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新形势下高校依法治校的研究与思考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对依法治国做出全面部署,对依法治教、依法治校提出了更高要求。依法治校也就是高校的管理者在依法治理学校时需要将高校管理和运行方式有机结合起来,按照法律法规来规范自身行为,正确处理师生关系。为确保实现依法治校,需构建依法治校基础,具体表现为加强依法治校思想建设,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培养守法意识,落实依法治校的机制体制保障,努力实现高校依法治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关键词:依法治校;法治观念;思想道德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9)35-0021-02
  教育治理现代化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然要求全面推进依法治教。在依法治国大背景下,紧紧围绕依法治校这个主题,深入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牢固把握立德树人这个目标,转变思维、改进办法,大力推动依法治校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管理制度,将大学生不良思想扼杀在摇篮之中,为大学生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保障。
  一、以转变理念为关键点,切实加强依法治校思想建设
  1.转变理念是关键,传统观念无法顺应时代需求。高等院校传统的管理模式和办学理念为高等教育的发展积累了诸多宝贵经验,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公众法治意识的觉醒,传统做法在推进新时代背景下的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时却显得力不从心。于校方而言,作为深化教育体制改革的主体,无法在即将全面实施自主招生的时代趋势中取得优势地位;于学生而言,作为法治中国的践行者,在校期间无法得到法律意识的培养和法律适用能力的训练。正因为如此,树立依法治校理念、创新管理模式应为高等学校的必然选择。
  2.转变理念是关键,新趋势涉及教师的职业发展。随着社会的发展,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也由过去传统教条的管理关系逐步向新型师生关系转化。学生的角色日渐丰富,由“被管理者”逐步向“学校管理参与者、监督者”过渡,学生享有了更多的自主权利。如果学校以及每位教职工不能率先转变观念,还按照传统方法管理教育学生,势必会遭到来自学生方面的抵触,进而对自身的职业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二、思想道德教育与法治文化培养
  1.强化道德教育,筑牢守法基石。法律虽然是一些规则和条文,但法的精神深深体现着道德关切。在实现依法治校的道路上,道德规范不仅是高校规章制订和完善的价值依据,还是执行和实施高校规章的内在动力。就本质而言,道德规范在内容标准上往往更直接。道德教育是培养守法公民的内化力量,也是保证良法实现良效的基础,特别在以教书育人为目标的高校,思想道德教育尤为重要。在“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师生学习交流更为频繁便捷,双方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易彼此交汇、共同建构。因此,要力争让每位教师和管理者成为学生道德、法治教育主体,担负起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责任;让每个课堂和活动成为学生思想道德、法治教育的平台,以多种形式提升学生法治认识和思想道德水平。
  2.深化思政教育,培育法治文化。若无高素质、守法公民,便难有实质意义上依法治校的实现。就高校而言,思想政治教育是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可有效化解矛盾,防患于未然,引导师生自觉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个人主义等腐朽思想侵蚀。法律富有刚性,重在惩戒;思想政治工作体现柔性,重在说服和感化。在处理矛盾问题过程中,应坚持采取教育与惩罚相结合的手段,既要依法依规惩戒错误行为,又需理解和尊重、教化劝导。
  高校要牢固树立依法治校的办学理念,坚持以法治思维、法治意识、法治观念引导广大师生干部切实增强法治意识,把法治思维和法治精神贯穿到学校的教学、科研、管理等工作的全过程,提高师生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水平。党员干部要带头尊重法律权威,不断提高法治素养,养成依法办事习惯,把法治的原则作为看问题、做决策、办事情的“度量衡”,避免“拍脑袋”现象和处理问题情绪化,切实提高依法行政、依法办学、依法执教的能力。要将法治教育纳入教育教学体系和校园文化建设,将普法教育列入教育教学“新常态”,打造具有鲜明特点的法治文化品牌教育活动,持续办好“国家宪法日”等活动,广泛运用新媒体技术,依托校园网、QQ群、微信公众号、微博等形式,大力宣传法治教育内容,营造遵纪守法、学法懂法的校园文化氛围。
  三、落实依法治校的机制体制保障
  1.以章程為核心,完善制度体系。推进依法治校,对高校来说重要抓手就是章程。章程是大学的“宪法”,是“政校分开、管办分离、依法办学、社会参与”的现代大学制度的集中体现,也是规范高校办学自主权的“笼子”,为高校发展建设提供遵循和依据,是高校在发展征程中的重要里程碑。当前,高校章程已经相关教育部门核准并予以颁布,部分教育部门还专门制定了高校规章制度建设指导目录,高校要以章程为统领,结合国家改革和现代大学制度建设,按照教育部门要求,持续推进规章制度的“立、改、废”工作,围绕教学、科研、人事、财务、后勤、党建等各个工作领域,制定完善与章程相适应的专项配套制度和具体实施细则,构建与依法治校、规范管理相适应的规章制度体系,努力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2.严格落实机制:督促和保障规章制度有效执行。孟子曰:“徒法不足以自行。”法律法规制定后,无法自行发挥作用。仅“有法可依”,做不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法律即形同虚设。为保证学校规章制度的严格落实,实现依法治校,应设立专门机构督促和保障规章制度有效执行。一是建立严格责任追究制度,形成良性责任追究导向,按责任层级追究。二是有效运用责任追究制度,将责任追究与干部使用、员工考核相结合。
  3.深化体制改革:推行自上而下的管理体制改革。“缺乏法治精神,这是国人的病痛。”即使在大力倡导建设法治中国的今天,一小部分党员干部仍存在“人治”思想和长官意志,常以言代法、以权压法。高校是推行依法治国思想教育的前沿阵地,应首先破除“人治”思想。“法律的运作不能与人类的参与隔离开来。”领导干部是法治实践的引领者、示范者,是推进依法治校的重要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应带头示范,身体力行。因此,高校领导干部不仅需熟知相关法律条文,还应自觉学法、守法和用法。此外,应切实提高管理人员的依法办事能力,通过定期开展法治培训,熟练掌握并运用相关法律法规及学校规章制度,提高服务标准,全面推进依法治校进程。
  四、结语
  依法治校过程中可能存在障碍和暂时性困难。如基于历史发展等诸多客观原因,法律保留和高校自治间仍然界限模糊。因此,高校在制定实施有关规章时往往无所适从,客观上造成目前高校规章的乱象。因此,为了解决高校规章制度合法性问题,学校需从观念引导、思政教育、合法性审查及师生参与等方面入手,通过完善制度审查及深化管理体制改革,确保依法治校之“法”为可执行到位之“良法”,教育引导师生自觉遵守规章制度,通过依法治校实现教育管理现代化。
  参考文献:
  [1]韩学平,陈悦悦.当代大学生法律信仰缺失原因及其培育[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2(02):38-41+58.
  [2]王荣霞,杨雪翠.制度德性视域下的高校校规建设研究[J].高教探索,2013,(03):31-34+42.
  [3]江丽萍.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视阈下的依法治校思考[J].经济与社会发展,2015,13(06):165-168.
  [4]宋维明.在章程建设中夯实依法治校基础[J].中国高等教育,2015,(01):17-19.
  [5]布雷恩·Z.塔玛纳哈.论法治——历史、政治和理论[M].李桂林,译.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0.
  [6]黄继春.新时期高校依法治校的路径选择[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6,(23):56-58.
  [7]唐赟.依法治校视角下我国高校规章的法治化探讨[J].高校教育管理,2015,9(02):54-57.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97830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