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下独立学院预防医学实验教学改革模式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预防医学实验教学是培养应用型公共卫生人才的重要环节。根据独立学院实际,针对预防医学专业特点,研究了预防医学专业实验课教学改革模式,在教学方法上利用现代科技手段,采用多种教学方式,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将来开展创新性研究工作奠定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技术基础。
  关键词:独立学院;应用型人才;预防医学;实验教学;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9)31-0068-02
  当前高等教育已经进入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转变的过程,独立学院凭借母体学校的教育资源优势和民营运作的机制优势迅速崛起,成为高等教育领域中的新生力量,为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做出了较大贡献。无论是从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规律来看,还是从独立学院自身的师资、生源等条件来看,独立学院要想健康生存并持续发展,势必顺应形势,确立“适基础、强实践、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并构建与之相适应的系统的、可操作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从而推动人才培养过程,突出人才培养特色。
  一、独立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确立
  由于过去教育体系的束缚,我国现阶段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教育中还存在不合理因素,如缺乏明确、具有不同层次和不同风格院校特色的专业培养目标。预防医学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人才培养质量管理与保障机制还有待加强和完善等,尤其是在独立学院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教育中,一直沿袭母体学校的培养模式[2]。
  为推进普通高校试办独立学院规范化运行,2003年教育部针对其办校机制颁布了相应的意见和建议,对专业设置方面,做出了明确指示,独立学院的专业设置必须依托当地或者社会的人才发展需求,为社会和人力资源市场紧缺的专业积极创造条件。由此可知,独立学院在办学过程中,首先应该将市场需求作为首要因素进行考量,依据当地经济发展需求,为其培养综合技能的专业人才。针对招生与就业的两个方面,都需要树立为社会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要目标,目前大学生的生源情况不太理想,众多学校为了抢夺生源,进行了全方位的提升与改善,通过不断提升自身教学质量以及开办特色化的教育,从而达到帮助学生提高就业率以及提高就业质量的目的,大大吸引了学生的关注。而独立学院在众多高校的激烈竞争中要想长足发展,必须依据自身优势,开展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积极探索与外部企业的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多实习与就业机会。
  二、更新教育理念,创新教学模式,增强教学效果
  相较于其他学科而言,预防医学具有很强的实践性,与独立学院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相契合,将所学的专业知识可以更好地运用到工作实践中去。因此实验教学在预防医学教学中占据重要的比重。传统实验教学忽略了对学生实践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的培养,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按照教师讲授的步骤机械地进行操作,无法满足人才应用性方面的培养,学生无法将自己的思路贯穿于实验过程,久而久之丧失了学习兴趣。然而预防医学具有综合性、探索性以及应用性特点,针对实践性强的特点,为提高预防医学实验方面的教学质量,需要结合当下独立学院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对实验课程进行深入改革。
