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小学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指导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内容,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育不仅可以扩展学生的眼界,还可以使学生具有解决问题的能力。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已经受到广泛关注。很多小学教师主动使用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方式,虽然目前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没有形成完善的体系,但是在不断的研究与应用中已经取得一定成果。对小学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进行研究,希望能为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提供一些指导建议。
   关键词:小学;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问题与建议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作为一种新兴的文本阅读方式,有待进一步研究与应用,本着探索精神,希望可以推动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在小学中的应用。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已经成为小学语文学习的重要内容。针对小学生的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进行研究,使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效果得到改善,进而推动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顺利开展。
   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概念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与连续性阅读是相对而立的,简单的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有单个列表组成,而复杂的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则是由多个列表组成。非连续性文本阅读与连续性阅读之间存在不同之处,非连续性文本阅读不是以语句为最小结构,而是要根据不同的文本进行阅读。当前的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没有完整的体系,多数对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的认知为图文结合的阅读方式,不是单一哪种形式的阅读,而是具有跳跃性的阅读方式,在视觉上呈现为扫视。
   二、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的分类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是一种较为特殊的体系,既是阅读,又有本身独特的形式,虽然目前没有完善体系,但是通过相关资料的查询,也可以将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分为几大类。根据不同的文本表达方式,对其进行分类,像是很多有图形构成的图标与图画,这种表格中呈现的信息,便是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其中的一种。表格样式的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可以为阅读者提供直观信息,对表格进行纵横方向比较,使阅读者可以迅速找到其中的信息,小学生的课程表就是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的一种体现,小学生可以通过课程表格获取其中的课程情况,利用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直接找到表格中的内容。还有一些较为复杂的表格形式,像是日常生活中所使用的电费,可以将用户每个月使用的电量进行表格统计,具有统计与查找功能。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具有一定的空间感与立体感,可以利用抽象思维对图形进行理解与观察,进而找到图形想要表达的含义。非连续性文本阅读也包括图画表达方式,利用图形将枯燥的内容进行简化,像是很多严肃的警示内容,如果利用漫画形式进行呈现,不仅可以使阅读者接受其中的信息,还可以发挥自身的警示作用。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的纯文字阅读是其重要组成部分,根据不同的文字组成段落,对段落赋予全新内涵,可以使阅读的人群从其中找到主旨内容,并对段落信息进行全面整合与分析,进而得到文本想要表达的信息。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可以利用文字与图画,将文字与图画组合在一起,使其产生相应意义,根据组成特点,主要是利用文字与图画进行结合,使其共同阐述某种意义。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包含的内容较多,如何对小学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进行正确的应用与指导,才是本文主要的研究目的。
   三、小学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研究思路
   随着网络信息时代的到来,小学生的阅读方式也随之变化。很多小学生利用手机、网络以及多媒体形式,对外界的信息进行了解与接受,阅读形式变得更为多样。要想对小学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进行指导,就要顺应时代发展变化,利用多种方式对小学生进行指导工作,使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可以在小学更好地应用,进而推动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的发展。
   (一)研究意义
   在当前的小学教学中,只有根据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的热点,对其进行合理性研究,将小学中的教学信息进行全面整合,利用小学教材中的课程信息进行灵活运用,才可以使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顺利开展。
   (二)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材料选择
   根据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概念,在小学教学中,要利用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特点,对课堂的知识与重点进行提炼与整合,但是由于教师的经验与认知不足,在实际教学中出现难以操作等问题。要想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就要对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材料选择进行分析,根据阅读的要求,对其进行解析。由于课程时间有限,要想使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实现突破,就要对选材问题加以关注,教师要巧妙地利用课本资源,对阅读进行连接,实现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资源的整合,还可以利用生活中的阅读资源进行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开展,使非连续性文本阅读与教学、生活紧密结合,开展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
