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创设生活化的小学数学课堂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赵雅清

  [摘要]小学是接触基础性数学知识的阶段,在此阶段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帮助学生打好数学的基础,有利于学生未来的学习与成长。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践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数学是源于生活、植根于生活的学科,小学数学教学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点出发,联系学生的实际教数学,联系实际生活应用数学,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把数学问题生活化,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他们懂得“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是解决生活问题钥匙”的道理。
  [关键词]生活化;数学思维;应用意识;问题情境
   生活,是数学的源泉。基于数学教学生活化的重要性,教师要及时审视自身当前的教学情况,充分利用数学学科的特点,使课堂变得更加精彩和生动。尤其是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师更要面向生活,关注生活,挖掘生活中的数学素材,创设生活化的小学数学课堂,使数学教学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发现有用的数学,将数学应用于生活中,提高学生主动学习数学、应用数学的意识,在生活中感受数学学习的价值。
  一、创设生活化的情境感受数学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强调:“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对学习数学的兴趣。”创设生活化的情境,可以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具体化。为此,教师要联系生活实际,为学生创设与教学内容有关的、学生感兴趣的生活化情境,使学生真切体会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进而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例如:在教学“位置”一课时,为了让学生感知几排几座这个问题,教师可以创设一个与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问题情境:“同学们,我们都去电影院看过电影,有谁知道电影院的座位是怎么排列的,我们现在来体验一下。”然后让学生按照手中的“电影票”在教室里已编号的座位上找到自己的位置,使现实生活与课堂教学紧密联系,充分体现数学的应用价值。又如,在学习“小数的认识”时,课前教师可以布置学生收集一些学习用品或生活用品的价格,创设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的情境。上课时,让学生走上讲台,展示自己收集的物品的价格:一瓶矿泉水1.5元,一支画笔0.8元……此时,教师提出问题:你们知道这些数叫什么数吗?你能试着读出这些数吗?这些数和以前学过的整数有什么不同呢?这样生活化的问题设计,为学生创设了生活化的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生动、有趣的现实情境中体验到了数学学习的乐趣,从而全身心投入到新知识的学习中。
  二、拾取生活素材体验数学美感
  数学教材中的问题多是经过简单化或数学化了的问题,为了使学生更好地了解数学的思维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必须善于发现和挖掘生活中的一些具有发散性和趣味性的问题。
  数学是美的,有时巧妙地选取生活中的素材,不但能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更能在理解的同时感受到一种数学的美,从心里萌发热爱数学、学好数学的想法。例如,在教学“轴对称图形”时,在学完轴对称图形的定义后,教师首先出示了课本上常见的平面图形,然后出示生活中常见的一些图形让学生判断是否是轴对称图形:中国联通的标志、德国大众的车标、宝马的车标、法国的国旗……学生兴致盎然。
  三、借助学生已有经验讲授数学
  有研究表明,当学生学习的内容与自身的已有经验越贴近,就越愿意接受这些知识。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所要讲授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利用自身的经验探索新知识,解决新问题。如学习“口算乘法”时,教师可设计这样一道题目:元元和他的爸爸、妈妈坐客车去黑河,从孙吴到黑河的票价是每人20元,一共要多少钱?大部分学生列式是20×3=60(元)。这时,一名学生站起来说:“老师,元元有多高?”老师说:“这与解答有关吗?”他说:“如果元元身高不到120厘米,按规定可以不买票,那么列式应该是20×2=40(元)。”另一位同学接着补充说:“如果元元身高在120厘米到140厘米之间,就要买半票,列式是20×2+10=50(元)。”还有的学生说:“会出现三种情况,元元不买票、买半票、买全票。”这说明,如果教师根据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提出有关的数学问题,注重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寻找解题的方法,就能提高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
  四、重组教材内容丰富数学教学
  教师仅仅依靠教材内容来讲解数学,已经不能适应新课程改革发展的要求。教学中,教师要重组教材内容,选择与现实生活和现代科技发展密切相关的数学内容开展教学。这样,使教材融入了时代性,具有了一定的延展性,给学生留下选择和拓展的余地,满足不同层次学生学习数学的需要。为此,教师要增强课程意识,重视教材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例如:在教学“百分数的应用”时,因为学生之前学过了分数应用题和百分数与分数的关系,大部分学生都会解“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应用题,只是部分学生对“百分率”的理解还不够透彻,对此,教师可设计如下练习题供学生课前练习:1.一班共有50名学生,有两名学生因病请假,请问一班的出勤率是多少?2.面粉厂的师傅将一袋100千克的小麦加工成74千克的面粉,求出粉率。3.肖師傅加工一种机器零件,80个产品中72个合格,求合格率。教师首先让几位不同层次的学生将自己的解答过程上台板演,然后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讨论,看看每个人的解题过程有什么问题,你认为怎样计算更好、更规范?接着指名发言,教师板书,纠正板演过程中的不足,对说得好、写得好的学生给予鼓励。这样,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领会到了百分率的意义,掌握了正确解答百分率应用题的方法。为了更好地掌握本节课的知识,教师还可以设计实践题,让学生回去后数出若干粒黄豆或其他植物的种子,做种子发芽试验,种子发芽后,求出种子的发芽率。这样,使他们认识到学习这部分知识的重要性,真正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五、通过生活实践拓展数学
  教师一定要创造条件,引导学生多参加社会实践,在实践中激发学生自觉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意识,用数学的方法理解和解释实际问题,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内化”,养成自觉应用知识解决生活中有关问题的习惯。为此,教师要有意识、有目的地组织数学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对课堂中学习的数学知识进行实践运用,从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组织学生进行观察、实验,进行社会调查,开展小课题研究等活动,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实用性,提高数学学习的实效,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将自己的数学思考、数学发现等写成数学日记或调查报告。此外,引导学生将平时学习中的独到见解、困惑与体会写成数学小论文,办成数学手抄报,编写数学小故事,不断丰富学生书写数学的交流活动,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亲身经历和自我体验,掌握一些研究方法,感受研究的艰辛,分享合作成功的喜悦,让他们心灵深处留下更多数学的印记,从而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例如:学习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后,让学生量一量、算一算自己房间的相关面积,了解每平方米要多少粉刷材料,调查购买这些材料的市场价格,计算购买材料所需的资金、粉刷工价等复杂的问题,并根据家庭经济状况,设计一个资金允许范围的装修方案。又如,在进行“年、月、日”教学后,可以出这样一道思考题:爸爸去外地出差了,小红在家一天天地数日子,等着他快点回来。两个月后,爸爸回来了,猜猜小红一共数了多少天?这里要结合生活实际,考虑到邻近两个月有可能出现的几种情况,答案也是多样化的。这样可以让学生从生活中学习,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解题的技巧,培养学生根据实际情况来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他们的数学智慧。
  小学数学教学应当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将数学问题生活化,这样才能逐步引导学生从数学、理性的角度去分析生活中的问题,促使学生的探究能力、学习能力不断得到发展。新课改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追求的是让学生带着生活中的问题走进课堂,再带着问题走出课堂,走进生活实践解决问题。这就要求教师要将数学知识根植在生活的土壤里,创造生活化的数学,让学生在学好数学的同时,会在生活中应用数学。
  参考文献:
  [1]童立新.浅谈对小学数学生活化的几点思考[J].学周刊,2012,(03).
  [2]韩琴.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的生活化[J].读写算,2015,(10).
  [3]李晓云.创设生活化的小学数学情境[J].学子,2014,(12).
  [4] 金香红.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探究[J].学周刊,2012,(08).
  (责任编辑 付淑霞)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02167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