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中学生语文课外阅读活动指导策略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如今,应试教育风气盛行,部分教师和家长只关注学生的考试成绩,轻视课外阅读在孩子学习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导致初中生课外阅读匮乏,课外知识面狭窄。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重视课外阅读,激发学生的朗读意识;优化学习环境,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指导学生正确选择阅读材料。
  [关键词]中学生;课外阅读;指导策略
  当今信息时代人们获得信息的方式有很多,传统纸质的阅读已经被电子阅读所取代。但中学生获得知识的方法还是以传统的课内书本阅读和广泛的课外阅读为主,特别是在新课程改革之后,语文教学相对以往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而今,语文考查的难度、广度和深度也对中学生的阅读量,尤其是课外阅读量有了较高的要求。课外阅读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分析能力,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还能使学生开阔眼界,积累丰富的知识。
  一、中学生课外阅读的重要性
  1.调动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中学生大多缺乏一定的自我控制能力,在语文学习过程中总是很难集中注意力。想要有效解决这一问题,提高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重点在于培养中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和动力。而开展课外阅读教学可以较好地满足上述要求,因为课外阅读内容具有一定的多样性,可以有效调动中学生的求知欲望。同时,在中学生课外阅读过程中,语文教师要给予正确的指导,推荐学生采用科学合理的阅读方法,有效避免课外阅读给学生带来的学习压力,让学生可以在轻松自由的氛围中开展阅读活动。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通过示范引领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主观能动性,使学生真正地热爱课外阅读,并从中体会到阅读的快乐,进而发自内心地投身到课外阅读中去。
  2.推动中学生全面发展
  在中学阶段,学生的心智和思维能力还尚未发育成熟,很容易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响。所以,语文教师要及时组织开展课外阅读活动,为学生打造一个自在愉悦的阅读氛围。教师要及时改进和完善自身的教学理念,深刻认识到课外阅读对中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性,将课外阅读与语文教学有机结合,帮助学生获取更丰富的语文知识。另外,通过开展课外阅读,有助于推进语文素质教育,引导学生在良好的氛围中学习和获得语文知识,从而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预期目标。
  3.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
  一般情况下,课外阅读具有较强的开放性,中学生可以随意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书籍进行阅读,但语文教师要给予正确引导,指导学生科学合理地选择书籍,通过有效阅读让中学生充分了解我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和各种经典优秀的文学作品,以此丰富中学生的视野,提高中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有效促进中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
  二、中学生课外阅读的特点
  1.顺序性
  中学生处于特定的身心发展时期,心理年龄不够成熟,因此,课外阅读活动要根据其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循序渐进地开展。考虑到学生课外读物的类型、课外阅读的方法和策略都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不断发生变化的,所以,中学生的课外阅读不仅内容上要有一定的梯度,而且方法上更需要循序渐进。
  2.趣味性
  中学生的心智还没有完全摆脱小学生的模式,加上平时考查的课业略显枯燥,所以,他们对生动直观的语文教学有着浓厚的兴趣。语文课外读物的内容具有趣味性、形象性、生活化的特点,更易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因此,中学生更倾向于选择贴近生活、语言浅显有趣的课外读物。
  3.多样性
  有关研究表明,中学生的学习兴趣表现为如下特征:最初对学习过程和外部活动感兴趣,之后渐渐对学习的实质性内容、必需独立自主思考的功课和任务感兴趣;从最初的完全以兴趣为中心,慢慢地分化为求知为主、兴趣为辅,求知的欲望不再被自己的兴趣左右,取而代之的是对经验类和具体知识的追求。中学生对阅读的興趣,会渐渐从课内阅读扩展到课外阅读,从童话寓言类扩大到广泛的文学作品类,他们看待世界、社会、生活的眼光也会越来越敏锐,兴趣也会越来越浓厚。
  三、中学生课外阅读存在的问题
  1.课外阅读的积极性不高
