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体能教学促进中小学生体质健康发展策略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通过对一线实践教师的访谈和对有关体能教学研究文献的分析,更新改革体能教学的理念,制定体能教学策略,在体育课堂和课外体育活动中巧妙渗透体能教学内容,达到提高学生体能素质,发展学生体质健康的目的。同时希望本研究能为广大体育工作者在体能教学方面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体能教学;学生;体质健康;发展
  中图分类号:G807.0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6-1487.2019.03.029
  前言
  据全同体质健康调研情况显示,全同中小学生体能素质各项指标持续下降,中小学生身体素质仍处于比较低的状态。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等一系列促进中小学生体质锻炼的文件,表明了同家对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的重视。在各中小学校体育教学实践中,每个学期都进行体能测试。然而,有数据显示,有63.7%的高中生参加征兵体检因身体原因而淘汰,学生体质状况不容乐观。在国家重视,但学校和学生主动性不足的状况下,怎样充分利用体育课堂主阵地,改革创新体能教学的模式,切实提高中小学生体质健康,是广大体育工作者所面临的重要课题。
  1 体质健康与体能概念界定
  我国中小学生身体素质情况主要是通过体质健康测试来测量,体质健康各个测试项目是为了反映学生身体形态(身高、体重)、身体机能(肺活量),身体素质(力量、速度、柔韧、有氧耐力)等方面的情况,其中包含身体成分、肌肉力量和耐力、心血管功能、肌肉和关节柔韧等要素。而体能是指人体各器官系统的机能在身体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基本能力,主要包括身体成分、心肺耐力、速度、力量、耐力、平衡、协调性、反应时、灵敏性等素质。无论是保持身体健康的健身体育活动,还是保持高水平运动的竞技体育活动,体能素质均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2 体能训练理念的更新
  体能训练的内涵包括健康、心智、机能、形态、素质等维度,早就超越了传统体能的内容。体能训练与功能性体能训练越来越多的融合在一起,相互补充和影响,紧密联系,共同促进身体素质的提高。传统的体能训练主要是通过器械和较大的运动量来获得速度、力量和耐力等,缺少核心区的协调和稳定,动作结构单一,灵敏度也不够;功能性体能训练则是在身体健康的前提下进行的高效训练,是多系统、多方位的一体化训练过程,注重不稳定状态下完整动作模式和运动链的形成,同时能进行运动康复及预防运动损伤。
  3 体能教学的实施策略
  3.1建立学生体能初始档案
  在每个学年度或学期的开始,依据体质健康标准对全体学生进行测试,根据每个学生的体能状况将学生分成不同的组别,便于后面体育课堂教学中进行针对性的体能练习,比如针对学生强项和弱项安排不同的运动量和强度,
  3.2体育课中体能教学渗透时机
  3.2.1在课的开始部分
  可以利用准备活动环节进行体能练习。根据运动项目安排4到5分钟专门性练习来达到增强体能的目的。例如,在教学篮球“运球急停跳投”时,可以采用绕篮球场慢跑并结合篮球脚步动作中的跨步、交叉步、后退步的练习,持续2分钟后接着行进间运球练习,运球过程中要求看手势报数、听信号高低运球、左右换手运球;水平较高的同学还可以采用胯下运球变向、背后运球变向等技术,通过这些练习可以发展学生有氧耐力、协调、灵敏等体能素质。
  3.2.2在课的基本部分
  可以将主教材的技术环节进行分解练习,然后再进行组合练习,既能发展学生的基本体能素质,又能提高学生的运动技术。例如,在“100米”的教学中,根据技术构成环节并结合总距离的分配,针对起跑技术可以采用原地快速高抬腿接加速跑、俯卧撑接加速跑、背向原地高抬腿接转身加速跑30米等方法发展学生灵敏、腿部力量素质;而针对学生增大步幅和提高步频的技术练习,可以采用“打墙”练习,既可以要求抬腿的高度,同时也可以要求抬腿的频率,达到发展学生肌肉爆发力和协调的素质,也提高了学生快速跑基本技术。
  3.2.3在课的结束部分
  放松活动和课后作业可作为主教材的延伸部分。例如,“体操”教学的放松活动环节可采用拉伸、柔软、平衡性的练习,发展学生肌肉和关节的柔韧性和稳定性;“快速跑”教学的放松部分可以采用放松慢跑或者是放松后退跑和拉伸,发展学生心肺耐力和柔韧;这样的设计就将放松活动与体能练习有机结合,让体能练习为教学目标服务。
  4 体能教学内容设计
  4.1体能练习要平衡课的密度和强度
