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绿色金融课程案例教学实践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绿色金融是近年来备受学术研究、金融部门实践和普通民众关注的领域,其理论、方法学和实践涉及诸多学科的交叉,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时效性。我国亟须加强绿色金融人才建设,培养既掌握金融、经济政策和技术工具又了解環境、气候变化、生态领域等相关政策和科学技术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课题组通过分析我国首批开设绿色金融课程的高校之一——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的课程体系建设、案例教学实践和教学效果评估结果,探索了绿色金融课程新的教学内容和形式、考核方式和侧重点。
  [关键词]绿色金融;课程建设;案例教学;问卷调查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9)08-0014-03
  当前绿色金融发展已成为国家战略和全球共识,但我国的研究与实践尚处于探索阶段,相关理论和实践尚不成熟,难以满足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同时,绿色金融人才相当匮乏,相关课程开发不足,金融专业人士对绿色发展、环保和气候变化的系统知识较为欠缺。这些不足较大程度上制约了我国绿色金融研究和实践发展,对贯彻“绿色”发展理念存在一定阻碍。
  为此,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中国能源战略研究院决定在2016级金融硕士专业开设绿色金融课程,探索构建面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绿色金融课程体系,使学生充分了解绿色金融基本理论知识、技术工具、实践案例等内容,培养一批熟悉绿色发展政策制定、产品设计及运营、绿色金融产品和效果专业评估的智库人才、运作型人才、公益界人才。
  本论文旨在介绍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中国能源战略研究院绿色金融课程的培养目标、教学形式、考核体系,结合授课对象的反馈信息,探讨课程优化调整方向和举措。
  一、绿色金融课程体系设计
  目前,国内外开设绿色金融相关课程的高校较少。在国内,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与中国人民大学是仅有两所开设该课程的高校。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的授课对象是2年制金融专业硕士研究生,中国人民大学的授课对象为财政金融学院的研究生。国际上,爱丁堡大学商学院于2011年设立了碳金融方向一年制硕士项目,课程体系包括碳核算、碳市场、气候变化科学与政策、能源金融、低碳投资、碳金融研究方法等[1];哥伦比亚大学商学院的碳金融课程关注气候变化、碳交易、清洁技术和新能源融资、社会责任投资[2];奥塔哥大学商学院的能源金融与碳金融课程更关注能源市场及其投资,碳金融作为其中一部分重要内容进行授课[3]。具体情况如表 1所示。
  (一)课程内容
  绿色金融是一门全新的课程,涉及金融学、经济学、气候变化科学、环境科学、生态学等学科。本课程教学内容设计主要基于环境经济学、气候变化科学两门学科的重要理论,以及金融计量、风险评估两种重要技术方法,系统介绍绿色金融领域最新政策、研究进展及应用现状、主要绿色金融产品的设计与操作。同时,引入一系列实践案例,引导学生把绿色发展问题融入会计、投资、融资等金融相关领域,力求使教学内容既有理论深度又有实际应用价值。其中,绿色金融相关理论包括环境外部性、自然资源估值、环境风险评估、碳循环、温室效应、气候变化适应与应对等。运用的方法和模型包括自然资源估值、资源环境承载力、碳排放核算、碳排放分配、碳价格、金融风险评估、成本收益分析等。主要绿色金融产品有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绿色股票指数、绿色发展基金、绿色保险、碳金融等。
  (二)教学形式
  绿色金融课程知识要点多、学科交叉特色明显。教师在讲授时应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和丰富的网络资源,调动学生主动性和积极性。本课程以集中讲授与案例教学为主,以扩展阅读、专家讲座等多种教学方式为辅。
  1.集中讲授结合案例教学。集中讲授有利于教师全面、系统地向学生传授课程理论知识和学习方法;案例教学则采取如小组探讨和发言、角色扮演、对抗辩论等多种形式,既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及时考察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理解程度,又使学生能够模拟实际工作情景,有利于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传统授课式教学模式单一,既制约了学生独立思考和思维创新,也不利于教师进一步改进和提升教学质量。教育学研究普遍认为,相对于传统授课式教学方法,互动式教学模式有利于训练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4-5]。