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我国设计专业课程改革措施探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设计教学有其独特的方面,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把知识传授给学生,而且需要激发学生的设计潜能,使基础知识和创作思维都得到重视,才能称得上优质的教育。本文针对教育的弊端进行讨论,并提出行之有效的改革措施,以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产品设计;专业课程;改革;教学方法
  1.我国产品设计专业教学方法改革的必要性
  1.1教学方法的重要性
  教学方法是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为实现教学目的和教学任务的要求,在教学活动中所采取的行为方式的总称。[1]由古至今,教学方法一直受到教育界人士的高度重视,孔子提出的“因材施教”和“启发式教学”等教学方法理论使后人受益匪浅。[2]
  在设计的教学活动中,教学方法的重要性就更为突出了。例如: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培养学生的设计能力等都不是单靠教学内容就可以实现的,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合理的运用教学方法。
  1.2生产企业的调查结果
  企业认为学校还应该在“实践动手能力”“专业知识教育”和“创新意识的培养”等几个方面加强对学生的培养和教育。企业表示虽然目前大部分企业暂时没有自主研发的能力,但是,他们还是很希望学校能够加强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希望在不久的将来能够打出自己的品牌,摆脱靠来样加工进行生产的现状。
  2.我国设计专业课程教学方法改革措施
  教学方法的改革既要重视借鉴国外的先进理论与方法,也要强调立足国内进行探索、改造和创新。[3]
  2.1全面优化课堂教学,提倡“强化创新思维教学法”
  强化创新思维教学法就是要变“填鸭式”“单向式”为“启发式”“互动式”的教学方法,这将有利于拓展学生的思路,启发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2.1.1强化创新思维教学的原则
  支持并鼓励学生不平凡的设计想法;接纳学生的错误及失败;适应学生的个别差异;允许学生有思考问题的时间;促进师生间、同学间相互尊重和接纳的气氛;鼓励多维创新;鼓励正课以外的学习活动;倾听学生的心声并与学生打成一片;让学生有机会成为决定的一分子。
  2.1.2强化创新思维教学法的步骤
  首先,在学习中要“问”,就是向学生提出“问题”,或者给出一个设计题目;第二,要鼓励学生思考想象,提供学生思考的时间,也就是“想”或者“设计”;第三,就是“做”,让学生动手实践,在实践中学;最后,教师和同学一起给予“评价”,欣赏创意,指出不足之处。在设计教学中,更注重实践环节,使学生学会如何将理论应用于实践中,能够捕捉生活中问题、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2.2运用“情感引导法”建立共同参与相互合作的师生关系
  2.2.1课堂上多从学生的角度考虑。良好的师生关系会为授课带来意外的效果,教师本身需要有深厚的知识积累及丰富课堂组织经验,可以借助网络资源,为学生播放一些加工成型工艺的短片,及一些模拟实验的视频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2.2.2充分利用课下时间。教师的教学方法不一定要在课堂上实施,在课后一样可以起到很好的效果。教师也可以选择在食堂的午餐时间来与学生进行交流和讨论,这种物质与思想的双重“烹调”将会使教师和学生的感情达到一个新的境界。[4]
  3.开展模拟讨论式教学法
  3.1开展师生互动式教学法、提高团队意识、关注后进生
  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强调师生间、学生间的动态信息交流,实现师生互动,相互沟通,相互影响,相互补充。[5]
  3.2教师更多地作为组织者和协作者来指导课堂教学
  方法随目标不同而转移。多层次多样化的人才培养目标需要多样化的课程设置与相应的教学方法。例如:哈佛首创的案例研究法就可以应用于家具设计课程教学中。[6]教师留的作业可以是设计比赛的题目,当学生们完成作业之后,教师可以把比赛中获奖的作品拿出来和学生的作业进行比较,让学生找出差距,同时也能看到自己的优点。在对比之后,不要把作业丢弃,以免前功尽弃,教师应该为每一位学生点评并提出建议,让他们再对自己的方案进行修改,最终得到真正的进步。
  3.3“营养元素合理补充”教学法
  在制定教学计划和课程安排时,所有的专业课教师要在一起讨論,为的是要让每一门课程的课时数达到最合理;让课程开设的先后顺序达到最顺畅;让各个课程的内容能够前后的衔接,不至于出现知识上的“空白点”和“重复点”。
  4.小结
  教无定法,只有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学生现有的知识和能力水平,灵活运用教学方法,使方法与目标一致、形式与内容和效果相统一,才能最大限度的达到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周宏.《教学方法》[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2
  [2]孔子.《论语》[M].北京:九州出版社,1996
  [3]蓝劲松.世界一流大学的教学方法[J].四川:《科学时报》2000(11),30
  [4]潘鲁生.我国高等艺术设计教育发展现状与对策[J].北京:《装饰》,2003(3)44
  [5]www.edu.cn/20040810/3112544.shtml
  [6]潘鲁生.关于艺术设计教育的思考[J].北京:《装饰》,2003.(4)35
  (作者单位:江苏淮安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00570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