  对过去传统单一的授课方式进行改变,贯穿“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结合多媒体、情景式、现场模拟以及互动等多种形式丰富教学过程。依据已有的实验条件结合先进的科学技术,对实验环境进行模拟,并试图建立模拟实验室。借鉴临床医学的实践教学方法,将人体各种疾病以及生理狀态通过计算机实现模拟,模拟人体作为学生实验的目标,对其进行问诊、检查、诊断以及治疗的一系列过程,从而可以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以及加深理解,对各种疾病了解得更加深入。将课堂上掌握的理论知识以及教师提供的背景材料,通过计算机或者试听设备进行现场环境模拟,令学生对实验或调查方案进行设计,对流行病学进行调查或者动手检测相应实验,将所获得数据通过分析判断,依据得出的结论,提出合理化建议。例如利用专业的营养调查软件,对现场环境进行模拟,并为学生提供相关的设备仪器,实现对人群营养调查与评价的项目。课堂上学生可以进行膳食、营养状况以及营养素调查与测定的相关模拟,依据所得结论进行相应的干预措施。通过上述教学,学生的理论知识结合了实践过程,既节省了时间,又为学生增加了课堂信息量,提升了学习兴趣,逐步提高了教学效果。
  三、注重实验教学环节,整合教学内容,优化课程体系
  针对实验教学而言,传统教学理念有许多不完善的地方,例如片面地强调理论知识的重要性,对实验教学严重忽视。以往实验教学以验证性、单一性为主,与实际工作严重脱节,缺乏相应的实验操作技能,无法将所学理论很好的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因此,将教学理论作为基础,应用实践作为目的,两者进行结合的前提下,尝试着对预防医学各学科的实验可能内容进行无缝整合,将学科之间的界限打破,将预防医学实验课程进行独立开设,取其精华,摒弃糟粕,体现其实践性、基础性以及创新性。利用先进的教学设施,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开设启发性、设计性以及综合性的实验项目,设置内容依据实际工作需求,将各学科知识进行无缝融合。
  依据学校自身实际情况以及整体人才培养思路,对实验内容进行重组整合,构建了三个层次的实验体系,分别是基础性、综合设计型以及研究创新型实验内容体系;将实验教学与社会实践、课外科技活动以及科学研究通过形式多样的教学手段进行有机结合,构建了一体化的实验教学体系以及科学独立的实验考核体系。将预防医学中的十大门课程实验内容进行统一整合,内容体系的重组并不是各门课程实验内容以及项目的重新组合,而是在传统内容基础上,遵循从低到高,从基本到综合,综合到创新的能力以及认知的发展规律,对实验课程进行全方位的有效整合。
  四、完善考核方法,重构评价体系,确保教学质量
  传统考核方法仅仅依靠技能操作以及实验报告的质量确定成绩,方式太过单一,对学生的综合能力,无法有一个客观公正的考量。在改革预防医学实验以及教学模式的同时,需要对其考核方式进行相关的改变,对不同学习阶段以及不同实验课程内容的学生,采用差异化的实验考核方式,将决定实验考核成绩的几大因素进行比重划分,比如可以将知识笔试占40%、报告占20%、技能操作占40%等。结合课堂表现、理论与实际结合的能力、动手实操能力、设计调查方案的能力以及报告的质量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综合考量,得出合理的实验考核成绩。对综合性设计性实验而言,主要考查学生从实验方案设计、操作、分析、总结等过程,主要考验学生对问题的分析能力。也可以借鉴证书考试的考核方法,考试重点不仅仅是动手实操能力,而是学生如何将所学的知识灵活运用,针对相关问题进行实际解决的能力,也可以通过实验理论考试,对考核进行补充。新时期,预防医学专业教育在我国正面临巨大的发展机遇,实验教学改革已上升到预防医学教育需积极大力探讨的重大课题。实验教学改革面临着众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动手能力以及对团队精神的深刻领悟,如何对教学内容的实用性以及系统性进行保障,如何对设计性、启发性以及综合性的实验项目进行合理设置等问题,需要不断进行反思与探讨,积极探索相应的解决对策,大力推动中国预防医学教育向更高层次发展。
  参考文献:
  [1]方小林.独立学院应用型人才协同培养模式研究[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12(1):138-139.
  [2]龙鼎新,贺性鹏,让蔚清,等.独立学院预防医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14,(8):217-218.
  [3]王庆,肖勇梅,徐雷,等.提高预防医学实验教学效果的方法探讨[J].西北医学教育,2010,18(l):110-111.
  [4]王荣,吴应宽,宋沈超,等.开放性综合实验在预防医学实验教学改革中的尝试[J].贵阳医学院学报,2009,34(2):223-224.
  [5]让蔚清,何淑雅,王永生,等.创新预防医学实践能力及综合素质培养体系研究与实践[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9,(11):0021-0023.
  [6]罗文海.预防医学实验教学改革[J].医学研究与教育,2011,28(l):102-105.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94909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