   (三)研究与分析的框架
   要想使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可以顺利开展,就要将该种教学理念落实到实际的教学方式中,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是以语文教学内容为基础,教师不仅要知道自己在教什么,还要根据内容进行分析。由于教学内容与目标有所限制,要想在完成教学目标基础上开展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就要对教学内容有全面了解,根据课本上的内容进行教学方式的选择。同时,利用教学方式更好地完成教学内容,还要时刻观察小学生的感受,不断研究教学方式,还可以针对不同的学生选择不同的教学方式,进行差异化教学方式,全面了解教学内容。
   四、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案例分析
   在小学进行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工作时,可以利用多种教学手段,将阅读的内容直观呈现在小学生的学习中,利用多种信息收集,使学生可以根据信息特点,对其进行分析与评价。
   (一)图标表格类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
   利用表格方式对内容进行展现,既可以清楚呈现日常生活,又可以准确认知事物之间的联系与差异,进而对整个事物进行深刻掌握。在非连续性文本阅读中,利用图标可以直观看见变化趋势,使视觉具有沟通能力。利用图表与表格方式进行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受到大眾喜爱。利用小学生熟悉的表格,像是统计图、课程图以及说明书等,是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的首选方式。阅读具有较高的实践功能,在课堂常规时间内,将非连续性文本阅读与教学紧密结合,可以使学生更好地领会表格所展示的内容。利用表格进行非连续性文本阅读,不仅是知识的传递,也是一种共享精神。    通过图表阅读,可以从图表中获取信息,并对信息进行整合与分析,既能得到相关观点,还可以得到实用性。在阅读图表中,利用图标中的信息,对阅读的思路与方法进行掌握,可以使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提升,进而扩展小学生的阅读范围。使小学生感受到阅读的重要意义,激发其阅读兴趣。在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准备前,教师可以利用课外资源,进行文章查找。利用课外资源与课本内容进行对比,使学生找到其中的不同之处,利用图表与文章,激发学习动机,进而激发全新的图表学习方式。根据综合性的学习资料,利用多种阅读材料,使小学生感受到世界的变化,通过材料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信息传递方式的改变。在自主学习中,小学生学习积极性很容易被调动起来,这种方式,可以使小学生在学习中具有主观能动性,可以自行制订学习方案。利用非连续性文本,创建情景教学模式,对问题进行主线设定,以阅读为主线,明确学习的目标与要求,使学生可以在阅读与生活之间建立联系。小学教师可以使用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方式对学生进行能力考查,使小学生具有归纳信息的能力。
   (二)利用图画进行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
   图画可以传递场面,是信息传递的重要途径之一。教师可以利用文学故事,使学生了解教学的知识与内容,很多小学生对图画感兴趣,教师可以利用图画为切入点,对小学生进行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在教学材料上,可以选取特定宣传图画,利用图画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再利用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对学生进行正确引导,使课堂翻转,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教学工作开展。教师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对生活中的宣传图画进行收集,可以选取一些知识类宣传画,像是宣传火灾事故预防或是环境卫生保护的宣传画,利用多种宣传画知识,翻转课堂教学方式,使学生去寻找宣传画背后的含义,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教师正确利用宣传画,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全面素质,还可以使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增加,教师与小学生共同进行学习,可以使差异化教学成为可能。在教学过程中,还要对学生“放手”,使小学生自主学习课本内容,在翻转课堂中,教师根据宣传画提出问题,使学生主动寻找宣传画中的知识点,使学生了解更多的知识与理念,教师利用非连续性阅读,可以使学生掌握生活中“零散”的知识点,在今后生活中,如果遇到相似问题,可以举一反三,扩展学生获得知识的途径。
   (三)图文组合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方式
   图文的组合方式,可以使图画与文字形成复合内容,像是图画与语言之间的呈现,可以使小学生利用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方式进行知识体系的构建。广告也是图文组合方式,教师可以利用优秀广告,使小学生对广告进行欣赏,真切感受到广告中的情感与内涵。在赏析过程中,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适当指导,使学生进行自由学习,也可以对广告进行阅读,使学生体会到广告内涵。教师可以选取小朋友常见的彩虹糖广告为例,提示小朋友在哪里见到过广告的身影。让小朋友对宣传广告上的信息进行寻找,并找到图文之间的关联。利用广告形式,提升小学生的综合能力。
   综上所述,本文对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的相关特征与功能进行论述,并对非连续性文本閱读的小学教学现状进行分析,选取一些教学案例结合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既可以使小学生的视野得到扩展,又可以丰富学生的生活实际与情感体验,对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进行教学,可以使小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使更多的学校与教师重视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意义,改善当前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的现状。
   参考文献:
   [1]韦岚,韦芳.非连续性文本视角下的小学语文教师的专业发展[J].中小学教学研究,2016(7):54-56.
   [2]董祥梅.延吉市第四中学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现状调查与分析[D].延边大学,2016:112-116.
   [3]王瑾.小学高段语文非连续性文本教学策略研究:以杭州S城区为例[D].杭州师范大学,2017:89-94.
  编辑 王 敏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99576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