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谈高中记叙文写作教学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记叙文写作教学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言未起,情先动,在进行写作前,教师与学生都应动情在先。文章从优选相关视频共赏、优选相关文章共品两个维度出发,分析了如何才能使学生体悟家国情怀、人文情怀的要义与时代要求。并在此基础上,从立意和议论两个方面,介绍能够拓展记叙文写作内涵的方法,以丰富文章内容,提高学生写作水平。
  [关键词]记叙文;写作教学;高中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9)13-0017-02
  身为语文教师,我们常常在批改学生习作时感慨学生的作文缺少内涵,拘泥于个体的小世界中,没有以更高远的格局去关注国家、关注社会,欠缺家国情怀、人文情怀。在泛娱乐化的时代中,语文教师想要让家国情怀、人文情怀深深扎根于学生的心底,进而在记叙文写作中让家国情怀、人文情怀自然而然地流淌于字里行间,就需要引导学生先动情,再在写作中让他们注重内涵表达,以成就富有家国情怀、人文情怀的记叙文佳作。
  一、教师与学生皆应动情在先
  1.优选相关视频共赏
  情感是一篇文章的内核,要成就富有家国情怀、人文情怀的记叙文佳作,应动情在先。动情的主体不应局限于学生,也应包含教师。无论是此前大火的快手、还是现在正热的抖音,都以短视频的形式蚕食着学生的碎片化时间。农村学生在使用手机时,刷抖音已经成为其难以割舍的一部分,想要让学生远离泛娱乐化、低俗化的短视频,教师就需要寻找更走心的视频。基于此,教师应主动去挖掘富有家国情怀、人文情怀的视频,在筛选中先让自己的心灵接受一番洗礼,在自己动情的前提下再把视频推荐给学生,陪着学生一起观看,陪着学生一起体验视频中的情感。
  在筛选中,笔者首先被草根导演张景执导的行走的纪录片《寻找手艺》打动。紧接着,笔者带领学生一起去观看这个纪录片。纪录片的空间跨度很大,从新疆到西藏,从西藏到云南,再到贵州,学生跟着镜头走,可以发现自然美、人文美,这样他们就会真切地感受到人文情怀。农村的学生在进入高中阶段的学习前,绝大多数都没有出过省,对他们的人文情怀影响最大的,也只是其所在村、所在镇、所在县的人文环境、传统文化习俗等,即使拥有手机,理论上可与外界相连,但事实上他们仍然被有限的认知禁锢着。所以想要让他们对家国情怀、人文情怀有更深的理解,想要让他们的作文有更高远的立意,首先就要让“家国”概念在他们心中根深蒂固。在感悟完《寻找手艺》中的人性美、自然美后,笔者又带领学生观看《天才简史》中有关中国科学家的视频内容,一起感叹活在当代的中国是多么的幸运,这分繁荣与富强、民主与和平是多么的来之不易。在观看中笔者与学生一起体会赵忠尧、束星北、吴健雄、钱三强、李四光等科学巨匠的爱国之心,体会国之于人的重要性,这样学生对家国情怀、人文情怀的认识进一步加深了。
  2.优选相关文章共读
  农村高中生规范化、客观化的语言积累不足,即使学生心底的家国情怀、人文情怀在教师多方面的渗透中渐趋浓郁,但诉诸笔端的时候,由于驾驭语言的能力仍有所欠缺,导致写出来的仍旧是浅显的、低龄化的、内涵不足的记叙文,所以,教师优选相关文章与学生共读就显得尤为重要。筛选的文章可以是时事评论文章,也可以是历年高考语文中的文学类文本阅读篇目。比如针对当前频频上热搜榜的高铁霸座事件,笔者与学生共读了2018年8月23日中国青年网发布的文章《高铁上强行占座,摆明了欺负人》,学生面对这样的霸座事件,皆表示愤慨。教师与学生共读时事评论文章,可以引导学生站在家国层面更理性地看待问题,让他们明白,个体始终无法把自己从庞杂的社会关系中剥离开来,且在社会活动中与周遭产生千丝万缕的联系。
