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自主探究模式下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教学策略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我国在教育制度、教育观念上已经有了很大的转变,新课程概念提倡自主探究学习的教学方式,要求学生做课堂的主人,通过教师的引导,尽可能地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通过思考、观察、沟通、研究等方式获取知识。在小学数学中,解决问题是教师和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重难点,它既考查了学生对于基础知识的掌握,也体现了学生对于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运用能力。为了提升教学效率,研究自主探究模式下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教学策略必不可少。
  关键词:自主探究;小学数学;教学策略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应该将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作为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同时也指出小学数学解决数学问题是一个培养学生数学知识应用能力和开发学生智力的过程。在素质教育的要求下,数学“应用题”的单一格局被打破,由线性代数、几何等各方面与生活实际融合的问题成为数学知识运用的主要内容。而运用自主探究模式解决问题,不仅能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还能帮助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形成自己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一、 目前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教学的不足
  (一) 以结果为导向
  小学数学是一种运用逻辑思维和创造思维解决实际问题的学科,但是在目前教学中,很多教师依然残存“应试教育”的理念,依旧将考试作为评价学生数学学习能力和应用能力的唯一标准。因此在进行数学教学时,并不注重引导学生思考、理解解题的方法和原理,而是更注重答案和结果。在学生进行练习时,教师首先关注的就是学生的答案是否正确,只要答案不正确,就全盘否定学生的解题思路,这种行为,严重扼杀了学生思考探索的能力发挥。
  为了应付考试和教师的检测,很多小学生就反复练习经常会出现的数学问题,反复记忆教师讲解的步骤和解题方式,在解决问题时,使用的也是教师的思路和方法。这样即使他们解决了问题,也没有自己思考的成分,甚至根本不理解其中的原理,我们深入了解就会发现,所谓数学成绩好的学生,不一定就是思维能力强,很可能是因为他的记忆能力较好。
  (二) 缺乏沟通交流
  小学生年龄较小,逻辑思维和理解能力都稍显弱势,很多教师为了快速训练小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大量灌输所谓的解题“套路”,让学生通过练习同类型的题目来记住解题的方法,教师也因此将教学的重心放在练习—讲解的循环中,从而忽略了和学生的沟通,缺乏对学生综合能力及思维能力的掌握。
  数学是需要思考和创造的,教师在讲解课后练习时,过分强调自我的解题思路,并不注重学生的思考和理解。教师和学生的沟通大都是学生遇见难题,教师讲解问题,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所得到的反馈只有学生对于这道问题“会不会”,而不是“懂不懂”。
  二、 自主探究模式下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教学策略
  (一) 创设情境,给予学生自主探索的空間
  在目前的小数学书教学中,很多教师都是以课本教学为主,小学生生性活泼、思维发散,很难适应单纯以讲解练习为主的枯燥的数学课堂,这种教学方式也会阻碍学生自由思考,学生自然感到枯燥乏味。面对这一问题,教师应该充分把握学生的心理特点,根据他们的性格特征和数学知识的特点,因材施教,使用灵活有趣的教学手法来开展教学。
  自主探究模式中指出要学生动眼、动脑,培养和利用小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情境创设就是一种有效办法。小学生大多对色彩鲜艳、可爱、动态的事物感兴趣,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进行情境创设,以实际生活的内容为题材,让学生在生活中观察到数学,在数学中发现生活。比如学生在学习方程式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扮演教师、学生代表和体育老师,教师:“比赛快要开始了,麻烦你去器材室将球领回来吧。”学生代表:“我们一共需要多少个球呢?”教师:“我们一共需要180个球,其中羽毛球是乒乓球的2倍,乒乓球是篮球的3倍,足球和篮球一样多。”然后学生找到体育老师,老师询问:“你需要足球、篮球、羽毛球、乒乓球各多少个?”利用生活情景的模式,交代清楚故事背景,也给学生留下了问题,引导他们自主探索。
  (二) 合作学习,开放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自主探究并不代表学生需要独自进行学习探究,而是要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和同学、教师进行沟通,探究解决问题的原理和思路。合作学习是新课改后比较常用的一种新型的学习模式,教师根据学生的综合能力将学生划分为几个水平大致相同的学习小组。在课堂上,教师根据教学内容提出问题,各学习小组在组长的带领之下进行分工合作,通过思考、观察、沟通、探索的过程,得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答案。需要注意的是,目前一些教师进行合作学习时流于形式,主要是因为没有给予学生充足的思考讨论时间,按照要求,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有效合作学习的时间不能少于20分钟。
  当然,提出的问题也同样关键,固定的问题很容易让学生形成固定的解题思路,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思维能力,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可以是条件固定,结论开放,也可以是结论固定,条件开放的问题。总之,开放性的问题就代表了答案的多样性,教师以“又多又好”的鼓励性语言来引导学生思考,尽可能多地探索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三、 结束语
  综上所述,数学问题是学生综合能力灵活运用的体现,教师应该注重利用数学问题来引导学生动手、动眼、动脑、动嘴,将自主探究模式应用在数学问题和解决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陈永平.试论基于自主探究模式的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J].中国校外教育,2018(31):109+96.
  [2]李登耀.小学数学教学中自主学习的路径探讨[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9(1):55.
  作者简介:
  陈梅,山东省青岛市,山东省青岛市胶州向阳小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98797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