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略谈中小学生的人性教育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教育过程只有在有助于儿童认识到自己是按照伦理道德规范而生活的社会一员的情况下,才能成为具有教育作用的过程。必须培养学生成为一个良好道德素养的公民,这是我们社会、学校和家庭共同的责任。这正是现在的教育所缺少的。
  关键词 中小学;学生;人性教育
  中图分类号:D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9)02-0173-01
  学校无分数教育三部曲之《孩子们,你们生活得怎样?》,用一篇读后感是写不完的,因为有太多值得学习的地方,有太多问题解决得很科学,是能看到并且一直在困扰着老师却没有去解决的问题,终于找到了合理的解决办法。
  所谓“人性”就是人的“本性”。广义的“人性”既有“善”的一面,也有“恶”的一面,而狭义的“人性”是指人类追求“真善美”的天性,从这个角度说,狭义的“人性”就等于“真善美”。我今天这里所说的“人性”,特指狭义的人性,也就是“美好的人性”。
  教育离开了美好人性的唤醒和培养,离开了人的精神陶冶,一味传授知识技能有什么用?纳粹集中营的毒气室是由学有专长的工程师建造,日本731部队里多的是学识渊博的专家!正如美国的一位中学校长说:“只有使我们的孩子在成长为有人性的人的情況下,读写算的能力才有价值。”这里的“人性”,就是善良、尊重、正直、真诚、宽容、坚强、感恩、探索、敏锐、创造等等美好的品质。而这一切便构成了人之为人的幸福!
  苏霍姆林斯基曾给我们忠告:“在教学大纲和教科书中,规定了给予学生的各种知识,但却没有给予学生最重要的东西,这就是——幸福”。
  我们现在的学生,存在着这样一种现象,许多孩子的语言都夹杂着一些粗野的称谓,有时还有骂人的话。在他们的语言中,表现出不友好的态度:在相互交往中,他们不乐意使用亲切的、温存的语句,而热衷于侮辱对方。
  这种现象存在着,很普遍,看上去很不舒服,但是老师们又无动于衷,可能觉得自己无力解决,或者感觉世风日下,不是我的责任。当然我们作为老师,有时对大环境无能为力,但是对于一个班级,对于自己的课堂,还是要做点什么的,看到这种现象,要主动制止,要正确的引导,关键在于有作为,而不是无视。
  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学校的最基本的科目应该是人学。他指的是:整个教学教育过程应该贯穿培养青年人对成为一个真正的人的需要的思想。他还指的是:学校需要有一门专门的学科,这门学科交包含和总括学校在把学生培养成真正的人方面的全部关怀。
  正是基于这样的情形,作者在班上开设了人性课。这是一个创举。他想通过人性课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如:讲礼貌,富有同情心,关心他人,热心助人,善于与人们交往,帮助学生理解一些概念:祖国、爱国、劳动、友谊、善良、与邪恶作斗争。
  作者进行了深入的思考,他发现学生在受教育阶段,一个孩子可能会轮到数百次的被批评、被斥责、被处罚和赞扬。特别是批评教育,只要学生一犯错误,就急着进行说教,通常都是情绪激动,老师善于发现学生对通常准则的破坏,却对学生的良好行为往往视而不见。
  学生的语言粗野,是从他们成长的环境中学到的,社会、家庭、学校、庭院、成年人、同龄人,他们在掌握了语言的垃圾的同时也掌握了道德的垃圾,这样会使儿童的整个天性倾向于粗暴无礼,会成为凶恶和粗暴的人,会习惯于说下流话。
  正是因为这样,作者要通过人性课提高学生的语言修养:清除儿童的语言和行为中受周围环境影响而沾染到的污秽,使他们养成用道德纯洁的和善良的语言说话的习惯。但是这种教育,如同整个教育一样,没有家庭的积极参与是无法奏效的。
  所以作为老师,首先应该先向家长提出要求开始的,必须经常给家长开会提要求,规范家长在家庭中的规范用语,至少不说粗鲁的语言。然后再开展礼貌课,并且在课堂上进行伦理道德练习,表演各种情形,让学生从具体的事件中体会道德修养的养成。具体来说,培育美好人性包含三个层次的内容,是一个从低到高、相互联系、相互融合的整体。
  一是成人的教育,即教给学生人之为人应具有的基础知识,形成人应具备的基本思想、基本技能、基本品质和基本态度。
  二是做人的教育,即教给学生如何和谐地处理自己与自己、与社会、与组织、与自然的关系,并协调好知、情、意三者的关系,使之在德、智、体、美等各组成部分达到和谐状态,从而提高人的整体素养。
  三是美好人性的形成,教育应激活人性中的自然属性,开发学生的自然潜能,使学生越来越聪明、越来越能干,这是她的重要使命之一。
  我觉得这一点作者做得很好,让学生参与其中,试着改变现状,试着学习处理生活学习中的不同情形。这样的效果很好。
  为此,还编写了实验教材——《我的行为举止怎样?》,一共有四册,在家里的行为举止,在街上的行为举止,在学校的行为举止,在公共场所的行为举止,都有相应的要求,这样学生就有了一个类似于中小学生守则的东西,指导学生如何规范自己的行为。
  我觉得有必要进行这样的人性课堂,至少让学生知道应该怎么做,而不该怎么做。可以利用班会时间进行这方面的专题教育,慢慢规范学生的行为。
  教育过程只有在有助于儿童认识到自己是按照伦理道德规范而生活的社会一员的情况下,才能成为具有教育作用的过程。必须培养学生成为一个良好道德素养的公民,这是我们社会、学校和家庭共同的责任。这正是现在的教育所缺少的。
  生而为人,应该成为一个真正的人!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86046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