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基于儿童视角打造数学童年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童年是生命的源泉,是人类精神意义上的本原。而当前的教育,很少遵循儿童生命发展的次序对儿童实施教育,我们的孩子正逐渐远离自己的童年世界,失去童心,享受不到童年的纯真和欢乐。如何还孩子一个本真的童年,享受数学学习的乐趣,这是每一位一线数学教师需要面对的问题。
  关键词:儿童;数学;童心课堂;数学童年
  一、 当前数学课堂现状
  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发现这样的现象:刚入学的孩子课堂上表现积极,思维活跃,个性鲜明,课堂节奏欢快。可到了高年级,他们在课堂上一个个都变得沉默寡言,思维缓慢,面无表情,整个课堂死气沉沉。本应千姿百态的学生,却变成了“千人一面”的模式。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教学设计失位。很大一部分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并没有以“童”为本,很少关注儿童的需求,没能细致地从儿童的认知水平和心理特征去考虑教学内容的呈现、教学手段的选择、教学语言的运用等,从而导致课堂设计成人化、功利化。
  2. 课堂学习失主。部分教师在课堂上缺了一颗童心,少了一份童趣,多了一些成人的说教,多了一些成人的教学方法和标准。在这种环境中学习,孩子更多地是按照成人的规则和要求行事,久而久之,他们的个性、创造力逐渐消失殆尽,儿童的天性也荡然无存,成了一群群“身体是小孩,思维是成人”的儿童。
  3. 教学评价失当。部分教师往往以学生的成绩论好坏,以结果定输赢,忽略了对学生数学思维品质的关注,导致学生思维发展的差异越来越大,影响了学生的后续发展,部分学生甚至逐步丧失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我们的孩子正逐渐远离自己的童年世界,失去童心,享受不到童年的纯真和欢乐。如何还孩子一个本真的童年,享受数学学习的乐趣,构建小学数学“童心课堂”已经刻不容缓。
  二、 数学童心课堂概念界定
  1. 数学“童心课堂”:是指以儿童发展为中心,以学习目标为引领,以基本活动经验为基点,以优化教学设计为支撑,让儿童愉快地、自主地、有效地经历数学化过程的课堂。兒童在这种课堂文化的滋润下获得成长和精神满足,童真将得以回归,童趣将得以激发,童心将得以放飞。
  2. 课堂目标:激发儿童的积极性、创造性、想象力,让儿童愉快地、自主地、有效地经历数学化过程,让儿童在数学课堂上真正释放出天性,让他们在五彩斑斓的数学世界里边玩边学,让“童心”在灵动的课堂上大放光彩。
  三、数学童心课堂教学策略
  (一) 挖掘童素,活用教材
  教师解读教材时要有“儿童视角”,关注学生对教材的趣点、难点、盲点,细心挖掘教材中的“童心”素材,根据儿童的学习心理、需求,灵活地选用教材,做到教学内容童心渗透“三化”:
  1. 童趣化。当教材的内容与学生的接受能力有差距,难理解时,我们就将教材的内容进行适当地改编,化解难点,使教学内容童趣化。
  2. 层次化。当教材中出现了重复性教学内容或具有共性的教学内容时,我们就可以对教材进行适当地删减或重组,有效整合,使教学内容层次化。
  3. 生动化。当静态的教学内容显得枯燥乏味时,我们就把这些静态的转化为动态,有声有动,使教学内容生动化。
  (二) 基于童情,设计目标
  制订目标时,我们要从儿童的“真实学情”出发,详析学情,分层准确把握教学目标,这是实现童心课堂教学有效有趣的关键。
  1. 选择恰当目标,激发童趣。
  教师基于儿童“好奇、好动、好模仿”的天性来制定教学目标,可以使整课堂更加充实、富有童趣。
  2. 细化教学目标,分散难点。
  儿童的数学学习主要以具体思维和形象思维为主,在教学较抽象的、儿童难以理解的知识时,可以采用“细化教学目标,分散难点”这一策略,帮助学生理解新知,促进课堂的有趣、有效。
  (三) 破解童疑,以学定教
  课堂上学生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带着自己的经验、思考、灵感、兴致参与课堂教学,由此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呈现出丰富性、复杂性和多变性,因此,教师不仅要有破解学生“童疑”的智慧,更要有随机应变的教学机智,“以学定教”,“顺学而导”,引领课堂教学向着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方向纵深推进,这样学生才会学得兴趣盎然。
  1. 慧抓生成,绽放精彩课堂。
  教师应该珍视课堂中生成的资源,及时接纳弹性、灵性的、鲜活的学情,灵活地调整教学流程,取舍教学内容,对瞬息万变的课堂做出巧妙地处理,做好学生学习的引路人,使童心课堂充满灵性、个性、创造性。
  2. 巧用错误,演绎精彩课堂。
  教学方法可以预设,但随着课堂教学流程的推进,也要灵活选择。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错误,或原先的教学方法不适合学生学习时,教师明察课堂,适时调控,灵活地重新选择切实可行的方法,有效地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体验成功的乐趣。
  (四) 顺应童真,活动体验
  课堂,是儿童发现之旅,是释放儿童天性的乐园。因此,在“童心课堂”中,教师要创设一个个学习实践活动,引导学生亲身经历、体验学习过程,让学生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用自己的眼睛去发现,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充分展现实践、探究、发现的过程,这样的课堂是充满学习的乐趣的,学生学得轻松,学得愉快,学得扎实。
  1. 朗诵儿歌,增添童趣。
  根据儿歌“喜新”的特点,对常规的方法进行巧妙地变式设计和处理,不仅能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更能启迪学生的思维。例如,儿歌是小学生最易理解和接受的一种文学形式,因为它的浅近形象、有节奏感、易记忆,所以深受小学生喜爱。在数学概念教学时,改变学习方式,以儿歌的形式将概念串联起来,这样一变,可以使枯燥的数学教学增添童趣,使学生不再产生“厌学”的情绪。
  2. 玩中学习,增添童悦。
  如果学生对所学的内容有浓厚的兴趣,便会由被动变为主动,由强迫学变为自觉学,进而使注意力变得集中和持久,观察力变得敏锐,想象力变得丰富,创造思维更加活跃,从而保持高昂的学习劲头。天性所致,小学生最感兴趣的则是“做”和“玩”。为了使学生的行为情感和认知都能参与到知识的形成过程之中,并能感受到参与的乐趣,我们在数学实践中就应该确立“玩”的教学理念。当然,这里充满童趣的“玩”不是无组织、无计划、无目的的瞎玩。
  在童年的蓝天下,如何探寻一种真正适合于儿童发展的数学教育,一种真正能够体现儿童价值的数学教育,让童心幸福地蔓延是我永远的追求。
  参考文献:
  [1]刘晓东.儿童文化与儿童教育[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
  [2]张兴华.儿童学习心理与小学数学教学[J].小学教学(数学版),2011(10):46.
  作者简介:韩慈峰,浙江省慈溪市,浙江省慈溪市第二实验小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98752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