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简论幼儿语言教育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姜娟莉

  摘 要:语言是幼儿与别人交流和思维的重要工具,幼儿期语言能力的发展对幼儿各方面能力的提升起到重要的作用。根据幼儿发展特点,建构幼儿语言发展的教育环境,采取科学有效的教育方式,力求在提升幼儿语言能力的同时为幼儿未来发展打好基础。
  关键词:幼儿语言;语言教育;语言能力
  教育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称《指南》)中提出:幼儿期是语言发展,特别是口语发展的重要时期。幼儿语言的发展贯穿于各个领域,也对其他领域的学习与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显而易见,幼儿语言教育是幼儿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幼儿高素质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也就是说,重视幼儿语言教育就是重视幼儿的高素质发展。这也是新时期我国学前教育的重要目标,必须“为儿童提供必要的生存、发展、受保护和参与的机会和条件,最大限度地满足儿童的发展需要,发挥儿童潜能,将为儿童一生的发展奠定重要基础”。
  一、 幼儿语言能力教育目标
  科学合理地制定幼儿语言能力教育的目标是十分必要的,否则就会陷入一种盲目拔高、违背教育规律的错误认识中,反而会对幼儿成长造成负擔,不利于幼儿的健康发展。根据《指南》是将幼儿语言阶段划分为3~4岁、4~5岁、5~6岁三个阶段,基本是根据小、中、大班的班级设置划分的,但这种划分并不能完全体现幼儿的发展实际,当然由于幼儿个性差异、语言发展差异性较大,统一的划分标准是不准确,也是不科学的。因此,幼儿教师必须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析、判断,建立本班幼儿语言发展阶段档案,对本班幼儿进行必要的分层次教育,否则就会造成“高层次被抑制、低层次跟不上”的弊端,致使幼儿语言教育呈现出脱节、低水平,影响到幼儿各个方面的发展与提升。
  目标1:会听
  会听即幼儿能认真听取别人讲话并能听懂日常用语或生活语言。根据幼儿对语言的理解能力的高低,可将幼儿对语言能力目标的具体要求划分为以下三个层次。低层次阶段要求幼儿能注意听取别人对自己说话并作出相应的回应;能听懂日常生活对话及问候。中层次阶段要求幼儿在群体生活中能够有意识的听取与自己相关的语言信息;能在不同的语言情境中体会到不同语气、语调所表达出来的不同语义与情感;要基本能够听懂普通话。高层次阶段要求幼儿在集体生活中能注意倾听他人的讲话内容和所表达的意思,听不懂或有疑问时能够有意识地提出要求与疑问;能够根据特定的语言情境理解具有一定因果关系、假设关系、转折关系、递进关系等语句表达。
  目标2:会说
  会说即幼儿愿意讲话并能清楚地用语言表达出来。根据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高低,可将幼儿说话能力目标的具体要求划分为以下三个层次。低层次阶段要求幼儿能够跟熟悉的人说话或问问题,能够跟人打招呼、说感谢语等;基本会使用本民族、本地区的语言与他人对话;有意愿配合一些简单的手势动作,向别人表达自己某方面的需求或提出自己的想法;能在教师、家长的帮助下学会口齿清晰地复述简短故事、儿歌或童谣。中层次阶段要求幼儿愿意跟别人用语言交流、提问,喜欢与他人谈论自己感兴趣的话题、事物;会说本民族语言,也能使用普通话进行日常会话;能够较为完整、连贯地讲述自己的所见所闻,能够描述清楚自己所经历的事情经过。高层次阶段要求幼儿能够主动与他人讨论问题、交流想法,敢于用清晰的语言在众人面前说话或演讲;能够在讲述一件事情时语言有序、连贯、清楚,讲述时语言有色彩、较生动,通常能使用简单的形容词、连贯词、转折词、同义词等;对于少数民族聚居区的幼儿要能够学会用普通话进行对话、讲述。
