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金融创新与发展背景下《货币银行学》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货币银行学》作为学生学习金融知识的主要课程,肩负着培养既通理论又懂实践的复合型人才的重要使命。长期以来,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值得关注和思考,有必要进一步探索教学改革的方向,以便在当前金融创新与发展的背景下,课程的教学能够更好地顺应时代与社会的要求。
  关键词:《货币银行学》;教学改革;学生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9)22-0126-02
   一、前言
  现代经济的核心是金融,《货币银行学》是全面学习和掌握金融知识和理论的重要课程,也是国内本科财经类专业开设的基础课程。在当前金融创新和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如何让该课程的教学内容顺应金融发展的新形势?针对不同专业背景的学生,如何因材施教、灵活教学?作为课程的主讲者,教师又该如何培养学生对金融的兴趣和热爱?这些在教学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值得仔细思考和深入探讨。
  二、国内《货币银行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内容结构不合理,间接金融比重过高。全球公认权威的货币银行学教材是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商学院教授Frederic S.Mishkin编写的《The Economics of Money,Banking and Financial Markets》。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以后,Mishkin教授辞去联储委员的职务回到大学里专心从事对该教材的更新工作,目前最新版本为第11版。如果把该教材英文名直接翻译过来,全称应是《货币、银行与金融市场经济学》,而国内的课程名称是《货币银行学》,只是强调了“货币”与“银行”,而忽视了“金融市场”这部分。这从很多国内教材的内容结构上也能看出:以银行为主导的间接金融在内容上比重过高,而以金融市场为主导的直接金融篇幅相对较少,内容也不够全面和深入。究其原因是受到改革开放以前“大财政、小金融”格局的长期影响,导致内容结构长期滞后于国内外金融形势的发展和变化。
  2.無法适应金融创新与发展的速度。无论国内还是国外,金融业的发展日新月异,金融改革步伐迅速,金融创新浪潮不断涌现。仅就国内而言,当前存在着大量的金融热点问题,其中包括国家大力发展资本市场、互联网金融的兴起、小微企业融资模式的探索、金融监管制度的改革等。显然,《货币银行学》的教材内容在很多情况下很难适应当前金融形势的迅猛变化。
  3.作为基础课,与其他专业课内容有重叠。作为本科经管类专业的基础课程以及金融专业的核心课程。通过学习《货币银行学》,学生可以理解和掌握金融学的基本知识和理论,因此《货币银行学》的课程内容几乎囊括了金融业的方方面面,这使得其内容不可避免的与金融专业的其他课程有所重叠,比如《商业银行经营与管理》、《固定收益证券》、《国际金融》、《金融市场学》等。
  4.面向专业不同,学生的专业背景和能力参差不齐。在国内的很多高校里,《货币银行学》成为了针对经管类各专业开设的必修课程。另外,还有很多非经管类专业的学生会选修该课程。因此,课程的讲授对象来源十分广泛,专业背景参差不齐,这给教师的教学工作增加了难度。
  5.教学方式过于单一,课件死板缺乏生气,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长期以来,《货币银行学》的教学以课堂为主,教学场景单一,同时国内几部经典教材是各大高校的首选教材,与之相配套的课件和教案也被很多教师采用,但如果仔细翻阅会发现很多课件内容相对比较死板,缺少变通,且多以大段文字的形式阐述,缺少更加生动的图片或动画展示。久而久之,将会使学生逐渐丧失对该门课程的兴趣和热爱。
  三、未来《货币银行学》课程教学的改革方向
  1.优化教学内容结构,增加有关直接金融的内容。作为课程的主讲者,教师除了保留对以银行业为代表的间接金融的讲解外,还应重点突出对直接金融的介绍,包括各类金融市场、各类服务于直接金融的金融中介机构、几种主要的交易制度以及投资者的交易行为和策略等,并且应当跟学生强调,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以美国纳斯达克市场的成功为标志,直接金融这种融资模式的地位日益重要,这也是包括我国在内的全球金融业发展的大趋势,使学生对金融业有一个真正充分和完整的了解,并且能够理解近年来国家大力鼓励资本市场发展的原因。
