到发展,更进一步还可以提高小学生的道德水平。但纵观小学语文教育现状,仍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如教学模式陈旧,忽略学生的知识面等,这些需要教师积极思考对策,提高教学质量。
  一、 核心素养的内涵
  所谓“核心素养”,它针对的是个体所具备的基本能力,而不注重学生的知识量有多少。通过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素质教育的实施可以向前推进,从而实现“立德树人”这一教育目标。具体落实到小学语文教学中,核心素养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培养:一是语言能力,培养小学生表达的能力;二是思维能力,培养小学生良好的思维方式;三是审美情趣,让小学生脱离低级趣味,主动追求高水平的文化欣赏;四是文化修养,让小学生在日积月累中积淀文化内涵,成为一个涵养丰富的人。
  二、 培养核心素养的策略方法
   (一) 提供学生自我表达的机会,让学生的语言能力得以提高
  为了人际交流、自我表达,学生必须具备语言能力。语言能力也是学生应当具有的基本能力。在实际的语文教学中,经常会有教师将语言能力等同于书面表达能力,认为写作文就足够锻炼小学生的语言能力。书面表达能力只是语言能力的一方面,另一方面,语言能力对小学生的口头表达也提出了要求。因此,在实际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给予学生机会在口头上即兴表达,借此使小学生在口头表达时可以更流畅、更具有逻辑性。
  以《难忘的泼水节》一课为例,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完必要的知识点后,可以开展一个小型的班级演讲的活动,让學生站在讲台上,用自己的语言讲述一个自己熟悉的节日,节日的来源、内容、风俗等等。教师应该允许小学生用口语化的语言进行讲述,但需要要求他们在讲述时声情并茂,要让听众有身临其境之感。同样的,教师需要给小学生的演讲限定时间,这样才可以使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锻炼,让学生有可能自由地表达自我观点,实现自身更好的发展。
  (二) 教会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发展
  在以往的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习惯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往往会限制学生的自主思考,让学生被动地跟着教师的思路学习,丧失自己在学习中的主动性。因此,在当今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做的是启发学生学习,鼓励学生学会自主思考,不能以教师自己的思考代替学生自己的思考。另一方面,教师要让学生形成课前预习的习惯,可以让学生自行查找和课本有关的文献、读物等,让学生在打开视野后多方面地思考课文主题。通过让学生自己去做,学生的思维能力可以得到培养,学习主动性可以得到提高。
  以《静夜思》一诗为例。教师在前一天给学生布置家庭作业时,可以提供以下几个问题让学生查找资料、自行思考:写下这首诗的诗人是谁?诗人的生活背景是怎么样的?你知道这位诗人还写过其他别的诗吗?有没有你喜欢的?为什么喜欢?学生通过查找资料回答问题,可以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而知道诗歌的创作背景后,学生在学习诗歌本身时可以打开思维。
  (三) 扩充学生的知识范围,使学生的审美水平得到提高
  语文是一门综合性的课程,教师不能仅仅寄希望于通过课本上的有限的知识点学生就可以学好语文;为了让学生学好语文,教师也要注意在课外对学生的补充。教师应该结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知识结构,推荐发现一些质量高、内容合适的课外读物,在学生的阅读量在日积月累中得以拓展,同时也可以打开学生看世界的视野,使学生在思考问题时可以采取多个角度看待。另外,教师也可以选择借助当地的博物馆等教育类场所,通过带领学生参观这些场所,让他们在直接面对艺术品时培养审美能力,并逐渐理解艺术的美在哪里。
  (四) 增加教学内容,在课堂上使学生的文化素养得以提高
  语文教学的目标有很多,除了众所周知的培养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以外,还有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后者时常会被小学语文教师忽视。作为小学语文教师,要带领学生对本国本地的文化有一个深入的了解和认识,在接触中激发学生对祖国文化的喜爱和热情,带领他们理解祖国文化,并鼓励他们对祖国文化进行传承和发扬。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工具的帮助,播放一些记录祖国风光和历史的纪录片,让学生在观看的过程中感受中华文化的精妙之处,使学生的文化素养得以提高。
  (五) 改善课堂氛围,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为了培养小学语文的核心素养,教师应该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并选择课堂作为主要途径。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时,应该创设一个积极活泼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发现学习的乐趣,引导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同时,教师也要把课堂和课外结合起来,用丰富的课外生活对相对枯燥的课堂内容进行补充,保持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同时,让教学效率也得以提高。所谓以学生为主体,就是要求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发挥出主观能动性,让课堂上的每一分钟都由学生进行积极主动地参与。
  具体可以分为以下几点。
  首先,在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里,培养学生的情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目标,因此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时,要充满情感地将学生带入知识的课本里。这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文章中蕴含的情感,培养学生对他人情感的感受力。同时,教师要给予学生互动的机会。学生可以积极地向老师提问,甚至质疑教师的观点,在自己畅所欲言中学习知识、研究知识,最终形成自己的观点。除此之外,学生也要和其他学生进行交流讨论,在彼此交换观点时,拓宽自己的思路,多角度理解知识的内涵。
  培养小学生的核心素养是一件艰难的事情,小学语文教师作为学生学习阶段的启蒙者,要投入十足的热情。文本在分析后,提出让学生自我表达、教学生自主学习、扩大学生知识面、增加教学内容、改善课堂氛围五个策略,希望为广大一线教师的实际教学打开思路。
  参考文献:
  [1]陈坤,唐小为.课堂教学从三维目标走向核心素养的路径研究[J].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17,33(5):104-108.
  作者简介:
   达朝明,甘肃省兰州市,兰州市西固区达川中心学校。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81229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