案例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能动性,见表 2;在英美国家普遍采用的Tutorial模式[6],通常是小班上课,利用正式授课以外的时间开展研讨、演讲、辩论等不同形式教学,同样注重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案例教学和Tutorial教学都能有效改善传统授课式教学模式的“教师苦教”和“学生滞学”状态,适合实践性强、与社会热点联系密切的课程[7-8]。但鉴于我校研究生助教制度尚未完善,且我院学生课业压力大,本课程选择在课堂时间由任课老师进行案例教学,同时有计划地选择一些难点、热点问题设计成教学案例,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作为课堂讲授的必要补充。
  2.专业课件结合扩展阅读。课程利用多媒体手段,形成一套全面系统介绍绿色金融理论知识的专业课件。同时,充分运用国内外先进的教育和培训资源,拓展学生课外阅读的广度与深度。如搜索整理世界银行、IFC等国际金融机构公开资料和文件、TED等知名公开课平台相关视频资源以及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最新绿色金融产品实施情况等,提供给学生作为课后阅读材料。
  3.系统教学结合专家讲座。课堂时间,教师系统讲授绿色金融的基本理论、政策、方法学和实践,深入分析金融部门在投融资过程中面临的气候变化与环境风险问题,并通过国际国内代表性案例解读绿色金融的实务、产品设计和操作方法,帮助学生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课外时间,教师邀请绿色金融领域的优秀学者和金融业界人士开设前沿知识、实践运用等讲座,帮助学生及时了解该领域的前沿动态、研究热点和实操重点与难点。
  (三)考核体系   三、结束语
  綠色金融已成为国际国内金融市场未来的重要发展方向。不断总结绿色金融理论进展、前沿发展和实践经验,为绿色金融体系建设提供科技与人才支持,是金融学科发展的迫切需要。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作为一家石油石化特色鲜明的高校,建设促进环境保护、绿色发展的相关课程,体现了能源类型教学科研机构的社会责任担当;中国能源战略研究院作为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整合金融学、管理学、经济学等优势学科而建立的研究机构,在金融专业硕士学位课程中开设绿色金融课程,顺应了金融学科发展趋势,将为我国绿色发展输送更多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 MSc Project Of Carbon Finance. Course outline of Carbon Finance in Business School, University of Edinburgh[EB/OL]. [2016-4-25]. https://www.business-school.ed.ac.uk/msc/carbon-finance.
  [2] Usher B. Course outline of Carbon finance in Columbia Bussiness School[EB/OL]. [2017-11-10]. https://www8.gsb.columbia.edu/courses/mba/2016/spring/b8363-001.
  [3] Diaz-Rainey I. Course outline of Energy and Carbon Finance in Business School, University of Otago[EB/OL]. [2017-8-29]. https://www.otago.ac.nz/courses/papers/?papercode=FINC420.
  [4] 孟凡生, 肖振红, 李瑛玫, 等. “互联网+”背景下工科院校经济管理专业课程教学模式的转型——以会计课程为例[J]. 教育探索, 2017(2):81-83.
  [5] 刘洪民, 杨艳东. 大学研讨课教学绩效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价研究——基于学生的视角[J]. 教学研究, 2016(4):17-21.
  [6] 李丽萍. 高职院校TUTORIAL(小班辅导课)教学模式在《国际金融与结算》课程中的实施探索[J]. 亚太教育, 2016(35):67.
  [7] 周荣辅, 张敬伟, 尤振来. 工科类专业管理科学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 教学研究, 2016(5):78-82.
  [8] 邢学树, 蒋抒. 案例教学在城市设计课程中的实践与研究[J]. 教育文化论坛,2018(3):85-89.
  [9] 冯守尊. 赤道原则:银行业可持续发展的最佳实践[M]. 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2011.
  [责任编辑:钟 岚]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95313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