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基于“双元制”教育理论的主题教学实践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德国“双元制”教育模式是校企合作的教育模式,它是基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育人理念提出的。该教育模式自20世纪80年代传入我国,并在国内职业教育领域“移栽”,但“移栽”的深度与广度远远低于预期。造成这种局面的关键原因是教育者简单地追求“原汁原味”,缺乏理论的创新,使得模式层面的操作举步维艰。为此,要革除旧有的思维模式,形成新视野、新探索、新成果,建立中国特色的“双元制”教育理论和主题教学模式,并将其拓展应用到基础教育领域。
  一、“双元制”教育模式与理论的发展
  雷正光教授早在20年前就阐述了德国“双元制”教育模式的三个层面,即思想层面、机制层面、模式层面。他认为,“双元制”教育模式在思想层面的两个重点是“注重实践、技能”和“为未来工作”,即该模式强调的是技能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在机制层面则表现为一种制度,是国家立法、校企双方遵循、校企合作、企业为主的一种办学制度;在模式层面则是一种以能力为本位的课程模式,旨在培养学生将来在社会上就业、适应、竞争和发展的能力,在工作中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操作、应用、维护和维修的能力,以及独立、协作、交往、自学等一系列关键能力。
  上述层面的思考,体现在课程结构的宽基础、课程内容的实用性、课程编排的综合性、课程实施的双元性、课程比例的实践性、教学方法的先进性、课程管理的开放性以及课程评价的实效性等。“双元制”教育模式的实践与未来观念是基础教育借鉴的关键要素,并可具体到课程结构、教学方法、课程管理以及课程评价等。事实上,基础教育中的“做中学”“无边界教学”“跨学科课程与教学”等,无不有“双元制”教育模式的影子。
  结合我国国情,借鉴德国“双元制”教育模式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可以学习并拓展到基础教育;二是不能被教育模式捆绑,要勇于突破;三是要在理念上创新,形成新时期中国特色的“双元制”教育思想。
  20世纪90年代末,国内基础教育领域开始大规模实施学生实践能力的研究,在研究过程中逐渐探索了PEID课程(Practice-Experience-Innovation-Development,实践—体验—创新—发展),提出“双元制”教育理论的核心是“理论重实践,实践重体验”,打破了教学中的时间、地点、人物、任务和结果的单一性。
  二、“双元制”主题教学实践的核心理念
  1.主题教学与“双元制”教育模式
  “理论重实践,实践重体验”是要注重实践性和未来性的结合,要从需求角度加以思考。“双元制”强调任务驱动,即紧紧围绕任务,在强烈的问题动机驱动下,通过对学习资源的主动应用,进行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式学习,并在完成既定任务的同时,引导学生获得理论和实践两方面的学习成果。主题教学是以实际问题为课程方式,确立主题框架,以学生为中心并追踪学生的思维过程,通过构想研究、创意设计、工艺制作和展示交流等学习阶段,培养学生的综合学力。可见,“双元制”教学与主题教学的差异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双元制”的“现实共同的任务”来源于企业现实,而主题教学的实际问题则来源于社会实际;二是“双元制”的“理论和实践两方面的学习成果”体现了企业需求,而主题教学的综合学力则体现在原理与方法的掌握。
  2.基于“双元制”教育理论的主题教学
  主题教学的目的是培养综合学力,体现在原理与方法的掌握,而非掌握某一孤立的概念、定理,也不是解题,而是解决现实问题。这就要将教学的重心从理论转移到实践,进而深化体验。
  基于“双元制”教育理论,要将学习时间拓展到个体的整个生命时限,将学习地点拓展到个体的整个生命空间,将教学中的人物拓展到包括师生在内的所有人群,将教学任务拓展到整个社会的现实需求,将教学成果运用到社会的各个领域。这种拓展往往要借助于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手段。
  3.基于学生发展需求的“双元制”主题教学
  教育除了要满足社会发展需求之外,还要满足学生发展需求。基础教育要摒弃“为理论而学习、为实践而操作”的固定思维,要将社会发展需求和学生发展需求有机地结合起来,如“做中学”“无边界教学”“跨学科课程与教学”等,无不需要将两者统一起来。
  三、“双元制”主题教学实践的基本思路
  1.教学主题的产生与筛选
  “双元制”主题教学课程要解决现实共同问题,必须对现有学科教材进行必要的梳理,将知识按章节排序的学科课程转化为任务引领的课程。学科课程以知识的类型和深度为考量依据,而任务引领的课程以认识的深度和广度為考量依据。例如“蒸汽机”一课,学科课程按照知识类型,分为物质(水)三态和机械运动教学;按照知识深度,小学和初中集中在物质(水)三态教学,高中和中高等专业学校集中在机械运动教学。而“双元制”主题教学课程则不同,在一个教学任务中会集中体现物质(水)三态和机械运动的知识,小学和初中以物质(水)三态的定性分析和简单机械运动(模型)为主,高中和中高等专业学校以更为具体的实际机械装置为主(如内燃机和汽轮机)。可见,基础教育中主题的产生与筛选必须兼顾问题的现实直观性与教学的简约性。
  2.“双元制”主题教学是“项目导向”教学
  主题是教学活动的主干。在此需要区分任务驱动教学和项目导向教学。任务驱动教学,是根据教学要求提出有实际意义的、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任务,以完成一个具体任务为线索,把教学内容巧妙地隐含在每个任务之中。项目导向教学,则是将课程按现实要求分为若干相对独立的教学项目,实施理论、实践一体化的教学。“双元制”主题教学属于项目导向教学,但更关注时间、地点、人物、任务和结果的拓展。
  3.“双元制”主题教学设计的内容
  《普通高中课程方案》(2017年版)指出:重视以学科大概念为核心,使课程内容结构化,以主题为引领,使课程内容情景化,促进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实。一个完整的主题教学单元,包括课程描述(课程的性质、要求和目标)、主要内容(知识、能力、技能)、情境设计(任务、过程和组织)、项目教学设计和考核评价标准等要素。具体的主题活动设计可以采用“利用……设备,采用……方法,设计……活动,达成……目标”的形式。
  总之,“双元制”主题教学实践要从现实生活和学生实际出发,将落脚点放在满足社会发展与学生发展的需求。
  参考文献(编者略)
  (责任编辑   张慧籽)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03272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