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关于小学数学教学中逆向思维的渗透和培养探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小学阶段是心理和生理的奠基时期,也是各项思维的发展时期。由于小学生经历的事情比较少,所以在生活中小学生都是正向地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但是,在很多的情况下,正向思维会受到很多因素制约,无法快速解决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就应该改变思维模式,从相反的角度去思考問题,对于一些问题,尤其是一些特殊的问题,从结论往回推,反过来思考,从求解回到已知条件,反过来想可能会使问题简单化。
   关键词:小学数学;逆向思维;方法
   逆向思维,也叫求异思维,当大家都朝着一个固定的思维方向考虑问题时,而你却独自朝相反的方向思考,这样的思维方式就叫逆向思维。伴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发展,这种逆向思维渐渐地出现在小学课堂上,出现在小学的课本中,因此,小学数学老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
   一、在小学数学中培养学生逆向思维的意义和问题
   (一)在小学数学中培养学生逆向思维的意义
   让小学生用逆向思维思考问题存在着一定的难度,但是小学生的学习能力比较强,在学习过程中采用正向思维与逆向思维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创新性地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二)在小学数学中培养学生逆向思维面临的问题
   第一,小学数学老师在教学活动中,因为学生的年龄比较小,理解能力有限,老师为了能够快速完成教学任务,所以不愿意花费时间和精力去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第二,缺乏逆向思维培养方法,虽然有一部分老师已经认识到逆向思维的作用,但是小学生对知识的学习能力和知识基础是有限的,导致一些教学方法无法利用,老师对升高教学难度后学生能否熟练掌握知识没有把握。
   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逆向思维的方法
   (一)结合教科书,培养学生逆向思维
   含义、原理、定律是数学的主要组成部分,熟练掌握数学公式是学好数学的关键,数学公式是可以转化的,这种转换正是体现了逆向思维。数学老师在进行教学活动时,要注意引导学生对数学公式进行转换,以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
   (二)与实际生活相融合,培养学生逆向思维
   由我国发明家苏卫星发明的“两向旋转发电机”诞生于1994年,同年8月获中国高新科技杯金奖,并受到联合国TIPS组织的关注。1996年,丹麦某大公司曾想以300万元人民币买断其专利,可见其发明价值之巨大。说到“两向旋转发电机”的发明,也应归功于逆向思维。翻阅国内外科技文献,发电机共同的构造是各有一个定子和一个转子,定子不动,转子转动。而苏卫星发明的“两向旋转发电机”定子也转动,发电效率比普通发电机提高了四倍。苏卫星说,我来个逆向思维,让定子也“旋转起来”。逆向思维是他得以发明的思维基础,也是他对创造发明思想的一大贡献。
   (三)改变学生畏惧逆向思维心理
   根据一些现象,发现有些小学生对一些数学题产生了畏惧的心理,这种现象从心理上制约了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发展。老师要创新教学方式,使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以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可以改变学生思考问题的角度,只有思维方式拓宽了,学生才会克服对数学题的畏惧心理。
   (四)加强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
   首先,加强老师和学生的互动,对于数学老师来说,要摒弃传统的教学观念,对教学观念进行创新。在以往的数学课堂上,老师站在讲台上给学生讲解理论知识和公式等的运用,学生在座位上听讲、记笔记,使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大大降低。所以,老师要转变教学观念,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充分发挥课堂指导者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老师注重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和人格魅力,要以温和的态度与学生进行互动;在日常的学习中,要善于观察学生,关注学生所关注的话题和学生的优势,多多参与学生的活动,及时掌握学生掌握知识情况;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正确引导学生运用逆向思维能力。其次,教师可以多开展一些类似辩论赛的活动,让学生在与他人交流的过程中,增强团队协作能力。让学生自由发言,说出自己的想法和见解,从而使学生互相启发,在交流中互相启发,使学生在互助中共同进步。
   (五)巧妙设题
   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总是习惯用正向思维思考问题,但是,实际上,正向思维和逆向思维是相互联系的。所以,数学老师在进行教学活动时,要先正后反,巧妙地设计数学题目,锻炼学生的逆向思维。同时又拓宽了学生解题思维模式。
   综上所述,培养小学生的逆向思维的任务任重而道远,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需要老师合理应用教科书,将逆向思维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对学生逆向思维的训练,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考虑问题。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有助于拓宽学生的解题思路,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1]王晓珠.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索[J].吉林教育,2016(2).
   [2]商林付.建模思想 解决数学问题运用[J].小学教学参考,2017(35).
  编辑 刘瑞彬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96171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