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新高考背景下学校课程育人制度的重建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重建指向每一个学生的课程育人制度
  课程育人,不仅仅是课程的内容育人,课程的结构体系、实施方式、评价方式等都蕴含着重要的育人价值。随着高中新课标、新课程的落地和新高考、高招改革的深入推进,北京市第三十五中学开始探索基于课程创新的制度重建,希望通过制度改革,提升课程实施质量,真正让学生享有选择权,引领学生自我发现、自我规划、自主发展,帮助学生找到发展的方向和动力,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路径。
  在建设可选择性课程体系的基础上,学校重构教育教学模式,以选(科)课走班为中心,尊重每个学生生命个体的独特性,满足学生多样化、个性化的发展需求,提供适合学生的教育,唤醒每个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自主发展和个性发展。
  实行以选(科)课走班制为中心的“五制”改革
  所谓“五制”,即选(科)课走班制、学部制、导师制、学长制和学分制。它们并非独立的,而是以一个整体存在于学校教育教学管理的系统性设计之中,其中选(科)课走班制和学部制是关键。以选(科)课走班制为改革的核心,实行导师制、学分制,组成学校课程实施及支撑体系。以学部制为改革的支撑,辅以导师制、学长制,组成学校课程实施与评价、教师聘任与考核、学生管理与指导体系。“五制”相互配合,共同作用,才能确保选(科)课走班的教学质量和育人成效。
  1.选课让拥有选择权和个性化学习成为可能
  在选(科)课走班下,学生作为选择的主体,基于不同的兴趣、程度和目标,自主选择课程,必然有属于自己的课表,组成一个一个的教学班,到不同教室上课。但选(科)课走班绝不是简单的分层教学,而是基于學生的差异,包括兴趣、基础、潜能和发展目标的不同,允许个体的学习起点不同、到达终点不同、实现路径不同。选课的过程就是学生选择和预见自己未来的过程,是学生自我规划、自主选择、自主激励、自我实现的过程;是在激发学习内驱力,培养内心的责任感。
  学生在学科发展方面的基础、潜能和方向存在着显著差异。基于学生能力水平和学科知识特点,我们进行学科分层分类教学,设计具体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评价方式,提升教与学的针对性,目前,学校各学科课程设置方案安排如下:高一(上),数学、物理、化学,地理设置A、B层课程,英语,语文设置A、B类课程;高一(下)和高二,数学、物理,化学设置A+、A、B层课程,其余学科分类分层设置课程方案;高中三年,信息技术、通用技术、生涯分别开设4个模块课程;艺术开设7个模块课程(通时鉴赏+专项技能);开设贯通三年的生涯教育课程,开设满足学生“6选3”的学科未来课程,充分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
  架构科学、内容多元、层次合理的课程体系,构成了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供给。在此基础上,我们实施选(科)课走班,学生可以选门类、科目、课题、项目(兴趣爱好、特长优势),选起点、选终点(难度、高度),选择广博涉及还是一门精通(课程数量或深度),选时间和顺序(先后、组合、考试时间),选课型、选教学(学习)方式(适合),选导师。通过选择,每个学生都能根据自身发展需要,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课程,形成独一无二的课表。
  我们每年都会更新《学生选课指导手册》,全面介绍学校的课程结构、课程和学分设置、选课类型以及模块考核(学分的获得)等,并建议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兴趣、在某一领域的学习潜能、未来的发展方向、与家长的共识以及首席导师(班主任)、导师和任课教师的指导意见进行选课,让学生选出学习的方向和动力,避免为考试、为分数而选课的功利化导向。
  选课,迫使学生认识自己,分析自己的优势和劣势,认真思考自己的未来。当我们把选择的权力真正交给了学生的时候,也教会了学生尊重、信任、负责、鼓励、欣赏,培养了学生的契约精神和规则意识。
  2.选(科)课走班方案2.0版的设计与突破
  排课是选(科)课走班面临的一大难题,可以说给学生的选择权越大,排课的难度也越大。学校选(科)课走班方案历经三次改进,最大诚意的把选择权交给学生,用自我规划指导自主选择,用自主选择驱动自主发展,体现选择给学生的真正的意义和价值。