  目前,对于中小学体育课的练习密度要求达到50%以上,平均心率达到130-140次/分,更高要求的还必须是有效密度在50%以上(即心率高于120次/分的练习)。所以,我们在体育课中渗透体能练习就要根据主教材的实际情况来调整。例如,教学“快速跑”的内容后,体能练习可以采用小强度的“平板支撑…‘侧支撑”等有氧耐力练习;体操、武术等教材中,体能练习可以采用往返接力跑、迎面接力跑等强度较大的练习,通过体能练习的渗透来弥补主教材练习强度。
  4.2体能练习促进素质均衡发展
  体能练习要与体育课主教材紧密衔接,通过体能教学练习达到强化主教材技术、或者上下肢与核心区均衡、或者身体形态与身体机能共同发展、或者大小肌群协调发展等目的。例如,我们在进行力量训练的时候,加强大肌肉群和韧带训练的同时,也不能忽略肩关节、腕关节、踝关节等小肌肉群和韧带的训练;在投掷项目的教学中,既要注重上肢力量的训练,同时也要搭配腰腹核心区和下肢力量的训练,可采用深蹲、快速折返跑等手段。
  4.3体能练习内驱力激发与调动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体能练习如果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则能激发其内驱力,变被动为主动,从而达到良好的练习效果。将体能练习变成游戏竞赛的形式,例如,“贴膏药”(二不成三)游戏,被追逐者可以贴到任何一组合中,但前后相贴的不能超过两人,这个游戏让追逐与被追逐者形成一种对抗关系,既刺激又有挑战性,对于其他参与者来说也时刻保持一定的紧张度,从而很好地锻炼到学生的速度、灵敏、快速反应等体能素质。再比如,可以将历史典故融合到体能练习中,在积分赛中可以采用“田忌赛马”的策略进行比赛,改变规则,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还可以通过组合的形式改变体能练习单一枯燥的状况,例如,在针对立定跳远教学的体能练习中,采用“收腹跳+高抬腿+加速跑”的组合形式,通过改变学生的活动范围来促进学生练习的兴趣。
  4.4体能练习可结合课外活动
  在学校体育工作中,课外体育活动丰富,如果将体能练习的内容穿捕其中则能起到常态化和延续的作用,从而为提高学生体能素质服务。例如,大课间活动可以设置“跑操”的内容,在跑操的过程中锻炼学生的肌肉耐力和心肺功能,同时因为集体凝聚力的作用可以督促全体学生以良好的精神面貌积极参与此体能锻炼。“第二课堂”“体育社团”等活动的开展,主要以各个体育项目的竞赛为主,学生在“合作、竞争、快乐”环境中参与活动,既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同时又可以锻炼到学生的体能素质,提高运动技术水平。
  4.5体能练习要蕴含健康教育
  学生体能素质的提高不能仅仅是被动的,更应该是主动的,在促进锻炼的同时要掌握体能练习的方法和知识。要提高学生运用体能锻炼相关知识技能的能力和意识,主动参加各种健身活动和竞赛,这样既能提高体能素质,又能预防运动损伤,更能培养终身体育习惯。
  结语
  全面提高我国中小学生体质健康是学校体育T作的重要任务,未来研究的方向是创新发展体能教学课程,其中包含建立体能教学相关理论知识系统,设计体能教学内容,构建体能教学模式等。在体育课堂中,我们可以尝试在继承传统体能训练方式的基础上,结合功能性体能训练以及体适能训练等相关知识理论方法,发展学校体能教学,最终达到更好地提高学生体质健康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格瑞·库克.张英波,译动作一功能动作训练体系[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11.
  [2] 庄弼.如何在體育教学中落实体育与健康课程核心素养[J].体育教学,2018,38(03):11-15.
  [3] 伍书春.体育教学中体能练习三策略[J].中国学校体育,2017(11):68.
  [4] 李燕,等.身体运动功能训练研究进展与趋势[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16,34(2):10-14.
  [5] 袁守龙.现代体能训练发展趋势与对策[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14,30(1):40-45.
  [6] 卢晓鹏.体能素质“课课练”“天天练”对中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影响的可行性研究[J].青少年体育,2016(6):21-23.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98873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