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矿产勘探中构造地质学的教学与实践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构造地质学是地质学的主要二级学科之一,是资源勘查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本专业培养的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接班人和未来绿色找矿的践行者,具有生产、学习、科研三者相结合的精神,具有地质理论研究、矿产勘查找矿的专业技能,并能够与相近专业的技术人员合作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的高级人才。
  关键词:资源勘查;构造地质学;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9)22-0154-02
   一、引言
  金属矿床是在特定的地质及物理化学条件下,由一定的地质作用形成的可供开发利用的有用矿物堆积体,其产出及分布具有明显的空间不均匀性特点,在空间上,主要表现出一定的丛聚性展布特征。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建设飞速发展的时期,铜、铅、锌等关系国计民生和国民经济安全的大宗金属矿产仍然紧缺。因此,发现新的铜、铅、锌等多金属矿产资源对于我国的发展以及国家战略安全都是至关重要的。随着在全国各地地质找矿工作的逐步开展,目前我国很多矿集区内找矿工作的重心已经转向隐伏矿体与深部矿体的勘查,并在多地开展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深地资源勘查开采项目。与地表矿和浅部矿开采相比较,“深部找矿”的难度相对较大,在深部探矿过程中往往需要结合构造地质学的相关理论做指导。
  二、作用和所处的地位
  构造地质学是地质学的分支学科,应用地质构造的客观规律可以指导生产实践,解决矿产分布等方面的问题。目前。一门结合了矿床学、构造地质学以及地球化学的交叉学科——矿田构造学已经发展起来。矿田构造学通过掌握控制矿床和矿体形成、改造、产状和分布的地质构造因素,对详查、勘探和采矿工作有着实际意义。这充分表明了构造地质学这门学科在资源勘查工作中的重要性。
  目前,构造地质学已经成为地质找矿中重要的理论支撑,对于日益增长的深部探矿需求,特别是构造控矿作用明显的一些内生矿床,更需要充分重视构造地质学的理论方法。在本科教学实践中,构造地质学作为资源勘查工程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在学生培养过程中受到了充分的重视。
  三、面临的现状
  (一)教学大纲安排不合理
  1.欠缺实践训练。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对理论知识和实验原理的训练比较重视,而忽略了培养学生野外实地考察、产状测量以及构造应力分析能力的重要性。甚至对于一些重要的实验课,没有做相应的课时安排,导致培养出来的学生缺乏将构造地质学的理论应用到实际工作中的能力,距离资源勘查工作的要求仍存在较大的差距。
  2.注重理论忽视原理。在教学大纲中,对于构造地质学中的理论知识与实验原理,教学过程中比较重视,但对于地质构造的应力分析原理,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导致学生遇到构造问题时缺乏从力学原理角度上分析构造现象的能力。
  (二)课堂教学方式缺乏创新
  课堂教学的方式需要进行创新,许多教师在讲授理论知识、学习思路以及对问题理解的过程中与学生欠缺互动和交流,无法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并影响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积极性,最终导致实践过程差强人意,无法完成对理论知识的举一反三。
  (三)教学方法单一
  目前,多元化教学方式已经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于大学课堂中。在互联网蓬勃发展的时代,教师应用多媒体教学方法虽然较传统的教学方法相比较丰富了教学的手段,但是作为信息化时代背景下的大学教师,可以应用更加丰富的教学手段,如网络公开课等。更加有效地利用网络资源,不仅可以让学生开阔视野,教师自身也可以学习其他教师的好的教学方法。
  四、改革的措施
  为了更好地完成专业培养计划和教学大纲所要求的教学任务,培养更具创新精神与实践操作能力的专业人才,我们在今后的教学思路、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与技能考核方面做出以下几点改进。
  (一)改进教学大纲