  2.课程讲授更多结合当前的金融热点,顺应金融业的发展需要。课程教学不应以教材为局限,而是要拓展到更广泛的知识范畴,这就要求教师自身在课堂教学之外,应当时刻关注国内外的金融热点,多与金融方面的从业人士交流和沟通,了解和掌握金融行业发展的新形势和新动向。对于一些时效性较强的金融热点,可以在课堂上播放一些主流媒体对该问题解读和评论的视频。除了加强自身对金融热点的关注外,教师还要注重培养学生关注金融热点的习惯,鼓励学生下载各大主流财经类APP和浏览财经类网站,并以课堂作业的形式定期考察学生对金融时事热点的关注度,潜移默化地激发学生对金融的兴趣和热爱。
  3.与其他金融专业课教师充分沟通,相互配合。在课堂教学之外,还要多与本院其他金融专业课的教师深入交流,共同探讨,深入了解其他课程在内容方面与本课程的重叠之处,以便在教学上形成各专业课程之间的联动和配合,避免过多的重复教学,制订出更加合理的课程教学计划。在课堂教学中,在讲到每一个重叠的知识点时,应该告诉学生将来他们会在哪门专业课上学到,在那些课程中该知识点的深度和难度与本课程有何区别,这样有利于帮助学生构建对金融的认知框架。
  4.因材施教,灵活教学。针对不同专业背景和需求的学生,通过与学生深入交流,了解其知识储备和学习目的,因材施教,灵活教学。具体来讲,针对金融专业的学生,除了要求学生理解和掌握金融知识和理论外,还要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使其能够将课堂所学用于对当前各类金融热点现象的分析。另外,还可以结合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规划,适当地在课程中加入对各类金融机构招聘面试和笔试题的讲解;而针对其他财经类专业学生,降低对这部分学生金融理论的要求,更多地从实际出发,鼓励学生结合自身专业所学,融会贯通地去理解金融知识;针对非财经类专业的学生,这些学生多是出于兴趣才选修了《货币银行学》,经济学知识储备有限,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应淡化对金融理论的讲解,更多地针对金融现象进行剖析,深入浅出,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的金融知识。
  5.改变教学方式,提高课程吸引力。课堂教学是知识传递的重要途径,在很多本科院校中,一般是采用“板书+课件”的形式,在功能上二者应有所区分,板书主要写一些本节课的关键词和注释,课件承担着主要的教学内容。但制作课件时,应避免使用大段文字进行阐述,可以适当地在课件里加入一些生动活泼的图片和动画素材。例如,在讲解难度相对较高的衍生品交易时,可以通过在课件中设置一些卡通人物作为交易双方,展示当标的物价格发生变动时对他们的盈亏情况所造成的影响。除此之外,还可以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教学资源,将一部分课程内容的教学工作搬到金融实验室,这样可以极大地丰富教学场景。
  除了具备必要的专业素养外,教师还应该拥有兢兢业业、和蔼亲切、风趣幽默的人格品质,注重在课堂内外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随时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及时解答学生们的种种疑问,启发学生举一反三,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以上这些都是课程是否具有吸引力、教学是否成功的关键因素,这就要求包括笔者在内的各位教师在长期的教学过程和漫长的职业生涯中潜心摸索与修行。
  参考文献:
  [1]Frederic S.Mishkin.The Economics of Money,Banking and Financial Markets [M].Pearson Education Group,2016.
  [2]解凤敏,朱欢.金融业态变化与货币银行学课程内容体系扩展[J].金融教学与研究,2015,(5):73-77.
  [3]黄达.金融、金融学及其学科建设[J].当代经济科学,2001,(4):1-1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82599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