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如何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中融入德育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关键词】 小学;道德与法治;德育
  【中图分类号】 G62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9)10—0122—01
   德育是教育教学的重要内容,在小学阶段,要通过小学生道德与法制课的学习,着力提高小学生道德与法制教育的实效性。笔者在分析、总结和研究道德与法制教育教学经验和成功做法后认为,将渗透教育、体验教育和养成教育融为一体,可以大大增强小学道德与法制教育的实效性,推进小学道德与法制教育上一新台阶。
   一、着眼课堂教育,与生活相结合,多种形式融入德育
   首先,道德与法制教育要渗透到班级制度的落实中去。让小学生认识到规章制度的正确性、合理性和必要性,熟悉和掌握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真正遵守规章制度,按规章制度办事,为今后能自觉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奠定良好的基础。将道德与法制教育渗透到规章制度的贯彻落实中其实非常简单和实在,例如,平时对遵纪守法学生进行表扬,或在平时教师的一种赞许的表情示意,一个充满鼓励的眼神,一次看似随意的表扬,都能够起到激励学生遵纪守法的良好暗示效果。
   其次,道德与法制教育要渗透到各门学科的教学中去。学校应将道德与法制教育有意识渗透到各门学科的课堂教学中去,各科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中所蕴涵的道德与法制教育素材,通过分析政治历史事件、剖析文學作品,从而积极引导学生掌握法律知识,提高法律意识。例如,在组织体育课时,可以将小学生人身伤害事故防范、自我保护教育等内容渗透进去;在讲授历史课时,可以将国防法律、毒品预防等内容渗透进去;法制教育渗透到各门学科中去,切忌形式主义,不能牵强附会,要自然结合、启发引导,选择好教育的切入口,要引发学生学法用法的兴奋点,使学生在掌握学科知识、智力得到发展、能力得到提高的同时,对法律知识有所了解,法制意识得到加强。
   第三,道德与法制教育要渗透到校园环境氛围中去。法律意识的形成,教育很重要,环境情感的熏陶也不可少。校园环境氛围既是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和社会价值导向的集中体现,也是培育法制意识的有效阵地。要根据学校的特点,形成具有特色的校园法制氛围。要抓住校园网、宣传板报和横幅等各种载体,组织网上知识竞赛,张贴一些宣传法制的名人名言和标语口号,以形成校园内道德与法制教育的宣传强势。
   二、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注重德育,塑造健康人格
   道德与法制教育不仅需要知识的渗透性教育,还需要有意识的体验性教育,也就是说,要在组织道德与法制教育活动的过程中,努力突出小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他们的能动作用,通过开展符合中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具有学生情趣和时代气息的道德与法制教育实践活动,来帮助他们学习法律知识,理解法律真谛,培育法制意识。
   小学道德与法制教育要在实践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树立法制意识,促进自我发展,它需要教师积极利用好各种教育资源,寻找好适合学校实际和学生特点的现场感、实用性强的各种活动作为道德与法制体验教育的载体。例如,邀请先进集体和模范人物进行座谈,开展演讲比赛、辩论赛,举办作文竞赛,参观少管所和少教所等各种法制教育基地,组织模拟听证会、模拟法庭等活动。学生是教育活动的主体,如果一味被动地接受教育,缺少过程性的参与,教育效果肯定不会好。通过小学生的践行、体验和感悟,引导学生在实践中用“心”去体验,自觉来感悟,使广大学生能够在丰富多彩、富有意义的活动过程中真正掌握基础知识。才能让德育内化为小学生的自觉的行动意识,达到德育的最高目标。
   三、从小培养良好的习惯,注重养成教育
   叶圣陶先生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把良好的学习习惯转化为学生内在的需要或倾向,那就是教育的成功。”小学阶段是良好学习习惯养成的最佳时期。因此,养成教育非常重要和必要。小学生处在人生开始时期和最为关键的时期,是养成教育的起始阶段,抓好小学阶段的养成教育,将为其一生的遵纪守法打下坚实的基础。小学生应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并努力将其贯穿于生活的各个方面。养成教育要和培养良好习惯紧密结合起来,要通过不间断地反复训练来养成好习惯,矫正坏习惯,强化遵纪守法的意识,形成遵纪守法的习惯。养成教育既包括正确行为的指导,也包括良好习惯的训练;既包括行为习惯的培养,也包括语言习惯、思维习惯的培养。养成教育是计划性很强的工作,培养什么习惯,用什么方法培养,都要事先计划好。从学校角度看,就是要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状况和思想实际,把最重要的一些要求制订成为明确、具体而不抽象的规范,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提出明确的要求,定出规矩,要求每个学生都要做到,让学生逐步养成习惯。这样,形式多样,授课灵活,最终实现道德与法制课的教育目的。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85927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