  教学大纲要围绕人才培养的目的出发,才能够培养出符合资源勘查单位亟需的人才,才会有益于塑造实用型人才。因此,在教学大纲的制定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学时的合理分配,增加实验教学,丰富实验内容,包括验证性、演示性以及综合性的实验内容。通过实验训练让学生更加形象、深刻的理解构造地质学中的理论知识,并在教学之初先选择合适的教材,讲课时将岩石学、地质力学、矿床学尤其是矿床模型融入构造地质学的教学中去,这样学生才会对地质资料全面理解并进行合理的构造解释,系统、完整、準确的解释构造地质的现象。
  (二)合适的教育方式
  培养学生对地质构造的兴趣,将难以领会的构造理论形象、生动地传授给学生是一项难以攻克的研究课题,但是经过长期的实践教学终结,笔者认为以下两种方法可以很好的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操作能力。
  1.启发式教育。唐朝文学家韩愈曾经说过:“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在教学中教师应以向学生传授知识为目的,而将启发式教育贯穿到整个教学过程中往往是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比如,讲解断层的性质这个问题时,可以引导学生从断层的形成、其形成时的运动学过程以及动力机制等角度考虑,并且鼓励学生通过实验模型去验证自己的结论,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解决问题。
  2.实践式教育。常言道:“时间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然而,这却是目前许多高校在教学过程中所缺失的部分。如果学生没有学以致用的机会,又怎么能够真正掌握所学的知识呢。因此,在教学中要弥补这方面的欠缺,具体的方案包括以下几点:(1)授课过程中把具有代表性的理论与实际应用相结合并做具体详细的剖析。(2)对于资源勘查专业的学生,需具备野外实践能力,在野外实习实践环节中适当加入部分内容。(3)引导、吸纳的学生进入教师的研究团队,参与教师的课题研究,并鼓励学生积极申报各种大学生创新项目或技能竞赛,比如每年的大学生创新实验就是很好的锻炼机会。
  (三)创新的教育手段
  对于目前相对单一的教育手段问题,可以根据以下几个方面的措施进行整改:(1)利用现有的专业软件将地质构造演化做成Flash动画,那么在讲课的时候通过动画演示就可以使学生对地质构造演化有比较清楚的了解。(2)将野外观察到的典型地质构造现象录制成视频,这样学生们虽然不能亲临野外构造现象的现场,但是通过观察视频对于野外的工作方法也会有清晰的思路。(3)鼓励学生通过自己设计实验的方式去验证地质构造的一些理论。
  (四)科学的考核标准
  在教学工作的最后环节中,仅通过一套试卷的成绩来考核学生对于课程的掌握情况是不够全面的,在课程结束后不仅要考察学生对构造地质学相关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还要检验学生是否具备实践中解决问题以及自我提升的能力和潜力,所以最终的成绩应该采取多种考核方式共同确定,可以通过以下三个方面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进行判定:(1)设计一套知识面广且突出核心知识点的试卷来考察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2)设计一组实践性较强的实验来考查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3)学生通过查阅相关文献以及野外实践来完成一些简单的写作报告,从而能够体现学生的自学能力。只有这样进行多方面检验才能科学考核学生对构造地质学课程的掌握情况。
  五、结语
  高校资源勘查专业培养的毕业生将会成为地质勘查工作的生力军。近些年来,产学研相结合的教学理念深入人心,搭建学生由学校到工作岗位之间的桥梁,促使学生更加顺利的进入工作岗位,为对资源勘查专业毕业生有需求的地勘单位提供优质的专业人才是当前教学工作所迫切需要进行的一项工作。进行构造地质学课程的教学改革,提高课程的教学效果,确保学生在有限的学时内掌握更多的构造地质学知识,培养学生就业的职业技能,是当今高校教育改革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
  参考文献:
  [1]刘翠红.基于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培养的实验教学改革[J].科技创新导报,2011,(1):151-152.
  [2]席培胜.案例教学在岩土工程专业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科版),2012,(2):133-135.
  [3]石砚斌,武晔.非地球物理专业物探类课程教学方法初探[J].教育教学论坛,2018,(29):182-183.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82597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