  而今,学生生活在信息化时代,形式多样的大众媒体, 如电脑、电视、手机、录像等,凭借其生动的画面、丰富的内容极大地吸引了学生的兴趣。电子产品使用多了,学生便更注重视听感受,而渐渐削弱了对课外阅读的兴趣。现代信息社会的影视文化也占用了学生的课外阅读时间,严重冲击了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这也是图书馆等课外阅读资源利用率低的重要原因。
  2.课外阅读的阅读量不足
  在应试教育为主的大环境影响下,中学生被升学压力、课业负担束缚,没有时间分配给课外阅读,除非是课本大纲要求的必须阅读书目,部分学生会花课外时间去阅读,而大部分学生还停留在应付考试的伪阅读上,导致课外阅读失去了原有的意义。总之,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教学以考试为导向,没有精力关注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课业负担沉重也导致学生没有宽裕的时间进行课外阅读。
  3.课外阅读缺乏科学方法
  在实际教学活动中,尽管一些学生掌握了一定的课外阅读方法,也有一定的阅读能力,但大部分学生无法学以致用,无法将一些方法细化和灵活运用。在实际阅读的过程中,未能发挥工具书的优势,没有将摘录关键词、标注等内容进行灵活运用,这也是学生无法通过阅读材料有效获得信息关键点的根本原因。
  4.课外阅读面窄
  与语文课堂教学的正文阅读相比,课外阅读具有广泛性,但在内容深度的挖掘方面却比较缺乏,使得课外阅读的效果大打折扣。一方面课外阅读的材料往往是一些书籍和文章,这些阅读内容在设计的过程中没有切入必要的问题环节,无法像教材那样通过对一篇阅读材料进行多角度的问题设计来引导学生进行深层次学习,学生只能通过泛读的形式来阅读课外读物。这样的阅读在获取的字、词、句方面的效果不明显,只能对读物所讲述的内容和故事梗概有一个大致了解。另一方面,由于课外阅读是学生的自主阅读,缺乏教师和家长的专门辅导,在阅读过程中学生遇到问题难以得到及时辅导。   四、中学生课外阅读活动指导的策略
  1.激发学生的朗读意识
  在传统的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通常根据阅读内容来设置问题,让学生在问题的引导下进行阅读。这种课外阅读虽然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但学生阅读的享受感会大打折扣。这样被动的阅读不是学生所喜欢的,长此以往,学生很容易产生厌恶心理。所以,教师应对学生的个人综合能力有一定的了解,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有层次地对学生的课外阅读给予指导性建议,这样才能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达到课外阅读的目的。例如,开展故事会活动,让学生自由讲述自己阅读到的好故事,与其他同学共同分享。在这个过程中,要求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故事,借此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在无形中培养学生朗读的意识和习惯。
  2.优化阅读学习环境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课内文本,以类文阅读的方式,借助课外阅读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促使学生自觉自愿地进行语文学习。教师也可以借助情景创设和有趣的故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和阅读能力,有针对性地为其推荐阅读书籍,通过阅读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
  3.指导学生正确选择阅读材料
  在语文课外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指导学生正确地选择阅读材料和书籍,如我国一些经典文学作品、文言文等,其中丰富的情感和优美的句词段落能够让学生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同时,引导学生反复阅读这些好文,也有助于提升学生的领悟能力和文学素养,培养学生思维的创新能力。如教师可以指导学生阅读背诵我国著名的古诗词,让学生通过阅读体会这些古诗词中的意境和表达的内容、情感,使学生产生共鸣。需要注意的是,教师指导学生挑选的阅读材料要尽量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和心灵感受,以此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
  参考文献:
  [1]万国琴.中学语文课外阅读指导策略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
  [2]李缅.中学生课外阅读的差异与中学语文差异教学[D].湖南師范大学,2007.
  [3]李健怡.中学生课外阅读中自主学习能力现状调查与提升策略[D].四川师范大学,2015.
  [4]柳宁.中学生语文课外阅读管理模型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5.
  [5]朱蕾蕾.中学生课外阅读评价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3.
  [6]王红丽.中学生课外阅读现状调查与优化策略[D].东北师范大学,2012.
   (责任编辑 赵永玲)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00448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