  目标3:文明用语
  文明用语即幼儿从小具有文明的语言习惯。文明用语是幼儿形成良好语言习惯的基础,俗话说“语言是心灵的窗口”,文明的语言习惯可以造就一个人良好的道德修养、心理品质和健全的人格。根据幼儿对文明语言的理解程度以及文明用语的动作性规范,可将幼儿文明用语目标的具体要求划分为以下三个层次。低层次阶段要求幼儿在与别人讲话时会用眼睛看着对方也能让对方看着自己;说话大方自然,音量适中不怪声怪气;能在别人的提示下学会使用恰当的礼貌用语或动作;中层次阶段要求幼儿在别人对自己讲话时做出恰当、有效的回应;能在不同的场合对自己说话的语气、音量做出适当的调整;能够在与人交往中主动使用恰当的礼貌用语,能够控制自己不随意说出脏话、粗话。高层次阶段要求幼儿在跟他人讲话时能够及时、主动地做出回应;懂得别人说话时不随意打断或不抢着说话,养成谦让和按次序轮流说话的习惯;能在适当的场合使用适当的语言,学会使用感激性、赞许性、安慰性等语言。
  二、 幼儿语言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一) 教学内容、教育方式单一
  通过对幼儿日常教学的调查中发现,目前幼儿园语言教育主要以语言教材、资料为教学依据,比如选择故事书、诗词、看图说话等,教学内容局限在这些语言素材中,一旦这些内容教完就不知道如何拓展教学内容,而且这些教学内容书面语较浓,大多具有成人化语言倾向,脱离幼儿语言发展层次。其次,依据教材进行幼儿语言教学,往往出现照本宣科,幼儿被动接受,死记硬背,而且由于脱离幼儿生活实际,日常生活中应用较少,很容易遗忘,再加之教学方式以说教、教师示范为主,幼儿对于语言的学习感到枯燥、乏味,虽然看似“一唱一和”热热闹闹,其实质没有真正触动幼儿语言学习的兴趣与思考,这些简单、重复性的教学往往会扼杀幼儿语言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于幼儿语言能力的提高是十分不利的。
  (二) 教学情境缺乏
  《幼儿发展纲要》中明确指出: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但目前幼儿园由于设备、环境、自然因素的限制,很多幼儿园无法提供语言教学所需要的教学情境,教师的语言教学仍局限在班级授课的环境中,没有给幼儿创设出适宜幼儿语言教学的语境与条件,从而无法引导幼儿主动习得语言。比如,在教授礼貌用语时,教师没有能够创设出运用礼貌用语的时间、场景,而是讲什么情况该说什么、什么时间该说什么,由于没有相对应的场景来说话,如果你问孩子们:“别人给你东西时,你该说什么?”孩子们齐声问答:“谢谢!”可是当你把他掉在地上的东西捡起来给他的时候,他却什么都不会说。因此,幼儿在缺乏语境的教学中获得的语言是机械的,是无法灵活应用于实际生活之中的。   (三) 拔苗助长现象严重
  谈到语言的重要性,一些教师和家长就很容易产生迫切的愿望,不顾及幼儿的接受能力和心理特点,出现急于求成、拔苗助长的现象。3~6岁幼儿的发育具有明显的个性差异,语言能力发展也不例外,虽然在这一阶段幼儿语言发展比较快,但仍然具有不准确、不连贯、不完整的特点,幼儿的语言教育不是说要求幼儿说的越多越好,而是要让幼儿把会说的说清楚、说连贯、说完整,也就是要让幼儿学会把话能够说好。而在实际教育中往往出现不顾幼儿能不能理解硬教给幼儿一些成人化的语言、文字,或者对语言能力发展较慢的幼儿进行一些高强度的训练,反复教幼儿进行练习,提出硬性要求让幼儿完成,或者对于一些不敢在众人面前说话幼儿,强行让其在众人、陌生人面前说话,这些现象都可能使幼儿造成逆反心理,不愿意跟人说话,危害幼儿语言正常发育。
  (四) 家园配合教育不到位
