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创设生活情境感悟科学魅力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小學科学生动有趣,包罗万象,是多门学科知识于一科的重要基础学科。创设生活情境能推动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感悟科学的魅力。
  【关键词】 小学科学;创设情境
  一、通过实验研究现象与结论的关系
  小学科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课程。科学课的实验是研究自然现象与规律的重要手段。学会用实验来验证自然规律,解释某种现象,学会用实验方法鉴别物质、创造观察与自主探究。如教学“花的构造”一课,重实物演示和自主探究等活动。指导学生观察花的构造,正确掌握花的组成是学习构成的前提。为使学生有感性认识,要求每个学生采集三种不同的花朵。结合课文内容,认真辨析出花是由哪几个部分构成,并试图标出各部分的名称,使学生从感性中找出理性知识。
  二、指点启思,保证观察自探进程
  学习科学课应怎样去思考呢?首先让学生学会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并顺着这个问题认真思考。为保证自探的进程和效果,出示自主探究学习提纲,给学生引路,启发学生思考。如教学“花的构造”时,我要求学生自主探索弄清花是由哪几部分组成。首先,指导学生根据实物,学习掌握油菜花的结构,并填写出有关要求。然后,根据针对性原则,指导学生进一步观察实物桃花,并试图说出各部分名称,填写相关课本要求。进一步引导学生自己找出其它花与油菜花和桃花的异同。
  值得注意的是:(1)要结合实物,参照课本,教给学生一般的观察看书方法、步骤。(2)要确保学生有足够观察实物和看书的时间。做到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述,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
  三、及时反馈,渗透观察,自探的指导
  教学中,有时根据教材内容,全面安排观察活动,明确观察的重点,注意观察的程序。在观察比较的基础上,通过自读课本,引导学生充分开展讨论,并结合讨论,画龙点睛,授渔导行。
  在讨论过程中,由于学生在观察自探后的认识是有差别的,应时时引导讨论,取长补短,促进群体互补。这样,有利于教学重点的落实、教学难点的突破和自主探索方法的指导。
  四、实际分类,巩固自探成果
  了解学生对知识掌握如何,是否真正理解,可以通过学生实际分类和练习,获取反馈信息,再合理组织调控,对学生获取的信息进行优化、处理,巩固和发展自主探索的成果,提高自主探索的能力。
  教学本课要求是:
  1. 学生演示,模仿性学习。分别演示自己手中的花,说出花的构成、名称和是什么花;小组合作讨论,分组交流,相互检查。
  2. 实际分类,形成性练习。
  3. 到校园的绿化区观察花的构造。练习由易到难,步步深入,有效地巩固自主探索成果。
  五、扩展延伸,促进兴趣心向
  课堂上自主探索受时间所限,难以保证每个学生都看懂、看透课本,掌握所学知识。因此,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预习的习惯,对实物材料进行分析,综合比较,找出事物的本质属性、联系和差别和变化规律,并把新知识纳入到自己已有的知识体系中。
  小学科学的内容本身是十分生动有趣的。教师要不断引导,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学科学的兴趣。
  【参考文献】
  [1] 向佐初. 启发小学生创造思考法[M]. 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1994.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81830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