  2.0版的突破点是最大限度提高学生的选择权。亮点在于不再采用先到先得方式,而是先选课再排课,选课时,我们把开设的所有课程全部展示给学生,学生按照意愿填报学科和教师志愿,再进行排课,最大限度满足所有学生的志愿,提高学生对课程的选择权。另一方面,突破了走班上课后带来的学生管理难题,实现了即时记录走班上课学生的考勤,并做到及时通知首席导师和学部主任。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形成了一套选(科)课走班方案的设计研制程序:第一步资料收集,收集学生需求、各学科分层分类教学方案,拟定课程数目。第二步课程安排,统筹各学科的课时、教师、教室信息,同时兼顾学科教研时间及学校统一活动时间,制定课程安排。第三步制定方案,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选课方案。通过不断地实践和总结,我们最终形成了2.0版选课方案,能够最大限度的满足所有学生的需求。第四步学生选课,制定出合理的选课规则和便捷的选课流程,组织所有学生在规定时间内进行选课。选课后依据数据进行科学地排课,最大限度地满足所有学生的选择,形成个性化的学生课表。第五步课程调整,制定合理的调课原则和规范的调课程序,让学生在开学后两周内可以进行课程调整。第六步课程管理,按照各学科的特点和要求,每个课程都对每位学生进行过程性评价,建立与选(科)课走班相适应配套的教学常规管理机制,确保走班上课不流于形式,让学生学有所得,保证学习质量。
  3.信息技术助力选(科)课走班管理
  走班上课后,学生一人一张课表,不同的课一起学习的同学是不一样的,每个课间,学生都是在去下一节课教室的路上。教师所教的学生也来自于不同的行政班,上课时学生的座位如何排,学习小组如何分,学生的考勤如何记等等一系列在实施走班制时带来的管理问题,如考勤问题,学校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实行学生刷卡上课,实时考勤;精心进行流程设计,利用软件将学生上课考勤情况实时通知到首席导师,便于首席导师对学生的管理。   我们还开发了排选课管理系统,设计多种查询功能,主要包括教师个人课表查询、学生个人课表查询、教室课表查询、教研组课表查询,可用教室查询、学生名单查询、学生选课结果查询等。每位教师和同学都可以在网络上查询到上课的详细信息,包括授课时间、地点、教师、层次,满足了不同需求的教师和学生对课表的各种查询需求。系统强大、方便的查询功能,极大地提高了效率,方便了教师和学生。
  4.管理权限分散下移——实行学部制
  学校通过“学部制”改革,让管理中心下移,更直接、快捷地满足学生需求、解决改革问题,同时为学生提供集体活动的平台,增强学生的归属感。
  学部实行学部主任负责制,学部主任为学校正主任级的中层干部,是整个学部教育教學的第一责任人,全面负责学部内教育教学管理、教师学生团队建设以及学部文化、学部生态的打造。学部是实施导师制和学长制的平台:对应管理备研组和教学班,负责导师(教师)的考核聘任,对教师有考核、评价、奖惩和聘用的权利;负责学生的成长记录综合素质评价,也是让学生找到归属感的地方。学部内可以实行聘任制、项目负责制,聘任教师做兼职助理或项目负责人。学部管理是学校管理结构体系中的基础重心,以学部制建立为切入点,学校整体实施学校管理体系的改革,重新设置职能中心,以直接服务学部为重点,以课程研发为主要职能,从而解决了学校课程改革一直与学校管理制度改革脱节的难题。学部制的建立,也是“五制”综合改革的底盘支撑。
  5.重新定位教师角色,做学生成长的引路人——实行导师制
  基于当前中学生学习生活中的重要主题,我们提出了“导师”要承担的三重角色——采取的是首席导师(原班主任)领导下的导师团队,导师都要做学生的学业指导师——指导学生的学业发展,做学生的心理疏导师——保障学生的身心健康,做学生的生涯辅导师——引导学生的未来规划。学生可以选择自己信任的老师做导师,导师也有权利选择学生。每个学生都要有至少一位导师,每位导师负责的学生数一般不超过10人。
  为了实现“育人有痕”,我们开发导师线上工作平台,建立学生基本情况信息档案和师生交流档案、家校沟通档案等导师常规工作界面,实现了导师和导生的线上双选,师生沟通方式也变得多元。为了跟踪和评价导师制的运行情况,我们构建了线上平台的监督系统,从常规管理、民主评议、自我提高三个维度对导师工作进行评价,通过线上完成调查问卷的形式,由学生评价自己的导师。
  在改革过程中,我们遭遇了许多困惑与挑战,许多问题也还没找到理想的解决方案,但是我们相信改革的方向,相信理念的力量。推进改革要敢于解放思想,凡是改革中的问题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用改革的方法去解决。深刻变革带给人们的往往是挣扎,而突围,既需要先破后立的勇气,也需要先立后破的智慧,关键时刻还要敢于跨越壕沟。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85201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