  人具有社会属性,人始终处于社会统一体中,社会文明是每个个体文明的合集。教师应让学生明白,自己的一言一行不能只考虑到自己,而不考虑到他人,应怀揣家国情怀、人文情怀,多去关注群体秩序。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通过优选相关文章与学生共读的方式,让学生进一步体悟家国情怀、人文情怀,进而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二、记叙文写作应注重内涵表达
  1.立意应高远
  从多方面渗透家国情怀、人文情怀,激发学生的情感后,教师的关注重点要回归到记叙文写作教学中。学生在写人记事的同时,应赋予作品较为深刻的内涵,这样写出的文章才是有思想深度、有情感的,而非浅显、烂俗的缺乏真情实感的流水文。农村高一学生在写记叙文时,常常感到无素材可写,无内涵可挖。所以语文教师在指导农村高一学生写记叙文时,应引导学生重视立意,让他们在立意高远的基础上谋篇布局,而这也是让他们在记叙文写作中体现家国情怀、人文情怀的重要一环。笔者在教学中带着学生反思:同样是写记某一次聚会的场景,为什么王羲之的《兰亭集序》不仅真实、完整地记录了聚会的场景,还立意高远?
  《兰亭集序》中,王羲之写到兰亭一聚实在是一桩乐事时,对“乐”这一种情感进行了深入的探究。人活一世,个体与个体之间存在差异性,王羲之通过对“乐”的分析,驳斥魏晋以来虚无的人生观、价值观,强调死是人之大事,应该重视生命、珍惜生命。由此,就把作品的立意推向了一个新高度,深化了作品的主题,也使《兰亭集序》成了流芳百世的佳作。了解了这些,学生在写作记叙文时,开始有意識地寻找最佳立意角度。比如写“墙角里锃亮的锄头”时,他们会从时代的变迁或这是艰苦朴素的时代烙印的角度入手进行写作。学生开始慢慢学着做生活的有心人,在观察身边的人、事、物之时,常怀家国情怀、人文情怀,写出有内涵、有深度,立意高远的记叙文。
  2.议论应精辟
  记叙文以记叙为主,但恰如其分的议论可以成为文章的点睛之笔。在高远的立意之下,应有富含家国情怀、人文情怀的议论与之呼应,使文章更有深度。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人文教育对于个体的发展是极为重要的,应贯穿教育的始终。记叙文在描写具体的人、事、物时,也应辅以一定的议论。
  学生在记叙文中添加精辟的议论,可以加深作品的内涵。比如在留守学生写过年期间与父母的短暂相聚时,引导学生思考,除了可以写家人团聚的美好,还可以从哪些角度进行描写?可以添加哪些具有议论性句子?学生尝试着把个体的情感放置到大时代的背景下,思考家与国家、时代的关系。最后,学生写下了:“生活裹挟着我的父母去往远方,换回了银行卡里的一串串数字,一分分期许。我多么希望我的家乡可以振兴,我多么希望我的父母不再远行。我相信,这一切,都不会遥远……”家国情怀、人文情怀的渗透,可以帮助学生理性地、多角度地看待问题,让学生所作的记叙文中的议论更精辟,而更精辟的议论也成就了更优秀的记叙文。
  义务教育阶段的作文写作以记叙文为主。高一是初高中衔接的关键时期,教师在高一记叙文写作教学中渗透家国情怀、人生情怀,对学生作文水平的提升有着重要的意义,而学生在作文中渗透家国情怀、人文情怀无疑是提升他们作文水平乃至人生格局的良方。
  [   参   考   文   献   ]
  [1]  李健.我拿什么教语文[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12.
  [2]  许纪霖 家国天下-现代中国的个人、国家与世界认同[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7.
  [3]  尤西林. 人文科学与现代性 [M].北京:新星出版社,2013.
  (责任编辑   农越华)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82990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