  幼儿语言教育必须要有家园配合,才能真正将幼儿语言教育落到实处。而现实状况是幼儿园学说普通话,在家说的是方言;幼儿园教的是礼貌用语,在家听的是家长的脏话、粗话;幼儿园教的是语气、语调,在家却是大吵大闹,等等这些都是家园教育配合不到位的表现,这样造成幼儿园教育与家庭教育“两张皮”,导致幼儿语言表达混乱,语言学会效率低下。
  三、 幼儿语言教育策略
  (一) 创造交谈与倾听的机会,让幼儿体验到语言交往的快乐
  首先,教师要找到幼儿感兴趣的话题,让孩子们能够“打开话匣子”,或者是“打破砂锅问到底”的情境,体验到语言交往的乐趣。教学中采取教师与幼儿、幼儿与幼儿之间进行问答、讲述等方式,不断让幼儿把想说的话讲给大家听。在此过程中,可以引导幼儿学会轮流讲话,认真耐心地倾听别人讲话。其次,教师要能够耐心地跟个别幼儿交谈,要能够满足幼儿说话的愿望。当幼儿对某一事物感兴趣时,教师要静下心来跟他交谈、听他讲述,也可以适当地给他提出一些问题,切忌打断幼儿的讲述或疑问。在此过程中,可以适当地教会他使用一些反映因果、假设、条件等关系的句子,让他能够更加有序、连贯地进行表述,从而提高语言表达的效果。
  (二) 让日常生活走进教室,增加语言教学情境
  生活是语言的源泉。让丰富多彩的生活走进教室为幼儿说话创造熟悉的教学环境,激发幼儿说话的兴趣和动机,充实幼儿说话的内容和情境。比如,在教室里开展让幼儿模拟学做“饺子”的活动,先让幼儿讲述包饺子的过程,然后让幼儿在手工材料中寻找用什么做面皮(橡皮泥)和馅,让孩子说明原因,再让每一个孩子包出一个饺子,对包出的饺子相互进行评价。在活动过程中教会孩子说话,引导孩子通过思考再进行表达,或对自己所做的事进行描述,从而丰富幼儿语言习得的过程,提高语言表达的质量。
  在生活化的语言教学情境中,可以教育幼儿养成良好的语言行为习惯,教会幼儿从小养成良好的交流礼节。如对长辈说话要注意语调、要有礼貌,有客人来访时要主动热情地问候、打招呼等;提示幼儿遵守集体生活中的语言规则,注意公共场所中的文明用语,如轮流发言,不随意打断别人讲话,不大声喧哗等。
  (三) 强化各类活动中的语言渗透教育,丰富幼儿语言习得途径
  幼儿语言教育要与其情感、经验、思维等方面得到广泛的联系,才有助于幼儿各方面的发展。因此,在幼儿园日常活动的各个领域中渗透和融入语言教育,才能使幼儿的语言教育得到充分保障和有效的落实,丰富幼儿语言习得途径。比如,在音乐活动中,引导幼儿把听到的音乐、感受用语言描述出来,如听到了什么?从音乐中联想到了什么?还如在美术活动中,鼓励幼儿用语言对自己绘画的设想、内容和过程进行描述。如在画“糖葫芦”时,先让幼儿说说为什么喜欢吃糖葫芦、吃糖葫芦的感受以及吃糖葫芦会想到什么等,在绘画的时候让幼儿边画边说,最后让幼儿进行相互评价,评说哪里畫的好、哪里画的不好,这样既能锻炼说话又能锻炼思维。另外,在手工活动、午餐时、户外活动中都可以相机对幼儿进行语言教育。
  总之,幼儿掌握语言是一个连续发展的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遵循幼儿语言发展规律,为幼儿语言发展提供恰当的语言教育环境,采取适当有效的教学方法,还要教师、家长积极配合,给孩子创造更多语言表达的机会,提升幼儿语言教育质量,为幼儿未来的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教育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2012.10.
  [2]陈帼眉,刘焱.学前教育新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5.
  作者简介:
  姜娟莉,甘肃省定西市,甘肃省定西市通渭县幼儿园。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040532.htm